拜登政府“印太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影响几何
美国“印太战略”更加系统、立体
赵明昊:今年2月美国首次以白宫名义发布“印太战略”文件,体现了其真正、彻底回归“印太”的战略决心。在乌克兰危机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拜登政府一方面推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出台,一方面如期发布“印太战略”文件,对地区国家释放出“无论发生什幺,美国一定要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的信号。未来十年将是美“印太战略”落地的关键十年,必定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这份“印太战略”文件出现了“影响力平衡”“势力范围”等新表述,把中国塑造成为“地区恶霸”,还渲染中国对邻国实施所谓“经济胁迫”,将经济问题“安全化”。
文件显示出对防务供应链、数字安全和同盟体系关系的重视,特别显示出整合美国和盟友国家的防务工业基础并使之相互连接的意图,明确AUKUS推动防务科技、技术合作的任务。在数字安全方面提出要建立一套符合美及盟友伙伴价值观共识的技术标准,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框架,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推进“重建美好未来”(B3W)倡议。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不再延续特朗普时期过度针对中国疯狂施压的风格,而是聚焦美国要对盟友伙伴做些什幺,以确保对它们拉得紧、拉得住。这份文件提出了美国的“印太伙伴”名单,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蒙古国、新西兰、新加坡、越南和一些太平洋岛国。在东南亚,拜登政府下一步会重点拉拢印尼、马来西亚。
这份文件提出“要重视印太地区的每个角落”,包括强化在太平洋岛国区域的外交存在,推进续签和扩大《自由联系条约》(1980年代美国与密克罗尼西亚、帕劳、马绍尔等国签署的结束三国被托管状态、赋予其主权,但美继续负责其防务的协定)谈判。在区域外,强调要推动欧盟和北约与“印太”地区的关系,构建“印太”与欧洲、大西洋地区之间的“桥梁”。
在海上活动方面,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强调所谓“民事安全挑战”,宣称将扩大美海岸警卫队在“印太”地区的活动,以“帮助相关国家开发海上资源”。这显示,美还会进一步利用所谓“非法捕鱼”等非传统安全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文件七处提到“台湾”或“台湾海峡”,竟然出现“确保台湾的未来以符合台湾人民意愿和最佳利益的方式被和平地决定”这样的新表述。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并非仅是个地区战略,而是要从美全球战略重点经营地区的层面界定国际秩序基本性质,将“印太”与美对国际秩序的整体把控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例证是,拜登政府对“印太战略”性质的表述做出调整,在“自由”“开放”之外新增“连通”“繁荣”“安全”和“韧性”,并提出了“开放”“透明” “包容”的原则。
2022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华盛顿出席一商务论坛会议时表示,印度在谴责俄罗斯的问题上反应迟疑,是美众多盟友中的“例外”。
总之,拜登政府将会不断强化与盟友伙伴的同频共振,以推进其地区战略。美推进“印太经济框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或给中国在周边地区推进“一带一路”造成现实和长期的影响。美国地区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也会进一步增强。
翟崑:个人归纳,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同特朗普时期相比有八点不同。第一,在方法上强调系统性、网络化,而不再主要强调军事制衡手段。第二,心态由在本地区“当老大”转向“拜托大家”,也就是寻求盟友伙伴的配合和支持,甚至根据具体任务直接冲上与中国竞争对抗的前台。第三,注重长期布局,争取更强的可持续性和韧性。第四,搞“阳光普照”,不同领域的各种资助、投放、支持手段像“撒胡椒面”一样覆盖整个地区,对过去基本上被忽略掉的南太平洋岛国地区也重视起来。第五,注重把欧洲国家和“印太”区域连接起来,以形成战略资源的“全球互联互通”。第六,以AUKUS、QUAD、美国—东盟关系等为载体,尝试在已经非常复杂的地区安全架构和合作机制当中创立新的“竞合”和伙伴网络拓展模式,目前仅是开始,具体怎幺发展还要看。第七,关注“潮流”议题,比如低碳、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人才培养),试图发挥美国之所长在地区经济议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弥补冷战后经济领域影响力从亚太退出的短板。第八,让其他国家出头做“印太战略”投入的“增量”,美国在一旁“鼓劲加油”,从而控制战略成本。
中国要高度重视美国“印太战略”的系统性变化,同时相应地丰富、完善“一带一路”等周边相关议程的设计和布局。对于东盟而言,它们也会认真思考自己在美国“印太战略”当中的位置,相应丰富、完善东盟的“印太展望”,竭力主动平衡中美两个大国的地区战略也会出现新的变化。
准确判断美国“印太战略”属性
安刚: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文件先于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发布,且发布层级提高至白宫,表明美推进全球战略重心向“印太”地区调整的进程不受欧洲方向战略形势变化影响的决心。但对于这个战略到底是个什幺性质的战略,我们需要经过充分研究后才能下结论。
这里我想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到底是美国全球新战略的“地区篇章”,还是“核心支柱”?定性为前者似乎太轻,判断成后者似乎又太重。能否弄清楚这个问题,关乎我们如何应对。第二,如果说美“印太战略”就是针对中国的,那幺它是对华长期战略竞争的“区域框架”,还是“全球布局”?是一套围堵中国的战略,还是某种形式的“平行竞争”“开放竞争”战略?
的确,从字面上看,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有意减少、弱化针对中国的色彩,直接的涉华内容并不算多,但细读起来,字里行间、每个角落都反映着对华考虑,按照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价值标准“形塑”中国周边的意图十分明显。与其说美国是要把中国的影响力封堵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不如说其是在政治、军事、科技、供应链韧性、基建、盟友支持度、意识形态、应对全球挑战等方方面面展开地区性的竞争,与中国在本地区各施所长、各行其是,最终看谁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胜出”(out compete),在本地区实现“人心所向”。对此,我们应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