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评价及地位提升探析

梁娟红
摘要: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发展水平上,更能体现一国总体实力水平。
关键词:制造业 技术技能 社会评价 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3 c969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正式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迅速点燃大众对制造业创新热点和商机关注,同时,也引发我国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进一步思考。我国是众所周知的制造业大国,却并不是制造业强国,究其原因,与技术技能人才在我国社会评价和社会地位不高有直接关系。
1 我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社会评价
第一,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来看,我国关于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散见于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就业促进法及国务院与各部委的法规制度当中,尚未形成单独统一的专门法规。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管理,大多以决定、通知等类型的文件发布。从2003年开始,中办、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印发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制造2025年》等通知,推动我国高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和机制。
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工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却遭遇高技能人才与之不相适应的现象。据统计,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约4700余万人,与我国制造业大国现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相比,缺口仍较大。与国内同种类工作相比,待遇与付出的劳动收入并不成正比,社会认同度也较低。待遇差、社会地位低,是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思想根源;投资高风险,就业期短期化,是造成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障碍[2]。受几千年封建帝制影响,中国社会传统重农抑商,“学而优则仕”,手工业发展长期受到限制;发展到现代社会,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政府在主导政策制定上,包括高等教育办学制度、人才评价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薪酬激励制度等方面大多仍与学历挂钩。教育部统计,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招生比例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招生数仅占46%),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也不同,在就业政策、待遇政策落实等方面,國家也没有向职业院校毕业生倾斜,全社会尚未形成遵技重能的氛围。
2 我国应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与制造业大国要求挑战
第一,与发展了几百年现代化工业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足,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不论是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制度等方面都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受泛文凭现象影响,职业教育本科理论化,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比较大。我国从1993年开始大力推广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鉴定中由于更多注重考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具体需求、实际需要考虑不足,企业认可度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强;加上技能考核内容与岗位工作脱节,难以反映技能人才的真实水平,常常出现企业需要的人员得不到职业技能资格、考取资格的人不一定得到企业认可的尴尬现象。
第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制造业能够在世界上占据重要的位置,与其本国有发达完善的对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密切相关。概括起来,这些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主要能够做到法律化、全民化、能力化和经费有保障。在德国有《职业教育法》,日本有《职业培训法》《日本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德国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评价非常重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选择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也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鄙薄职业技能教育,严格职业准入制度,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成年人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对口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也要进行学徒期培训。在技能评价费用上,日本采取的是由申请者、国家和地方政府三方分担的办法,德国则规定职业院校技能评价的一切费用由各州政府负担。
第三,在宏观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的基础上,一些发达国家还针对高端制造业发展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或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2]。例如,2014年英国政府推出国家学院计划,为那些企业急需的、需要国家层面介入的领域培养人才。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在国家战略计划框架下提出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建议,并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澳大利亚制造业技能理事会(MSA)则发布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提出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制造业可持续技能发展行动方案”,把可持续制造领域的一些核心技能作为关键技能来培养。
3 提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评价与社会地位对策
3.1加强统筹规划,落实政府发展责任
目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机构、评价方式与职业工种多样化不协调,不能满足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多元样化需求。政府应加快落实发展主体责任,从国家层面积极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力度,统筹兼顾,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培养,形成制造业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与激励协同发展的整体工作合力。
3.2加强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世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前提,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更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相关制造业发展重点领域及目标,加强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及需求预测,建设开放、灵活、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快实现技能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供需平衡。
3.3深化产教整合,发扬工匠精神推进“双主体”育人
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3]。鼓励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协同培育作用。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依托制造业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加快培养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倡导政府、企业与个人齐心协力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总体提升我国工业现代化软实力。
3.4国家层面出台技能人才激励办法
社会评价与社会地位总体呈正相关关系。当前,我国对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相关激励保障机制还未到位;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受流动性大的影响大多数企业并不积极;企业职工薪酬分配要素中,技能要素所占权重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路径亦尚未打通。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仅要求我国在培养大国工匠方面有所行动,更要求在加强高技能人才激励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更好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3.5建立動态评价系统机制
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法律制度规定,到各项政策制定、经济激励等措施方面进行整体构建。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改革现行单一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单一模式,建立动态的评价系统。根据本国社会历史发展实际及现实状况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改进我国现行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探索以官方为主、行业协会为辅、企业参与的技术技能评价多元化主体,即授权社会组织、行业组织、专家委员会、企业组织等主体,评价标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校评价标准、社会评价标准和用人单位评价标准;从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转变。
4 结束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国要想由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必须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转变,创新技工制度,培养“工匠精神”。从政府政策引领,高校职业教育推动,到企业带动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形成适宜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Z].国发[2015]28号,2015- 5- 19.
[2] 于志晶,刘海,岳金凤,李玉静,程宇,张祺午.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 24..
[3]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EB/ OL].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2016- 12- 27.
相关文章!
  • 深化“双五好”对标考核 开创党

    李福业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41-01摘 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进入新时代,

  • 从龙树寺到陶然亭

    孙英+靳潇飒提及北京,人们通常会想到故宫、颐和园、天坛等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的确,作为元、明、清三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形成了独具一

  • 检察法医如何做好技术性证据审

    耿延利法医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证据的一种,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案件特别是人身伤亡类案件缺其不能定案。法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