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起解》中《起解》一折对比赏析

    张卫

    【摘 要】《苏三起解》一剧虽然受制于故事内容,在不同剧种中的演出不会存在太多不同,但若仔细比较,还是能从中观赏到不同的风味,因此,对该剧进行对比赏析,从而考查其不同的风味就会显得很有意义。

    【关键词】苏三起解;秦腔;蒲剧;对比;赏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54-01

    一、苏三与《苏三起解》

    苏三原名周玉洁,又叫顾立春,为明朝时山西省大同府周家庄或河南省归德府永城或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她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起名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苏三在我国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故事广泛流传于我国的小说、话本和戏曲中。《苏三起解》一剧讲述的是妓女苏三与王景隆之间的爱情故事。

    王景隆与苏三相遇,两人相互爱慕,但不到一年时间,王景隆在妓院花光了钱财,被老鸨赶出了门。王景隆在得到苏三资助后发奋读书,并考中进士,但老鸨却偷偷以一千二百两银子将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并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后诬陷苏三。知县在收受贿赂后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悲痛不已的他即令押解苏三到太原重审此案,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的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的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王二人终成眷属。《起解》一折讲述的是洪洞衙役崇公道受命押解苏三到太原受审的途中所发生的一些故事。

    二、秦腔与蒲剧《起解》比较

    在秦腔与蒲剧中,无论是角色的装扮、服饰,还是人物的台词、举止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如果仔细观赏,还是可以品味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不同之处。

    (一)角色装扮与服饰方面

    角色的装扮与服饰方面可以说是两者之间区别最小的地方。无论是秦腔还是蒲剧,《起解》中扮演苏三的演员都身穿红色服饰,头戴银色发冠,手上则带有象征着“负罪之身”的枷锁,而崇公道也均以老生亦或丑角的装扮出场,但两者仍有略微不同,即使是已经深陷囹圄的苏三,在秦腔中的服饰也以艳丽为主。笔者并不知道其中是否另有深意,只能依据自己的推测做出一些评价。

    首先,在戏曲“脸谱化”的表演中自然要利用一些女性特有的穿戴来向观众亮明苏三的性别。其次,苏三入狱之前是被富商“买”回家中做小妾的女子,而艳丽的服饰可以表明在生活上苏三其实是有别于普通女子的。在蒲剧中,苏三所穿的服饰较为朴素,可能是编剧(导演)出于对苏三年幼时父母双亡,又被老鸨卖掉的这段苦难经历的考虑。笔者更倾向于朴素的着装,其原因如下:1.从整体上来看,这部剧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苏三与王景隆这对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既然只有佳人才能配得上才子,那么对于苏三“妓女”与“小妾”的身份,我们要做的事是尽可能地让观众遗忘而不是牢记在心,否则可能会有损于观众对于“才子佳人”的印象。2.从戏中苏三对王景隆的资助我们可以看出其生活状况可能会略微好于贫苦人家的女子,但在老鸨的打压下,应该也不至于那么光鲜亮丽。即使被纳为小妾,生活水平也不至于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已经被定为死罪的她,不可能过多地在意自己的穿着;3.崇公道只是一个押解犯人的小吏,他的生活也不至于有多么的“光鲜”。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更倾向于蒲剧中演员朴素的着装演出方式。

    (二)音乐、道具与舞台布景方面

    无论是秦腔还是蒲剧,两者的道具和舞台背景都采取了简略的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秦腔的表演中最开始有一张椅子,而蒲剧由于剧中有“押解去太原”的内容,舞台上出现了一块屏风,而其它道具诸如崇公道的拐棍、押解苏三用的枷锁、苏三手上的锁链等也都在两部剧中出现。关于两部剧的道具与舞台背景,笔者认为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亦或是可以作比较的价值,在此处只是作为记录。

    (三)情节设置方面

    两部剧在宾白与唱词上都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两部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崇公道给苏三解枷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秦腔中,崇公道给苏三解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崇公道是个洪洞县的好人;第二,出了城门,王法对崇公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在炎热的天气中,凉快要比严行王法更为重要。而在蒲剧中,崇公道给苏三解枷的原因只有一个:崇公道从苏三口中得知其不白之冤。

    就笔者而言更倾向于蒲剧的剧情设置。原因如下:

    首先,苏三独自一人在舞台上诉说自己冤情的过程让观众觉得乏味无趣。在秦腔中,苏三独自向众人(观众亦或过路人)诉说自己的冤情,诉说时间较长,内容也较为多见,会给观众有一种乏味的感觉,可能会造成观众观赏兴趣的丧失。其次,蒲剧中崇公道的行为更符合如今我们普通大众的选择。在蒲剧中的崇公道,一开始对苏三的态度可以说是轻视,认为一个“杀人犯”理应如此。而在得知苏三的冤屈之后,同情苏三的崇公道冒着触犯王法的危险为苏三解枷。如此种种举动可以说更符合当今普通人的行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更有利于引起观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畅洁.蒲剧苏三起解剧评[J].青年文学家,2014.

    [2]冯伟.苏三起解[J].黄河文学,2007.

    [3]杨虎.苏三起解[J].短小说,2010.

相关文章!
  • 贾樟柯电影的现象学考察

    赵泓现象学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现象”一词源于希腊文phainomenon,意为显现出来的东西。现象学方法主要有三种:“还原”“本质直观

  • 论宋代工笔之美

    胡慧楠摘要:文章浅谈宋代工笔之美,以所学《榴枝黄鸟图》为例,从两个大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宋人小品的外在美,从线条、设色以及结构三方面

  • 清水江上独木龙舟文化初探

    摘 要:清水江一带世代居住苗族,因此它承载着浓厚的苗族文化,独木龙舟文化便是其中极具特色的文化之一。独木龙舟文化不仅体现了苗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