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日筝乐发展状况比较

    吴琴

    

    

    

    [摘要]筝历史悠久,是地道的华夏民族传统乐器,在盛唐时期东传至日本成为日本民族的主要乐器之一。中国筝与日本筝源同形异,它们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传承发展,本文从筝的形制发展、筝曲创作的发展对中日筝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日本筝;中国筝;发展比较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096-04

    筝源于中国,是地道的华夏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是我国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文化交流频繁的盛唐时期——约公元8世纪筝随遣唐使传入日本后也成为日本的主要民族乐器之一。中国筝与日本筝同根同源,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的背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轨道,并沿着各自的发展轨道蓬勃发展。

    一、中国筝乐的发展轨迹

    春秋战国时期,筝在秦地盛行,故称之为“秦筝”。[1]筝从五弦发展到战国末期的十二弦,后汉以来,筝进入上层社会,十二弦筝用于雅乐,十三筝则用于俗乐,真正成为雅俗共赏、移风易俗的高尚器乐。随着唐朝经济、文化、政治等高度发展,筝进入其黄金时代,无论在宫廷音乐,还是民间俗乐中,筝成为唐代艺术百花园中备受青睐的一种弹拨乐器。至安史之乱以来,随着宫廷乐师、宫廷音乐流落民间,极大丰富了民间说唱及戏曲音乐,筝也开始广泛用于民间[2]。宋代时期,筝在民间音乐中的发展更胜过宫廷音乐中的发展,到了元代出现了“双筝对弹”的表演形式。明代时期,十四、十五弦筝逐步取代了十三弦筝的位置。清末,筝发展至十六弦,并且以钢丝弦取代沿用2000多年的丝质弦,筝的音色变得更加明亮饱满。

    (一)现代中国古筝形制的发展

    由于受传承文化的改良与变异的影响,中国筝乐对传统筝乐的发掘与继承止步不前,停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传统形制的筝逐渐消亡。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筝乐就对传统筝乐器进行了改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尝试将钢丝弦用于筝上,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尼龙缠钢丝弦的二十一弦筝,其是中国现代筝目前通用的常规形制。

    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筝乐创作及演奏水平的提高,五声音阶定弦的传统古筝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了筝转调的探索与试验,先后出现了十六弦转调筝、张力储码筝、二十五弦脚踏张力转调筝、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移码转调筝、四十四弦脚踏转调筝、蝶式筝等,到了21世纪初(2006年),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了多声弦制古筝,[3]多声弦制筝的问世更大程度地扩大了筝曲创作和演奏的表现张力,使得古筝的发展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二)现代筝乐创作的发展

    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制定的文化政策指导下,音乐文化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中国筝乐随之得到全面的发掘。因政治因素的影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筝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受到了冲击。八十年代以后传统民族音乐逐步衰微,民族音乐发展举步维艰,中国民族音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提出了改进国乐的音乐价值观,创造了新的国乐艺术,新旧音乐和中西雅俗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冲撞、交流、吸收直至融合。中国筝乐在大环境改革背景的影响下,在传承中改良和变异,不断衍变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的筝乐格局。

    伴随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中国筝艺术探索前行。这一时期,筝乐创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时期代表作品素材创作技法演奏技法1949-1965早期《庆丰年》赵玉斋、1955,《战台风》王昌元、1960,《闹元宵》曹东扶、1965,《汉江韵》乔金文、1962,《春涧流泉》徐涤生、五十年代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移植、改编传统音乐作品以民间演奏家熟悉的技巧为主1966-1976中期《井冈山上太阳红》赵曼琴、1975,《东海渔歌》《浏阳河》《洞庭新歌》张燕、1975,《幸福渠水到俺村》沈立良、范上娥、项斯华,1974受政治环境影响,主题题材高度集中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受五声局限,和声写作简单借鉴钢琴、竖琴等乐器演奏技法,出现快速指序1980-2000后期《黔中赋》徐晓琳,《幻想曲》王建民,《秋夜思》《乡韵》周煜国,《山的遐想》《箜篌引》庄曜,《孔雀东南飞》何占豪,《溟山》《云岭音画》 王中山,《致爱丽丝》何宝泉,《肖邦黑键练习曲》林玲素材多样化大量借鉴西方创作技法,使用多调性、无调性新的技法迅速发展。例如:拍板、双摇、双轮、和弦摇等

    综上所述,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早期在民间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后期发展进程快速,呈跳跃式的发展状态。

    二、日本筝乐的发展轨迹

    在中日两国的交流往来中,中国十三弦筝于日本奈良时期传入了日本,之后一直在宫廷雅乐中使用,作为纯乐器弹奏非常简单的伴奏音型称为乐筝。[5]到了平安时代末期,乐筝开始为催马乐及其他歌曲伴奏,逐渐在民间流行和扩散。在平氏灭亡后,筝随着百姓的流散而被九州大众所熟悉。

    1547年前后至1636年,贤顺僧人把善导寺的雅乐和当时在九州流行的筝乐、中国的琴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筝曲形式——筑紫筝。筑紫筝曲被视为神圣之物,其演奏方式注重形式,演奏前需焚香施礼,演奏者对所有曲子的演奏须持以虔诚之心,此演奏方式过于烦琐得不到大众的接纳。

    17世纪,八桥检校将筑紫筝曲加以改编创作了筝组歌,这种新的筝曲形式很快在民间开始传唱和演奏,称为俗筝。筝曲由于还不被普通民众广泛接受和喜爱,无法普及,因此后世弟子注重吸收了民众所喜爱的音乐元素和风格特点从而繁衍出两支流筝派。其中一支是1695年八桥检校的徒弟北岛检校之徒生田检校开创的新的俗筝流派——生田流,新创了筝与三味线合奏的形式。另一支是18世纪中期江户的山田检校研创立另一个俗筝流派——山田流。此后,生田流和山田流作为俗筝的两个流派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保留着自己的风格特色传承至今。[6]

    (一)现代日本古筝形制的发展

    在筝的形制上,于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对筝本身进行了大量的革新,在其乐器形制的发展中曾出现了短筝、17弦低音筝、20、25、30、80弦筝等多种形制筝,但这些形制的筝都无法代替传统的十三弦筝,十三弦筝用途广泛,受大众喜爱。[7]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十七弦筝、二十弦筝、十三弦筝。

    关于各种弦制的日本筝的形制,如下图:

    (二)现代日本筝乐创作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积极汲取西方文化。日本鼓励国民在保留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下学习西方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入,日本吸收借鉴的西方音乐形态形成了延续至今的“邦乐”与“洋乐”存在的局面,日本筝乐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在20世纪20年代的“新日本音乐运动”中,日本采用传统乐器吸纳和借鉴西方古典音乐作曲的创作技法来创作新曲,使得传统筝乐得到进一步发展。20世纪末50年代中期以来,作曲家们致力于创作具有日本雅乐风格的现代邦乐作品,作曲技法上参照了西方音乐的技术,在探索作品的民族气质以及创建非西方欧式音乐的同时,采用传统雅乐乐器创作。这一时期的作品、表演被称之为“现代邦乐”。日本邦乐被誉为最具有东方音乐特色的代表,活跃在国际乐坛。从1960年开始日本筝乐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筝乐创作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无论日本现代筝乐如何快速发展,日本传统的山田流筝乐和生田流筝乐在政府的保护和稳定的“家元制度”传承体系中始终完整地传承着。[9]

    时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作曲技法创作风格1900-1945前期宫城道雄《春之海》《水之形态变化》日本的传统定调及旋法写作,以西方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为结构日本传统音乐在呈现浓郁的日本音乐气质的同时融合西方音乐要素于创作之中1945-2000后期三木稔、武满彻、诸井诚《华丽之序·华丽》《雨潇潇》《樱花》《向南》等借鉴欧洲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先锋音乐等技法植根于日本传统音乐,融汇西方的音乐创作思维,具有强烈的现代音乐气息及浓郁的民族风韵

    三、中国筝乐发展现状

    中国筝乐现处于既植根传统,又不拘于传统,中西合璧,百花齐放,又回归传统的现状。

    (一)传统各流派筝的学习传承

    在习筝的大队伍中,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业余学习,对传统流派筝曲的学习是习筝的根本。古筝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瑰宝之一,是重音韵的乐器,传统筝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右手司弹,左手司按,以韵补声,讲究音韵。传统筝流派以地域分为九大流派,富含着各地的当地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对传统流派筝的学习是古筝这个乐器本身的需要,也是文化精神满足的需要。因此,在业余学习考级要求中,必考曲目首先就是传统筝曲的演奏,而对专业学筝者来说,各种专业赛事规定曲目里首先要进行比试的也是传统筝曲的演奏。

    (二)中西合璧,回归本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世界各国文化交流频繁,受各国音乐文化影响,古筝艺术发展迅猛,单纯有限的传统古筝作品已无法满足广大筝人以及欣赏者的需求。一方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出现了大量的西洋作品移植,如《黑键练习曲》《土耳其进行曲》《霍拉舞曲》等;另一方面古筝演奏家和专业作曲家们开始借鉴西洋作曲手法进行大量的古筝作品创作,大量新的优秀古筝作品涌现,大量的古筝新技法应运而生。这期间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一味强调打破传统,采用西方作曲手法,采用七声调式或无调性,借鉴吸收别的乐器的运指、技法,讲究炫技和创新,例如《溟山》《幻想曲》《林泉》等筝曲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和听觉上的冲击。另一阶段从2010年左右开始至今古筝创作作品在采用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大量结合中国传统文曲及诗词歌赋等具有本民族特性的元素,逐步摆脱一味西化的创新,从以中国文化的写意为创作根本,打破以炫技为主的状态,呈现出对民族文化及古筝讲究音韵本源的回归。

    四、日本筝乐发展现状

    日本筝乐现如今是严格保护和原貌传承传统基础与现代筝乐蓬勃发展两条轨道并存的发展状态。

    (一)流派传承的严格遵循

    日本是最早提出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的国家并为此颁布多部文化保护法典,极度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日本传统邦乐不受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代表着日本传统筝乐的生田流筝派与山田流筝派在稳定的日本传统的“家元制度”传承体系下得到完整的传承,哪怕在日本专业的音乐学院里,筝乐的教学仍按流派传承方式严格遵循,各派筝乐一脉相承,口传心授,秘不可宣,徒弟对师父所学不能做任何变更。

    (二)現代邦乐的自由发展

    日本是一个发展飞速的国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日本现代筝乐一方面在坚持保留传统筝乐原貌,一方面仍在“和魂洋才”的指导思想下,全面的吸收西方先进的和声作曲手法,立根于本国民族音乐,以本国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属于自己民族魅力的灿烂的现代邦乐文化。

    综上所述,筝源于中国,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五弦、十三弦、十六、十七弦,二十一弦筝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还因为音乐表现的扩展以及筝曲创作和演奏的需要,先后陆续研制了各种转调筝蝶式筝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刚研制的多声弦制筝,可谓是紧跟社会及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其中目前广泛流传和使用的是二十一弦尼龙缠钢丝S形筝,但是不容忽略的是最初的五弦、十三弦筝早已失传,甚至年轻一辈已无人问津。日本筝由中国十三弦筝引入,在日本落地开花,先后发展经历了乐筝、筑紫筝、俗筝等,日本筝的形制于二十世纪以来也进行了大量的革新,短筝、17弦低音筝、20弦筝、25弦筝、30弦筝,以及80弦筝多种多样的形制相继问世,但所有这些形制的筝都无法代替传统的十三弦筝,无论时代变迁社会如何快速发展,十三弦筝在日本根深蒂固的几乎原貌传承发展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交流频繁方便,这些都推动着古筝的发展,古筝创作的发展正是古筝发展的另一角度和层面的展现。在我国筝曲创作经历的民歌民间音乐素材改编、政治主题题材筝曲创作、素材多样化大量借鉴西洋作曲手法,技法一味追新求异,直至近些年在借鉴的基础上的找寻传统回归传统。日本筝乐创作的发展则在发展中一直强调日本民族气息。基于此,筝文化现状的发展是传承中发展还是发展中传承,或是传承发展分两条腿走两不误,这是值得每一国人尤其是学筝者深思的。

    注释:

    [1]詹皖.中国古筝的演变及其流派特色[J].南通大学学报,2014(05):89—95.

    [2]皇甫晓曦.中日筝乐文化的异同[D].江西师范大学,2017.

    [3]李晓琛.新时期中国筝乐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流变[D].山东大学,2014.

    [4]吴丹.传承中的20世纪中日筝乐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11.

    [5]符丽琴.简述日本筝流派的形成与传承[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04):74—78.

    [6]同[5]。

    [7]崔杨.日本筝的发展历程及十三弦筝的制作[J].中国音乐,2014(03):66—71.

    [8]程天健.日本筝乐器介绍[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03):16—17.

    [9]同[7].

    (责任编辑:崔晓光)

相关文章!
  • 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张力汤美娜无论哪种造型艺术,都具有同其内容和表象相通的精神内核,而这就是它所呈现的造型艺术之美。差别仅在于——“因其各自独特的审美

  • 从大广赛谈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

    【摘 要】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简称“大广赛”,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覆盖高等院校最广、参与师生人数最多、作品水准最高的国家级大学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音乐专

    摘 要:双一流又称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学科,自2015年开始,双一流战略真正进入实施阶段,其主要的任务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