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谈贝多芬
湛频洁
[摘要]贝多芬这位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无不渗透着英雄性交响性和哲学性,而要想通透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想必音乐外部的研究和音乐内部的研究是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文章仅就从外部研究这个社会学的视角初略地来探究这位伟大的作曲家。
[关键词]贝多芬;社会学;外部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0-0106-02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的音乐中无不渗透着英雄性和交响性以及哲学性,相信这些特征都与其时代缔造的作曲家身份感的成熟是绝对不可分割的。[1]这是因为,很难想象一个被受雇被牵制被束缚的贝多芬怎能依照自己的心愿目的去完成一部部流芳百世的作品。所以,要想通透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想必音乐外部的研究和音乐内部的研究是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并且对于外部研究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客观去了解和分析。
一、社会学的概念
对音乐的内部研究指的是对音乐本身,如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的音乐作品分析,而音乐的外部研究则指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贝多芬去做解释和研究,以此可以做到更加全方位多视角地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内涵。简单说来,社会学指的就是社会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对个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又是如何反过来治理规划和塑造社会的,也就是说社会在一步步演进,社会中的人也在随之一步步演进。
二、作曲家身份演进的进程
(一)中世纪
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5世纪,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在一个毫无希望的社会中,欧洲的文明史在这一阶段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时期。历史学家们对处于黑暗时期的中世纪多是持有负面观点的。中世纪那无尽的战争、饥荒、瘟疫等等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从史料中得知中世纪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一个极其灰暗的年代,更别提艺术或者是作曲家了,几乎无从查证,都是属于匿名型的作曲家,他们没有任何的自我身份,更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只能在毫无保障的社会中自生自灭,毫无希望可言,可以看到当时的音乐也只是极其单调乏味的。[2]
(二)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renaissance)从15世纪到17世纪,相对于中世纪来说它是一个短小精悍的革命性的历史时期,由于三大思想的解放运动使得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渐渐开始复苏,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那种悲观绝望的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中人生的乐趣,产生了一系列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世界里,人们开始萌生了积极乐观的思想并渐渐付诸行为上,人们开始追求自由的思想运动不断在上演着,所以在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也开始依附于那些背景雄厚坚实的主子们,尽量去顺从和迎合他们,以至于能夠衣食无忧地去钻研自己的创作。
(三)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16世纪下半叶在意大利发起,17世纪开始普遍盛行,音乐上的巴洛克仅仅是从1600年到1750年,它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成,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3]众所周知巴洛克时期见证了一代音乐大师的诞生,如伟大的巴赫家族,但是如此伟大而庞大的音乐氏族依然也没能摆脱依附这个宿命,从历史资料记载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依然是雇佣和仆从的关系,在巴洛克音乐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通奏低音,整个社会的活跃和开放也使得作曲家们笔下的旋律有了律动性,开放性,具有了表现力,体裁也开始更加丰富多彩,开拓了许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这都为后来更为成熟的作曲家和作品打下了不可小觑的基础。(四)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classicism ages)大约在1750年到1827年,这个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渐渐开始走向繁荣,海顿和莫扎特在这一时期是绝对的佼佼者,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传世之作,特别是对少年时代的贝多芬给予了非常直接的影响,贝多芬曾经称呼海顿为海顿爸爸。从故乡波恩去到维也纳之后,这片土壤就吸引了他,维也纳人民需要贝多芬,贝多芬也需要这样的观众,因此贝多芬自此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自己的故乡,在这里自由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五)18、19世纪
进入到这个时期后,也就是贝多芬真正盛年时期所处的年代,在这个阶段,历史的演进发展便逐步给予了最为宽松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自由型的作曲家。在这个时候,不仅可以追求自由,而且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期间作曲家的身份和地位在西方文化的演进中逐渐成型,直到贝多芬时代的到来便产生了基本的确立。[4]我们都知道:1815年以后随着宫廷贵族们财富的一步步蒸发,通货膨胀和战后萧条使得自费观众的支持对一场音乐会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观众欣赏完音乐会后被作品深深打动,便产生了对知识和感情的进一步需要,以致少量的演出已经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而随后到来的时代渐渐实现了这些公众的愿望,非常重要且又宝贵的是这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新时代保护主体的一员。这样一来,带有公共性意味的群体便进一步给予了作曲家的个人理想和个人的人格力量的胜利提供了大大的激情和充裕的机会。那么,这样从中可以分析和感受到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这个时期的作曲家或者说是音乐家被逐步推上了历史的巅峰,并且成为了有社会地位的阶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三、社会身份感确立的意义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锐,他对世界的感受,他那独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对他的独特构造方法,他的理想,还有他身体中的特有物质,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欧洲那一特定时代的代表。
(一)自主的作曲家构建了自由的人格
我们看贝多芬从故乡来到维也纳,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壤,可见贝多芬是多么需要维也纳的观众,同时维也纳也多么需要贝多芬的才华来滋养这片土地和这里的观众。因此,维也纳各种公众音乐会的全面繁荣造就了作曲家身份的现代转型的全面完成,也重建了作曲家与赞助人的新型关系,因为贝多芬获得了创作自由,构建了一个自主的作曲家形象。可以肯定,正是因为贝多芬专业身份感的确立,才能得以走向了真正的创作自由和人生自由,并凌驾于传统赞助制度之上,建立了强大的个人理想和人格力量,完全树立了伟大的艺术家形象。
(二)自主的作曲家形成了獨有的艺术语言
由此可见,在贝多芬的创作中,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个人的全部激情,悲欢情感的冲突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精神,贝多芬用音乐反映了艺术构思,实现了作为作曲家的独立和自立。[5]他的创作既反映了艺术音乐与音乐的表现方面的紧密关系,又反映出了他欣赏音乐的态度与演奏方面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音乐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对形式原则,和谐统一,情感平衡,器乐思维的探索之中,他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智慧的美,形成了一种自己追求的艺术语言。贝多芬的音乐是力量与完美的化身,他随心所欲地塑造材料,并且使它臣服于自己的意志,将自己的精神完全自由地充盈其中。这些便都是贝多芬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所建立起来的个人特质,而他的创作当然就如他的性格一般。他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这使得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了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
(三)自主的作曲家导致了鲜明的艺术创新
在作曲家具有了自由的人格和形成了独有的艺术语言之后,导致鲜明的艺术创新便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其作曲家表现手法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了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了他的和声风格的典型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与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作曲家的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以及钢琴音乐的写作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结语
总体看来,由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促进了贝多芬逐步成熟的作曲思维,使音乐创作成为了有可能以理性的思维参与到历史进程中,作曲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综合体,在利用了这些工具撰写社会和反映历史进程之际,其身份的获得与变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与社会渐进发展的同步性。由此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作曲家走过的每一步,都无形中留有社会历史进程演进的痕迹,作曲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也将西方社会结构特有的不同社会地位之间的模式化关系予以淋漓尽致的揭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看似无关音乐本身的外部研究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理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释:
[1]蒂亚·德诺拉,邹迪.贝多芬及天才的构建——维也纳的音乐政治,1792~1803[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3):148—154.
[2]刘爱民,刘金刚,曹红艳.拔郁激亢 浩气永铸——用我的视角解读贝多芬与“英雄”[J].山东文学,2007(03):81—82.
[3]滕腾.论多视角的音乐欣赏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S1):46—49.
[4]刘大伟.从《暴风雨奏鸣曲》看贝多芬音乐的特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08,27(11):181—184.
[5]林玲薇.多视角阅读 个性化感悟——《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例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8):38—39.
(责任编辑:张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