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主题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丁怡
【摘 要】电视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但长久以来,我们的主题报道由于形式生硬,说教味太浓而被观众诟病。本文试结合2013年央视及安徽卫视有关“中国梦”的报道,探讨新形势下电视主题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电视主题报道 改进 创新
电视主题报道,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而展开的全面深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报道。①主题报道对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电视屏幕上的主题报道却由于空话套话一大堆、表现主题的方式生硬,说教味太浓而被观众诟病。如何使电视主题报道真正吸引观众,打动观众,进而使主题报道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这不仅是我们从业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在业务革新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文试结合2013年央视及安徽卫视有关“中国梦”的报道,探讨新形势下电视主题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一、尊重新闻规律,回归新闻本质
主题报道遭遇发展瓶颈,主要原因就是违背了新闻规律,偏离了新闻的根本价值取向。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要素,通常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而要想在稿件中体现出这些要素,选题策划是尤为关键的。2013年5月16日,《新闻联播》头条播出了《给盲人一双“眼睛”》,从这条新闻开始,央视《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报道拉开帷幕,截至当月底,陆续播出了十几期,为观众讲述了十几个平凡而又真实的“圆梦故事”。有手机软件程序员开发盲人所用智能手机的创业梦;有海归科学家的科技报国梦;有“水稻大王”袁隆平的“超级稻”梦;还有汶川地震中被救者的志愿者梦;天才少年球手的世界高尔夫大师梦等等。这些故事的选题基本上集中在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人生幸福梦三个方向,虽然要表现的概念比较抽象,但是选题的策划却非常具体。每一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性和贴近性。比如,《蓝莓花儿开》中的“海归”青年罗伟,放弃高薪扎根贫困山村创业,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最终带富一方百姓;《鼓舞人生》中的廖智,从被志愿者帮助到成为帮助别人的志愿者;《失恋33天开启收获之门》中的“85后”编剧鲍鲸鲸;用轮椅推着妈妈从北京到西双版纳旅游的小伙儿樊蒙。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能引起一群人的情感共鸣,从而把个人的点推及到社会的面,主题报道的社会价值也得以实现。安徽卫视从2013年9月23日起在《安徽新闻联播》栏目中推出了《平凡人·中国梦》,关注10位平凡人追逐梦想的故事。他们中,有把守护湿地和候鸟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倾尽积蓄与违法偷猎者斗智的“鸟爷”;有放下蒸蒸日上的生意不做,辞别繁华城市,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农民;还有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义务照顾医院危重病患的普通工人。与中央媒体相比,作为省级卫视推出的“中国梦”系列报道,没有办法在选题上囊括展现代表中国力量、反映国家实力以及创造中国奇迹、登上国际舞台、体现民族复兴的各个方面的新梦想,安徽卫视的《平凡人·中国梦》在策划上,更着重强调人物的普通、简单、真实同时又超越平凡的境界和理想。他们对观众来说,有着更强烈的接近性,可以用“四个回归”来概括:回归平凡小事、回归人的本性、回归新闻理想、回归自然本真。这种回归遵循了新闻价值要素,强调了新闻本质,展现出来的是人物发自内心的情怀和质朴的愿望,没有功利色彩,不说教、不拔高,只用真情打动人。这种方式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更起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紧扣主题,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目前业内公认,要做好主题报道,讲故事的本领和表达方式极为重要。在实际操作上,不管是央视还是安徽卫视,他们所推出的“中国梦”系列,都是从讲述一个个人物的个人梦想入手,在叙事方式上,与以往的典型人物或先进模范人物报道不同,甚至也有别于“走基层”的报道。典型人物报道,记者一般会用各种细节强调人物优秀的品格。而这些细节往往会通过一条时间线索连接起来,构成人物整体的职业或人生脉络。“走基层”的报道,强调的则是记者在基层的深入和融入,着重展示记者在现场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对观众来说,它有极强的现场代入感。“走基层”报道在篇幅控制上,也相对比较自由,央视不少走基层报道都是以“新闻连续剧”的形式播出,每一集都会围绕一个关注点来展开,同时还会留下一个悬念待下回分解。而“中国梦”的报道与上述两类报道不同,主要因为它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报道的篇幅有限。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系列报道每集大概三四分钟,安徽卫视《平凡人·中国梦》每集六七分钟。在这三四分钟或六七分钟里必须讲出一个完整的追梦故事。第二,报道当中既要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更要展现人物的梦想。这些特点要求记者要围绕“梦想”这个关键词,以主人公追梦、圆梦的历程为主线,用人物形成梦想的原因,追逐梦想中的坎坷、波折、奋斗以及实现梦想的喜悦、思索等,这样一种叙事顺序,精心选择一个个打动人心的小故事,最后像串珍珠一样,将它们串连成篇。比如《给盲人一双“眼睛”》,一上来就亮出了主人公的梦想:让盲人也能使用智能手机,并且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改变他们的生活。随后,叙述了盲人曹军和他的搭档程序员冀东,为实现这个梦想一步步的努力。这其中有第一代应用程序开发出来后,用户的不满意,解决了一些问题后,用户提出来新的要求,以及经过不断研发,应用程序实现了新的突破,盲人朋友对产品的肯定以及研发团队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整个报道简洁明了,所有的故事都在追梦、圆梦这根主线下有条不紊地串起来。《平凡人·中国梦》的第一篇《“鸟爷”王三益:做“精灵家园”的守护者》也同样在一开始,就以“鸟爷”的画外音自述,表达了他要保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的梦想和愿望。而接下来,记者用类似“走基层”跟踪拍摄的方法,展现了“鸟爷”为保护湿地和来此栖息的鸟类,说服村民放弃在保护区里种庄稼、自掏腰包组织成立了华东地区第一个由农民发起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一些村民不理解,家人对他自己花钱宣传生态保护行为不支持,这些困难一直伴随着王三益的追梦过程。然而当地生态环境确确实实的改善,鸟儿的增多,以及政府的支持,又给“鸟爷”的圆梦带来了强有力的支点。那么,两个系列的“中国梦”报道,虽然在形式上同典型人物报道、“走基层”报道有相似之处,但总体的表达方式上却是不同的。典型人物报道注重人物故事的讲述,用事件反映人物特质;“走基层”更注重对现实态和现场的发掘,在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自然地呈现其特质;“中国梦”则要求记者对人物的经历和性格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在全面掌握相关素材之后,再做减法,去粗取精,只留下与主人公梦想相关的部分,最后串连起他的追梦故事。
三、新形势下的“全媒体”互动
在新媒体大发展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视应该主动呼应受众个性化接收需求,生产具有全媒体属性的内容。对于主题报道而言,这样一个全媒体的新闻行动也为今后如何创新、扩大相关报道的影响力进行了有益探索。2013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征集和展播活动,通过中国网络电视台、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微信、复兴论坛等渠道,面向全球征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邀请观众通过拍DV和手机视频、发留言、写文章、拍照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和“幸福生活梦”,用朴素的画面、语言,分享追梦故事,畅谈圆梦历程。《平凡人·中国梦》以安徽卫视《安徽新闻联播》为播出平台,安徽网络电视台、安徽卫视官方微博微信、搜狐新闻客户端安徽卫视专区等也同时开设了互动活动,网友可以跟帖回复,推荐“逐梦人”,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中国梦。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卫视在《平凡人·中国梦》播出后,还筹集了60多万元为这10位普通人圆了他们的梦,体现了当下主流媒体的责任。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式报道,创新了主题报道的模式,大大拓展了它的外延,这些在屏幕上播出故事,引发了网络、微博、微信上的热议、转发,甚至网民们的热烈反应反过来又促使电视主题报道在选题、文风上更加接地气,更具“草根味”。新形势下的“全媒体”互动,必然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总体来说,要做好电视主题报道需要记者首先在选题策划上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真正走进基层,深入生活,充分利用电视媒介属性,用活新媒体手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见人见事见细节”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参考文献
①王伟,《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主题报道》[J].《中国传媒科技》,2012(14)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音乐美学的自我觉醒

    【摘要】音乐美学,看似研究音乐之美,简单、通俗、易懂,实则不然,一旦我们想要探索其更深层次的东西,就显得复杂得多。叶纯之先生的《音乐美

  • 凤凰新媒体发展战略分析

    陈国洲 王大千<br />
    凤凰新媒体成立于2005年底,2006年10月18日成功上线,是凤凰卫视控股集团全资拥有的跨平台网络传媒。它融合互联网、

  • 文化传媒化场域中的意识形态

    薛颖+刘永强【摘要】约翰·B.汤普森在其著作《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中以传播学为视角研究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指出现代文化的传媒化趋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