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思考
韩岩
[摘 要]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也是为了满足个人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教育。为此,各级类职业院校加强学生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力度,广开主题活动成为共识。以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为例,在简要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次活动及双向评价机制思路。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素质教育;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251-01
多年来,职业院校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学校设有学工处、团委两大职能机构来引领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教育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具体工作过程中,各二级学院学生的活动主要由以校团委、学工处为首的两大职能部门规划,并辅以教务处设置的教学类活动。三大职能部门各有详尽计划,但落脚到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头上时,常常应接不暇,甚至时间、空间上出现“打架”现象。调研其他同类院校,同样存在此类问题。量变并非形成有效质变,甚至会产生疲于应对、流于形式效应,失去活动意义。为更好地达成有效目标,笔者思考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的教育工作,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管机构为指导的理念,职能机构确立学期或学年育人主题和大致时间规划,以粗线条引领;二级学院的学管机构在此基础上,贯彻落实粗线条思路,并结合自己学院的专业特色和活动主体——学生的成长规律、能力特点,制定“形散而神不散”的详尽活动计划,从而突出实效,指向育人目标。
二、分层次设置活动
(一)年级层次
即按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年级成长规律,科学设置活动。
1.低年级学生侧重开展“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内务评比、校园文明、就餐文明评比”等“成型”活动,以及多人捆脚走、拔河比赛、风火轮、接力赛等增强团队凝聚力的趣味活动。
2.中年级学生侧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匠精神主题、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学生干部能力比拼、团知识竞赛、球类联赛”等各类“养成”活动。
3.高年级学生侧重开展“才艺展示、法律讲堂、维权辩论”等各类具有专业特色、综合能力展示、更好衔接社会的“成才”活动。
(二)机构层次
1.校级活动统筹规划,共性教育全面开展
对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等精神教育、法律教育、道德講堂、工匠精神、安全教育、维权辩论、体育类联赛、仪容仪表、文明行为养成、感恩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爱绿护绿等通识教育,可以从校级层面上统筹规划部署,按照一定规律使全校学生接受教育,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2.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教育层次开展
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并非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其终极方向都指向育人目标,具有殊途同归性。学生活动除了职能部门规定的“必选”项目共性教育外,要给二级院(部)留出“自选”空间,突出专业特色。一方面,通过“以活促专、以动促学”增强专业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活动自主设计权的下调,更有利于“巧妇可做有米之炊”,从而提高活动质量、甚至形成品牌活动,无论是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参观,还是市级及以上的各类参赛,均可依照主题对号入围,从而事半功倍。
3.主题活动权利下移,自主教育个性开展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更是具体活动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淡化。比如,让学生去担任班主任助理、校长助理,把权利下移给学生,积极筹划班级、同类专业或学院学生活动,促使他们科学民主地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和活动设计,亦是极富创新的尝试,既可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又可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重视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更是为了满足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求、实现共同意愿、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多学校均解决了“从缺失到纷呈”问题,迈出了社团建设的重要一步。接下来,可以把重心放在内涵建设上,比如社团师生的组成,可以跨年级、跨班级、甚至跨学院;社团课教案可以用活动方案的形式提供,突出活动目的、活动思路、活动效果分析几方面内容;社团课质量评定,由专门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地深入过程,甚至可以推出社团师资培训、示范观摩课、集体备课、社团活动巡演、社团课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社团发展。
四、建立双向评定机制
职业院校学团工作的评价机制,多采用上级评定下级、教师评定学生的单线模式,对具有指导地位的职能机构的考核评价较为贫乏。若对牵头处室的能力水平、敬业精神、工作实效增加二级院部的评价参素,笔者认为将有利于形成共同努力、相互促进的氛围,更好地提升工作水平,值得职教工作者共同商榷。
参考文献:
[1]周素欣,高永贵.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实现人文关怀的措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4).
[2]于珣.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