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马传送到5G
王梦倩
近年来,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它的出现让每秒成千上万条信息进行传递与交换变得轻而易举,让在几百千米外控制家里的锁与各种电器成为可能,让科幻电影中的万物互联逐渐走进生活.回想起19世纪前用车马、烽火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便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短短两个世纪的变迁,信息的传递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信息传递的前世今生.
第三阶段:滞后被动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的第一阶段,是滞后且被动的.最早期的信息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递的,文化也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衍生出文字、符号后,人们便把信息记录在龟壳、竹简、丝绸和纸上,再借助各种方式传向远方.我国早期的远距离信息传送方式非常发达,形式多样.飞鸽传书、鸿雁传信在史书上都有记载:每隔一定距离建造烽火台,借助狼烟传递军情:还有更加完善的驿传制度——一般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驿站,驿差长途跋涉传递信件文书,在这一阶段,信息的传播速度完全取决于信使车马的速度,消息传递极为滞后,得到的新闻大多已是旧闻.
第二阶段:即时主动的信息传递
當“电”这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被人们发现并利用时,信息的世界变了一副模样,传递的方式出现了重大的变革.科学家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花式地玩起了电路.有科学家尝试将26个字母分别对应26根导线,按下按钮,对应导线通电,收报端对应的感应磁针转动,造出了最初的电报机.之后,莫尔斯在此基础上改进,将26个字母简化为了“滴”和“嗒”两种信号的不同组合,大大简化了电报系统,信息传递的第二阶段——即时主动的信息传递时代开启了,
与电报同时产生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的电话,贝尔的一句“华生,快来帮帮我”开启了即时通话时代.想念一个人时,拨通电话,便可以互相联系.早期的电话原理特别简单,说话引起话筒金属盒内的炭粒振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使电路中的电流忽强忽弱;忽强忽弱的电流传到了听筒内,引起听筒内电磁铁的磁性忽强忽弱,从而引起薄铁片受到的磁力忽大忽小,进而引起薄铁片振动,发出声音,起初电话之间的接通,需要依赖接线员,利用电话交换机进行操作,速度慢又缺乏保密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开发与改进,现代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功能多且作用大,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这一阶段信息的传递大多依赖于电流,通过电流模拟信号或者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人工翻译信息来传递.这两类完全不同的信号被称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现代,这两种信号仍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第三阶段:多措并举的信息时代
电话与电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了即时通话,但是自身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如远距离传输时的语音失真、低频电流信息传输容量较小、传输的速度较慢等.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这三种技术的发展使得高容量、远距离、多线路、高速通信成为了可能,
卫星是微波通信的好帮手,理论上三颗同步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光纤通信是指光在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经过多次全反射后,从另一端射出,把携带的信息传到远方,它的频率高、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
计算机综合运用有线、无线通信技术,高速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通信,常见的通信方式有电子邮件、QQ、微信和微博,人们可利用网络直接进行语音或视频聊天,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日常动态等.
第四阶段:面向未来的信息传递
通过探寻信息传递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发现,信息传递技术发展的脚步在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之后,大约每10年就进行一次换代,至今.5G技术已从一个新概念走进了现实.5G电话通了,5G手术成功了,5G庭审开庭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仍在继续,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变革,现在的我们无法预测.
例 “北斗+5G”技术将助力北京打造智慧型冬奥会,这项技术主要利用(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解析:“北斗+5G”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