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探索
张静
4月,攀枝花妇幼保健院的护士给婴儿称量体重(石磊/ 摄)
2021年,攀枝花,这座位于川滇交界处,有120多万人口的城市因500元补贴引发全国关注。
2021年7月,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布《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对于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多生一个孩子,3年间可领取1.8万元的生育补贴。
这是全国第一个“真金白银”发放生育补贴的城市。6月,三孩政策刚刚公布,7月便出文件,攀枝花的落实速度获得舆论好评。据攀枝花市卫健委统计,截至2022年3月,已补贴650户家庭,发放共计95万元。其中三孩家庭90户,二孩家庭560户。
生育政策将攀枝花推到聚光灯下,这座城市的口号也从“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向“一座孕育生命的城市”转变。
补贴这幺花
看到发放生育补贴的新闻时,安蓉肚子里正怀着第三个孩子。有了两娃经验,每月500元能替代多少开销,她心里有数。“一罐半奶粉,两袋尿不湿。确能分担一部分育儿支出。”安蓉对《了望东方周刊》说。
安蓉是一名中学老师,丈夫是县城信访局公务员,这样的组合在中国县城颇为常见,家庭年收入在攀枝花属于中等水平。2011年大儿子出生,2017年二女儿出生。二女儿出生正好赶上放开二孩政策,但二女儿身体不太好,于是得知怀了老三以后,夫妻二人没犹豫就决定把老三生下来。
人均GDP是物质生活水平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从城市角度看,攀枝花能够出台生育补贴政策,除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其较小的人口体量和生育数量也有关。
这对“80后”夫妻的生育观深受父辈影响。“我爸爸认为有人就有一切,我老公有两个兄弟姐妹,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我和老公都是少数民族,都是在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长大后深刻体会到了有兄弟姐妹的好处,家里的大事有人可以商量,老人年龄大了,也能轮流照顾。”安蓉说。
2021年8月2日,攀枝花市的杨军来到东华街道办事处,办理了每月500元的育儿补贴申请,这是攀枝花市第一个成功申报育儿补贴的家庭。
安蓉的三女儿9月出生,出生后不久,她也递交了相关材料。不到一个月,银行账户上就多了1500元钱,这是按季度发放的生育补贴。
攀枝花当地的平均工资在3000-4000元,每月除去养三个孩子的钱,安蓉夫妇几乎攒不下多少。她给本刊记者算了笔“育儿账单”:老大现在上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基本没多大支出,主要支出就是兴趣班费用,一学期4000多元;老二因身体不好,上的私立幼儿园,学费一年8000元;老三还小,主要开销是奶粉、纸尿裤、辅食。生育补贴的钱正好花在老三身上。
“房子目前够住,我结婚时直接买的四居室,每月房贷2000元,用公积金还,基本没什幺压力。”安蓉说,“现在就希望家门口能有放心的托育机构,老三长大一些可以送过去。”
和安蓉不同,二孩妈妈王超毅没想过要二孩,直到父亲患癌让她改变了想法。作为独生女的她无人商量、手足无措,父亲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都是他们夫妇二人轮流请假照顾老人。父亲走后不久,王超毅的公公又生病住院,同为独生子的丈夫累倒了。“我得给孩子找个伴儿。”王超毅决定怀二胎。
2021年10月,老二出生,王超毅也领到了生育补贴。现在大女儿每月幼儿园学费3000元,一学期舞蹈兴趣班2000元,每月买玩具、衣服、游玩费大概500-1000元不等,二儿子主要是奶粉和尿不湿,偶尔买两件换季衣服,每月大概三四百元,生育补贴正好抵了奶粉和尿不湿的钱。
但当被问及还要不要三孩时,王超毅说:“不要了,再来一个经济压力有点大。我是医护人员,想多挣钱就得加班,加班很晚回去陪孩子时间就不够,我还想多陪陪孩子,不想为了多要孩子降低生活质量。”
王超毅和安蓉两个家庭,在住房、车等大件开支上均压力不大,这可能是攀枝花与一线城市相比最大的生育成本差别。“双减”政策实施后,攀枝花中小学的课后延时服务能到下午6点多,父母下班后可以无缝接娃,让王超毅和安蓉这样的多孩家庭生活更从容。
发钱的底气
就生育补贴,攀枝花市副市长许军峰表示,除了生育观念以外,攀枝花市在实践中了解到,大家不愿生、不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育、教育成本较高,所以专门市出台了针对性比较强的政策。
2021年7月,攀枝花市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在幼儿园毕业仪式上合影留念( 王东/摄)
2021年,攀枝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915元、21979元,五年增长45.8%、56.4%,每年6000元/孩的补贴分别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12.5%和27.2%。补贴力度不算小。
“十三五”期间(2016-2021年),攀枝花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9.5%,2021年达89.85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当地部门算过一笔账:2021年全市育儿补贴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08%;2022年全市育儿补贴支出预计3400万元左右,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5%,财政压力不会太大。
敢发钱的背后,是经济基本面带来的底气。良好的工业基础是财政实力的保障,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攀枝花努力实现资源城市的转型再出发。2021年,攀枝花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95亿元,同比增长8.3%。
目前,钢铁工业还是攀枝花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攀枝花三产结构比为9.3∶53.6∶37.1,实现工业增加值479.0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8%。
“攀枝花的人均GDP和人均财力相对较高,在实现生育补贴时具有一定优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廖祖君说。
以“七普”常住人口数据计算,2020年攀枝花人均GDP约8.60万元,成都人均GDP约8.46万元。人均GDP是物质生活水平幸福感的重要指标。从城市角度看,攀枝花能够出台生育补贴政策,除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与其较小的人口体量和生育数量也有关。
“抢人”的关键
推出生育友好政策,是攀枝花参与全国城市竞争、吸引人才的发展策略之一。
就目前攀枝花人口现状看,其人口结构面临的挑战仍然不大。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21.22万人,与2010年“六普”121.41万人相比,减少1918人,下降0.16 %。攀枝花市统计局称,与“六普”相比,在全省13个人口数量下降市(州)中,攀枝花减少得最少,降幅最小。城镇人口843378人,城镇化率达69.57%。
2022 年4月,在攀枝花妇幼保健院做产前瑜伽的孕妇(石磊/ 摄)
在人口结构层面,攀枝花统计局数据显示,攀枝花老年人口比重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四川全省平均水平(16.93%)1.05个百分点。
但城市要发展,需要更多人才。
按照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对“十四五”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规划,其目标是“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攀枝花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6年市域城镇人口要达到100万。
为吸引人才聚集,2017年攀枝花出台了《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条》。
攀枝花规定,首次创业的毕业5年内处于失业状态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自行租用经营场地创业且正常经营半年以上,可以享受最高每月500元租金补贴,利用自有房产创业且正常经营半年以上,能够享受最高每月300元基本运营综合补贴,补贴期最长36个月。
“这条政策非常具有攀枝花特色。”攀枝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科副科长唐源介绍,在省内及周边城市中,率先将中专学历人员纳入补贴范围,同时将利用自有房产经营的创业者纳入了补贴范围。
人才和人口“引进来”,还要留下来,尤其是育龄青年,要吸引他们在工作城市成家立业、生娃养娃,这是检验人才、人口政策是否真正有效的标准之一。
2021年6月出台的攀枝花《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中,又从事业编制、奖励补贴、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给出激励措施,生育补贴就是其中一条。
不仅发放现金补贴,“生”的时候,政策也给予支持:对在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攀枝花户籍产妇,提供住院分娩免费服务,符合医保报销外的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攀枝花还将在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单独或联合设置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攀枝花在“幼有所育”“住有所居”等层面均为二孩三孩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