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媒介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聂扬飞
【摘要】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这种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印刷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青少年正在加快融入成年人群体的脚步,童年正在日益模糊。
【关键词】电子媒介场景童年角色转换
一、新媒介创造出的全新环境
“电子媒介通过将人们表演的社会舞台重新组合,并带来我们对‘恰当行为认识的变化,进一步造成社会行为的变化。”①面对人们在社会中行为的种种变化,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提出了将戈夫曼的场景理论与麦克卢汉的传播媒介的变化理论联合起来思考的想法。
对社会而言,一旦电子媒介被广泛应用,它就可能会创造出新的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重新塑造行为的方式可能会超越所传送的具体内容,如导致人们关于“儿童”和“成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以及“政治英雄”和“普通百姓”的社会观念的变化。这就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媒介的变化怎样会改变社会环境,二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的行为可能有何影响。在电子媒介环境下,原本应该天真烂漫幻想着王子公主故事的孩子们以令成年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成长,这的确令成人感到措手不及。本文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
二、“乖宝宝”缘何变成目空一切的“小大人”
我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之一是学习我们文化中的场景定义,当我们在某个环境中长大成人时,我们绝大部分人已经在无意识中掌握了很多我们社会的场景定义的概况。在一定的场景做出合适的行为是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须达成的行为。对此,戈夫曼用戏剧般的比喻描述了社会生活,他指出,“在不同的社会舞台上我们所扮演角色的多样性,我们对不同的‘观众展示出不同的自我。”②
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场景,电子媒介使得观众能够同时看到演员在前台的表演行为以及一部分后台的私下行为,这就促使演员调整自身的行为,以期与观众所获得的新信息保持一致,这便使得演员在前台行为与后台行为之间塑造了新的中区行为,也造成了社会场所普遍的重组。因此,这不仅影响了许多个人的行为,而且影响了整个同类人的行为。各类社会人群所接触的场景类型改变了,我们对各种社会角色的认识也变了。其中包括三种角色类型:隶属或者“作为”(群体身份)的角色,转变或者“成为”(社会化)的角色,以及权力(等级)的角色。现在社会上常常让成人们措手不及的青少年心理早熟的现象,或许可以归类到社会化过程中角色转换亦即“成为”这一类型中。
孩子们自出生就被排除在成人生活的信息场景之外,从而无法融入成人的群体。但是,由于被社会化的个体并非永久被排除在某个群体之外的,他们将会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产生接触。在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社会发展由身体的成熟和认知的成长所决定,不会总是因场景的因素而加快速度。之所以90后、00后们会让成年人们瞠目结舌,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孩子对成人的“秘密”知道得太多,过深的进入了成人的信息系统,从而做出与其年龄不符的事,说出与其年龄不符的话来。
在20世纪上半叶,童年被认为是天真和与世隔绝的一个时期,儿童被隔离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快之外,他们和成人有着不同的“语言”,有一些话题和词语,如死亡、性和钱等被认为是不易让儿童听到的,学校的结构支持了严格按照年龄分级的体制,它规定了每个年龄段的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做什么。然而在最近几十年,社会所赞同的不适合与儿童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少,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儿童似乎在接受正式教育以前就知道了过去是禁忌的话题。
媒介给予的私下后台行为越多,它越是支持循序渐进的社会化阶段。媒介所暴露的原本私下的群体活动领域越多,它越是会危害到缓慢渐进的社会化过程。当儿童们对成人的世界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对成年人充满崇拜与敬畏;而当儿童们了解成年人越多,甚至还会知道原本成年人希望隐藏的秘密时,儿童对成年人的敬畏打破了,他们的心理迅速成熟,一夜之间从“乖宝宝”变成目空一切的“小大人”。
研究儿童的肯尼斯·凯尼斯顿曾指出,“父母和儿童之间更多的平等感觉显然已经形成。如今的家中有更多的民主,父母也会向自己的孩子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再有自发的‘父母总是知道得最多的态度。”
三、印刷媒介使儿童从成人世界被赶了出来
“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③在一种媒介中对信息进行编码或解码所需的技能和学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这个社会中谁能使用该媒介发送信息以及谁能获取媒介所携带的信息,复杂的书写符号有助于文化阶层控制文化信息和礼仪。阅读和写作包括语意学上无意义符号的抽象编码,这不是立刻就能掌握的,它需要多年的练习,书写系统比口语更具有选择性和排斥性。通过书写和书籍进行的传播自然而然的局限在了掌握所需接触编码的人群中,讯息也可以通过编码讯息复杂程度的不同面向不同的群体。因此,非常小的儿童和文盲就被排除在了所有印刷传媒之外,而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又将社会进一步分成了许多不同的信息系统。
同时,在印刷场景中,信息的获取也较为不易。书籍和杂志需要单独选择,再加上找出它们需要时间和金钱,这使得通过印刷媒介获得的信息具有了高度的选择性。
图书的许多物理特性成了儿童接触信息的过滤器,每本书都需要儿童单独获取,如果不是父母给孩子的书,孩子必须离开家去找,通常也是向成年人借或者买。发给儿童特殊的借书卡,这样他们就不能借阅成年人的书。
由于这种种原因,儿童被隔离在了成人信息系统之外,他们只能接受成人提供的信息与知识,所知所得非常有限,从而保持了完整的也是成年人理想中的儿童应保持的童年心态。
四、电子媒介造就模糊的童年
电子媒介打破了印刷媒介所塑造出来的专门的、互不相通的信息系统,现在各不相同的人群共享着更多的信息,许多人通过电子媒介学习和体验到的东西,与他们的年龄、传统教育和社会地位相对无关。电视不会帮助精英控制文化知识的解释,也不会分隔交流系统。
作为一个共享的环境,电视倾向于包括我们的文化各个方面的一些特性。神话传说后面跟着的是对犯罪行为和腐败的勇敢揭露;诗人和皮条客会出现在同一节目中。与印刷媒介相比,电视倾向于将各种年龄、教育背景、性别、宗教、职业、阶层、种族背景的人包括进相对类似的信息世界中,在接触这些信息过程中,不同“类别”的人的区别消失了。
电视使得成人很难为不同年龄的人创造不同的信息和行为世界。由于每个人只要依靠遥控器就能收看所有节目,那么电视对各类人群提供的节目也就无法做出限制。所谓的儿童节目即使存在,那么在它播放的时段,儿童也可能将频道转向其他更令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即使这些内容是成人们觉得并不适合让儿童知晓的。从童年到成年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涉及到暴露更多的新信息以及继续受制于其他社会信息。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将不同年龄知道的内容分成许多小步骤,它就能建立童年的许多阶段或层次。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将不同年龄的人所知道的内容作清楚的区分,在社会化进入成年时就有较少的阶段。虽然今天的父母仍然控制着家庭中大部分的氛围,但是家中的生活经历已经不再是儿童所有经历的基础,有电视可看的儿童现在已有了外部的观点,他们可以据此来判断和评价家庭的礼仪、信仰与活动,电视陪着儿童们穿过了地球。
电视的革命性不在于它是否给了儿童“成人观念”,而是它允许非常小的孩子“参加”成人的交往。电视去除了过去根据不同年龄和阅读能力将人分成不同社会场景的障碍,将儿童推进了一个复杂的成人世界,并且促使儿童去问那些没有电视他们就不会听到或看到的行为和语言的意义。
童年在电视陪伴中度过的80后,以及童年在电脑陪伴中度过的90后与00后,网络信息的杂与多是电视媒体难以相比的。儿童们面对各式各样的信息,早已被灌输了种种成人观念,所以当他们做出令长辈们诧异的行为,说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话语时,吃惊是必然,然而细细分析,却也是情理之中了。在将来,青少年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可能会发展得更为迅速、更为成熟,他们的童年可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知无畏、无忧无虑,而是更趋向于成人化,他们所拥有的,是被模糊的童年——这可能也是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发生影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①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②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③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新媒介环境下网民集体认同感的

    【摘要】文章以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传播仪式观为切入点,以河南女教师辞职事件为研究个案,重点分析了在事件

  • 播音主持创新感悟

    陈念平<br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同样是新闻工作和播音主持工作的灵魂。传统播音中经常会有“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稿件彻头彻尾、

  • 目标体系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材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践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从选材内容、编排体例及任务设置等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