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

陈红
【摘要】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发展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类节目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尤其是小品节目,总是春晚中最富有趣味性、最受观众期待的部分。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受众审美标准的提高,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显示出了新的特征。本文从认知、心理态度以及行动三个层面分析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的传播效果,并对小品节目传播效果的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央视春晚小品传播效果
从春晚诞生开始,几乎每年都有经典小品产生,它们不仅被观众津津乐道、在电视上反复播出,同时也成为了时代变迁的见证。进入了新世纪后,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品作品越来越少。总的来说,近几年来春晚小品显现出节目传播效果减弱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下文对央视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及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一、央视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
在传播学领域中,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认知层面、心理态度层面以及行动层面。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积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认知、心理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来分析央视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
1、认知层面
(1)受众获得的信息量减少。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就是因为它丰富的表现形式,它可以用精炼的剧情、轻松的对白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或评价现实生活,揭示出深刻的思想与哲理。小品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让观众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从不同的角度看生活,并给予启迪与欢乐。
然而近几年来,小品由自上而下的传播逐渐变成了对大众流行文化的重复,春晚小品不再是流行文化强力的创造者。小品的主题缺乏新鲜感,内容刻板,总是使用如“给力”,“我了个去”,“都是浮云”这样已经过时的网络用语,却鲜少创造出新的流行语。有观众调侃说冯巩还没上台观众都能猜到他今年的节目中又会出现哪些网络流行语了。当春晚不再能带给我们“新”的东西,传播也就无法达到明显的效果。
(2)无法满足观众的期待值。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的心理结构图示,不同的受众对于春晚小品有不同方面的期待。虽然受众对春晚小品的期待态度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呈现出越来越不满的趋势,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节目是否满足了观众娱乐的需要对是否收看节目,或是对节目的期待程度产生变化,从而改变受众的媒介印象,由于无法满足大部分观众的期待,受众对春晚小品的印象越来越差。
2、心理态度层面
(1)对角色形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虽然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春晚小品带给受众的刻板印象就不在少数。刻板印象频繁的使用容易产生极端化的判断,小品角色的一些属性或特征代表了在特定社会背景中受贬抑的社会身份,当一个人拥有这些属性或特征时,污名化就会发生。污名化将人性低劣的评价强加到某一群体身上并加以维持,使之典型化、刻板化,并将这些特征像标签一样附着到群体成员身上以此形成一种排斥性社会关系网络。春晚小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经过受众的理解和认同,改变了受众对现实世界的态度。
(2)对小品演员审美疲劳。春晚从选拔总导演、主持人到选取演员都是名角名家,在大牌云集的春晚中,为了精益求精,节目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尤其是语言类节目,在被选中之后还需要重新编撰剧本,集中排练,在反复的修正和挑选之后,留下来最终通过审核的往往是那些老面孔,年轻演员最多在里面当个配角,每年观众不用看节目单都能猜到有哪些演员,他们的表演方式在一年年的磨练中也都有了自己的套路,难免使观众审美疲劳。
(3)对小品主题的疏离感。如今对于春晚,大部分观众都抱着围观就好的心态,并且对于充满主旋律说教意味的节目内容感到厌烦。比如2013年的小品《我要上春晚》,小品想通过“4个草根员工在经理面前各自表演绝活来为自己的部门争取上春晚的机会”这样一个故事来表现出社会的和谐,草根的奋进,然而这并不是生活中人人都能遇到的事情,现实中人物的性格也不可能都如此单一呆板,观众对这样刻意营造出的和谐气氛难以产生亲近感。
3、行为层面
(1)语言行为模仿的减少。电视播放可能对观众的行为产生影响,观众可以通过看电视学习一些行为,而是否模仿则取决于行为的特色与受众的刺激程度。往年的春晚小品中总有一些经典台词如“没事走两步”“你太有才了”都广为流传,而现在的小品虽然会努力创造经典语句,但全然没有了当年的影响力,观众只是在看的时候一乐,节目看完以后却没有反复回味。这其中虽然有网络文化大肆流行的原因,但是小品没有准确地揣测受众趣味,缺乏娱乐性还是问题的关键,使受众对节目内容产生的共鸣变少了。
(2)一边“骂春晚”,一边“看春晚”。这两年许多网友表示“看春晚完全是为了看得懂其他朋友的吐槽”。这说明骂春晚、质疑春晚已经变成了一项喜闻乐见的活动。虽然春晚骂声不断,但是同时观众也不可否认地需要春晚。春晚的召唤力源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力量把华夏民族召唤到电视屏幕前,体验全民的大联欢,带入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想象之中。即使春晚节目让人再不满意,这个仪式对于全中国的观众来说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许多人多在除夕夜看春晚的同时手握手机,一边看节目一边在微博上发表意见,受众在统一的讽刺春晚中找到了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的意见又在人际传播中不断扩大,同时收获了节日狂欢般的满足感。
(3)换台概率增加。电视台的竞争风起云涌,央视早已不是一支独大。近年来各大卫视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辽宁卫视、东方卫视纷纷在央视春晚前就曝光了自家春晚的节目与明星阵容来吸引注意力。虽然时间上有所差异,但这些晚会在节目组织、演员阵容等方面都毫不逊色,尤其辽宁卫视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主打小品的特色。赵本山连续几年缺席央视春晚,但在卫视春晚上依然能见到“赵家班”的身影,这对于一些忠实的小品观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央视春晚节目的失望化作最实际的行动就是选择换台观看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二、如何改善央视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
1、制作敢于突破
(1)趣味性优先于宣传性。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视野的拓展,受众的“笑点”也越来越高了,小品这种艺术形式要想长存下去,必须致力于提升自身的趣味性。只有让受众感觉到乐趣和快乐,才能对这种节目形式产生喜好。小品的初衷就是娱乐,不能本末倒置地为了宣传和教育而弱化了小品的娱乐功能。其次,在小品主题上敢于创新,在保持娱乐主题的同时考虑到其他各种主题类型的平衡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充分了解受众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受众的定位,但不要将网络文化照搬照抄。
(2)节目形式多样化。不可否认,小品的栏目化在一段时间内将成为流行的趋势,但是在栏目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栏目形式的小品化,要进行适合小品舞台的艺术加工将其合理化。电视栏目之所以在电视荧屏上长盛不衰在于它自身的本体优势,主持人、嘉宾和观众构成了栏目的三个主题性元素,三者之间相互交流,小品的栏目化应该尽量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另外,小品栏目化可以适当选用地方卫视的优秀栏目,一些地方台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的品牌栏目风格都独具特色,影响力也绝不在央视之下。春晚不应把栏目小品的题材局限在央视内部,而应该放眼全国,达到媒体之间的“互动双赢”。2、对外征集剧本
小品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主题,吸引观众的眼球,优秀的小品剧本是最重要的关键。一方面,剧本创作者需要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厚实的生活积淀,但复杂的审查标准和苛刻的要求让很多有意从事小品创作的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虽然一些成功的小品捧红了笑星,但做出巨大贡献的作者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知名度,喜剧小品编剧“吃力不讨好”的现状让许多剧作者将目光转向更为实惠的影视剧创作中。因此,小品创作应该放开限制大胆对外征集剧本,发掘民间草根阶层的好点子。如果担心作品不够符合戏剧规范,可以让专业人员配合参与创作。
3、节目审查适度
春晚作为每年最重要的晚会,节目审查是必须的,但是也应该适度。许多优秀的小品可能都卡死在了审查这一关,比如开心麻花团队,在北京话剧市场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参加春晚时因为节目审查费心费力,最终节目还是被毙了,这样严苛的审查程序让团队失去了参加春晚的兴趣。如果想要让表演者创造出精彩的节目,就必须要给他们施展的空间。
结语
30年来,小品一直是收看春晚的观众期待的焦点,也是造星的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的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兴趣也更加的多元,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单一的节目内容、严苛的审查制度、传播媒介的多元、受众的多样化等造成了央视春晚小品节目传播效果的降低。因此,积极探索央视春晚小品节目的改进机制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多元化的创作、广泛吸收民间意见、积极调动编剧和演员的积极性等措施来拯救春晚小品节目的传播效果。我们相信,春晚小品不应只是一个象征过年的符号,它应该带给我们更多的欢笑,并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感悟。□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②李晓,《春晚小品时代的完结》[J].《中国新闻周刊》,2013(2)
③戴晶晶,《春晚之路在何方》[J].《记者摇篮》,2013(1)
④晓方,《春晚的口味与底线》[J].《新闻前哨》,2011(3)
⑤游静,《从理解春晚相声、小品看其塑造的媒体形象》[J].《新闻世界》,2010(9)
⑥闫伟,《透视春晚小品的栏目改编现象》[J].《中国电视》,2009(7)
⑦候锐、孙林华,《浅思小品现状之危》[J].《曲艺》,2007(5)
⑧李杰,《当代电视小品创作的回顾和反思》[J].《中国电视》,2005(8)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文章!
  • 目标体系引领下的大学英语教材

    【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践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从选材内容、编排体例及任务设置等方面出发,

  • 主持人核心竞争力浅论

    吕 帅<br />
    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赢得受众喜爱和信任、传媒求得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打造品牌主持人

  • 书架

    《他是谁:探寻真实的鲍勃·迪伦》作者:[美]戴维·道尔顿 著,郝巍 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68.00元提要:鲍勃·迪伦被认为是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