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集体: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力量

史道祥
沙玛尔吉娜是奥伦堡市第四中学的校长,她为她的学校和学生而自豪,更为背后支撑着近百个学生社团、能够让学生获得全俄竞赛冠军的教师集体而骄傲。她在迎接客人时,刻意带上学校全体班子成员,一一介绍他们的职务、分工和所做的贡献;她可以随时提到一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其学术地位、教学业绩和带领团队取得的荣誉;在向我们介绍学校成绩时,她让副手、骨干教师带着学生站在前台展示,自己则躲在后面满意地欣赏着……这一切,都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校作为教育的发源地,力量有多大,能否对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影响,这正取决于学校的这一主体——教师集体逐年得到精心培育和健康成长的程度如何。”
教师集体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之一,代表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贡献。马卡连柯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师集体”的概念,他的关于教师集体的形成过程、教师集体的结构、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人道主义、教师集体的主体作用和学生集体的核心作用、校长在教师集体中的“中心人物”地位等论述引起与会者的共鸣。苏霍姆林斯基尊称马卡连柯为“导师”,他以自己卓越的教育智慧,对马卡连柯的教师集体理论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与发展,也对当时苏联教育界的教条主义做法进行了批判。他的思想创新表现在:
(1)集体不是教育的目的。如果把集体作为目的,那么教育一开始就是残缺的教育,教育者就只会关注集体,关注其组织结构及内部的领导和服从的关系,即关注积极分子的培养,关注怎么善于领导,怎么教会服从。
(2)教师集体是学校的轴心。学校作为教育的发源地,作为对未成年人施加教育的力量,作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中心,只有依靠和学校共命运的教师集体,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3)教师集体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在教师的信念、观点、传统、习惯和个人特长中,在师生之间的血肉关系以及在学生之间的关系中,均蕴藏着许多永久性的精神财富。如果教师集体能把这些精神财富保存下来,那么,学校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4)教师集体是靠集体的智慧、思想和创造建立起来的。校长之所以能成为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是因为他善于把教师的力量联合起来进行集体思维,善于跟教师一道年复一年地积累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在经常更换校长的学校里,是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教师集体的。
(5)教师集体要成为每个教师的思维、创造和探索源泉。教师应该在信念、观点、思想、传统等方面取得一致,教师集体的共同信念是相信教育的力量、共同理想的力量、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劳动的教育力量。
(6)教师集体是教育之树的树冠,教师个性则是大树之根。教育中有很多道理很抽象、有很多事件很遥远,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体影响而学有所获的。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青少年前进道路上的灯塔。
(7)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人”。只有当学校里有一个由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而这个核心必须具有一种伟大的人道思想,即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
在聆听大会发言和代表间交流时,我一直在反思中国学校集体构建中出现的认识上的偏差。我们的许多学校在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集体和集体主义培养,却没有关注教师集体的教育作用和长期培养的必要性;官方表彰的往往是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个体,而教师喜爱的专业成长共同体、有成就的名师工作室等多存在于民间的草根团体中;课改提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又忽视了学校集体中教师个性发展的愿望。现代学校是当代信息化社会的一个链条,充分重视和体现教师集体与教师个人的价值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新课题!
为此,我提交给大会的论文题目是《当前中国中小学班级变革与教师集体功能的拓展》,主要观点如下:
现在从高中课改引发进而逐渐下移的“走班选课”试验,虽然仍以“教学班”的形态存在,但是开始打破了固定的“班级授课”结构,原本因学生集体而派生的教师集体和班主任主体被弱化了,教师的权力缩小了。选择课程的背后是选择教师和选择优质教学资源,这使得新型教师集体的形成与强化成为可能,也使学生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第一,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分层走班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课程的实施靠教师,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教师教学组织
基础型课程的教师是学校的基本力量,即使实行分层教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靠过去的教研室、年级组还是可以应付的;但对于开展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生活经验型课程、德育课程等以及实行“导师”制,靠原先的组织就完全力不从心了。这就需要一个超越教研室的教师学科组来承担。学科组成为教师集体的重要存在方式,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支撑起这个团队,还要想方设法开拓资源,如发现、引入、培养可以胜任教学的校内外教师(在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有高校资源可以依托就更好了),课程文本、实体与网络资源库建设,校内、学区、校际、区域课程资源的调动等,以使内部形成品牌,形成学校发展特色,外部产生影响力,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第二,教师学科组既是一个教学集体,也要成为一个能动的综合教育体,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组的结构,拓展其功能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当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高质量地承担一门基础型课及一门拓展型课,并承担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的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逐渐建设、完善、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课程“套餐”。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专业要求更高了,自身的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便会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学科组联系的广泛性和强大功能,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资源利用更加充裕,学习进修更加方便,团队内便于形成优势互补和传、帮、带的良好风气。现在,许多教育发达地区普遍实行了学区制,一校两区、一人双岗、以师带徒、以强帮弱,实现硬件设施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先进教学理念的交流和业务互动对学科教师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同时,学科间的竞争使学科内部凝聚力增强,便于形成特有的团队精神。
第三,分层走班使师生相处方式和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科组导师要把个性化育人与新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同时作为重点
导师的职责是,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行政班取消后,过去的班规没有了,相知的同桌少了,以往像班主任一样的感情弱化了,导师需要从关注学科向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转变,走出强制性规定惯性,俯下身来平等地交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风细雨般唤醒学生的潜能;固定的班集体成了流动的集体后,学生个体的自由度增加了,群体的黏合度减弱了,但他们还没有成长起来,导师要有意识地诱导学生进行集体性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加入社团,指导他们学会自主管理,从而培养新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四,教师学科组不可能承担起全部的教育功能,要使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必须有精简高效的管理机制、科学的教育评估机制、合理的调控机制
对学校而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素质,创建学校特色,尽快完善与走班制相适应的学分制,与中、高招挂钩的学籍制,反映学生真实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其他科学评价方式;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跨校、跨区选课,扩大办学自主权,避免超级学校、大班额对学生个体的无暇顾及,最后又回到分快、慢班的老路子上去;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跟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步伐,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填平传统教育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责 编 子 君)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

    王宏伟摘 要:对一个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意义重大,是一个教师整个教育生涯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教育工作最具精华的部分。关键词:学困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微课资源

    林秀毓【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微课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微课资源的应用,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