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试题考查核心素养程度的学理分析
关键词 中考,核心素养,考查要点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23-0037-06
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学科课程中的具体表现。初中历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考,主要测量学生初中三年学习后所具备的素养内容与层级。命制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程度的试题,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理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点,确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层级重点,以此为依据命制中考试题等,是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程度的基本学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维度,规定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受此启发,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关键内容,也可从这五个维度入手,但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质。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即指导史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它由基本观点与主要方法构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唯物史观定性为历史观和方法论。①与初中生发展特征相结合,核心素养视域中的唯物史观,主要包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两个领域三个要点。
1.基本观点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人与历史间关系。如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历史。二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如人类社会整体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趋势、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社会存在决定思想观念等。
2.基本方法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一系列基本原则。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其生活时代考察;阶级分析法,等等。
(二)时空观念
史事是具体时间和地域发生、发展的史事。不同历史阶段,人类记载时间的方式也不同。时间和空间,又是历史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不同时空框架,体现了不同的研究旨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时空观念定性为“意识和思维方式”。②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可从两个领域确定其内容要点。
1.时空特性领域。本领域包括六个要点。一是时空是史事的必备要素。史事具有时空特质,史事一定是具体时间和地域的史事。二是记载时空方式具有时代性。不同时期人类记载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不同。三是时空有程度之分。历史时间一般分为年月日、时代、世纪等层级;历史地域也可分为县乡、省、地区、国家、洲等层级。四是纪年可换算、地图可转化。不同纪年方式都可以换算为公元纪年;不同时期的地图也可转换为现代地图。五是编年或大事年表是一种撰史方式,体现作者史观。六是断代划分或地域选择体现研究旨趣。不同断代划分或地域选择,其起点与终点的标志性事件也不同,体现研究者不同的研究旨趣。
2.重要史事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单个具体史事主要包括时空定位,明确时空背景、史事过程与特征、历史意义等。系列史事方面,主要是按发生时间先后或按地域不同编排史事。
(三)史料实证
史料是史学的标志性内容。史学研究基于史料,成于史料。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体现了史学的实证特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史料实证定性为“态度与方法”。①结合初中生特质,史料实证可从史料学和史学两个领域确定内容要点。
1.史料学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史料的简要定义、主要分类与基本特性等。二是收集史料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等。三是使用史料的基本方法等。
2.史学领域。本领域关键内容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解读简短的权威史料。即知道史料传达的基本内容;推理史料作者的主要意图;知道史料体现的历史时代特征等。二是判断史料价值。即依据标准判断史料的真伪,以及判断史料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等。三是利用史料解决问题。运用简单史料解决简单的历史问题等。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属于研究结果的历史表述范畴,体现了历史著述的重要特质。张耕华先生将历史学分为“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②其中后三方面属于历史解释范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解释定性为“态度、能力与方法”。③可见,历史解释主要属于认知范畴,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解释的性质与内容两个领域。
1.历史解释的性质,本领域主要包括五个要点。一是教科书等学习材料有史实与解释之别。二是同一史事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历史解释。三是历史解释有客观程度之分。四是历史解释体现了史著的重要特质。五是历史解释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
2.历史解释的内容。本领域主要包括六个要点。一是叙述历史过程或描述历史现象。二是分析历史因果关系。三是归纳、概括历史规律认识。四是比较史事异同。五是评价历史事物。六是依据任务,对具体史事进行客观综合的历史解释。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涉及情感、意志等领域,属于历史价值观范畴。它是最重要的历史教育价值。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清现实,认准未来,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表现。对初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尤为重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定性为“人文追求”“情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④结合初中生发展特点,家国情怀的关键内容主要有三个领域。
1.认识自我领域。本领域主要有四个要点。一是是情感与审美境界(历史人物具有丰富情感与不同的审美境界)。二是信仰与精神追求(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信仰与精神追求)。三是认知、情感、意志与精神等领域的和谐共进。四是价值观与人生观(认同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等。
2.认识他人、社会与国家领域。本领域主要有五个要点。一是换位思考(走进历史人物体验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中华民族形成规律(认同并内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选择,从历史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正确的国家观)。四是文化内涵与文化观(理解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正确文化观)。五是国际视野(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广阔的国际视野)。
3.追本溯源、讲求证据的意识领域。本领域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任何事物、事件或人物,都有产生、发展过程,追本溯源,有利于准确理解事物、事件和人物等。二是寻求证据,是理解事物、事件或人物的前提条件等。
(一)划分层级的理论框架
认识论是制定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继承了布鲁姆的研究成果,是制定具体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主要理论框架之一。豪恩斯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动作和行为等四个领域。①其中,心理动作领域强调动作技能,行为领域强调综合表征,这两个领域不容易通过试题考查出其发展程度。在命题测量视域中,主要是认知领域,并兼顾情感领域。
1.认知领域的分层框架。在认知领域,我国教育界基本借鉴并简化了豪恩斯坦的分类体系。如盛群力先生将认知领域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主要层级。其中,了解水平具体分为陈述、辨别和再现三个子层级;理解水平具体分为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等五个子层级;掌握水平,具体分为价值判断与选择、模仿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并且,上一层级包含下一层级要求,即运用层级包含理解层级的要求。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即沿用了这种分类标准,将知识与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主要层级。③其中,识记相当于了解水平,运用相当于掌握水平。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层,在认知领域即可借鉴这种分层框架。
五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在认知领域,按其属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具体如表1所示:
2.情感领域的分层框架
情感领域,可在豪恩斯坦目标分类体系基础上,适当简化,即将情感领域分为接受、认同、内化和外化等四个层级。其中,接受层级,重点在有意识、有意愿和关注对象。认同(反应)层级,重点在默许、依从和评估。内化(信奉)层级,重点在信任和承诺某一价值观并将其视为指导原则。外化(展露个性)层级,重点在依据价值观和信念展示及调适自己行为。④
在情感领域,按其属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情感领域在教育测量评价视域中主要是认同层级,但都需建立于认知领域的理解层次。
(二)五大维度层级划分中的考查重点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两个层面的内容要点,在认知范畴中的层级要求如表2所示。
唯物史观中的基本观点,重点在理解,即学生能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人与历史间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等领域的要点。历史研究基本方法领域的重点层级在运用层级,即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则,考察简单的史事,如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同时,唯物史观还属于情感范畴,其重点层级是认同层级,即学生能默许、依从和评估唯物史观中人与历史间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等领域的要点。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其学习机制主要是,先识记与理解,再接受和认同,进而运用、内化。在命题视域中,唯物史观的考查,一般不单独成题,其考查方式、路径等都与考查其他四个维度素养相结合。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分析史事,就属于考查历史解释素养范畴。但唯物史观可作为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或试题主题,统领整个试题。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它的时空特性和重要史事领域的内容要点分层,可如表3所示。
属于识记层面的主要是时空特性中的前三项内容要求,一般不作为考查重点。时空观念的重点层级首先在理解层级,包括时空特性的后三项内容与单个史事。前者指换算纪年、解释编年体史著内容、归纳断代划分理由等。后者包括从时、空、人等方面准确定位具体史事,知道其史料依据、分析其产生背景、梳理其演变过程(内容)、概括其发展特征、归纳其历史影响等。其次在运用层级,主要指按时间先后或地域排列系列史事。上述时空观念的四个理解层级与一个运用层级,是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单个史事的两方面要点,其理解层级更是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层级。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其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
属于识记层级的史料学领域的内容要点,一般不作为中考试题考查内容。史料实证的重点层级有两个。一是理解层级的解读史料,即知道史料讲述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归纳出主要历史信息。二是运用层级的利用史料解决问题,即在准确解读的基础上,能整理史料,并完成任务。运用层级中的价值判断,即依据标准判断史料的真伪,确定在研究问题中的作用等,目前还没有作为单独考查内容命制试题。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其层级划分,具体如表5所示。
识记层级的四个历史解释性质的内容要点,一般不作为考查重点。历史解释的重点层级在一个理解层级,即能说出解释历史的视角,并能说出理由;六个运用层级,即六个历史解释内容要点,它涉及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主要指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评价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后者则要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符合要求等。运用层级的六大历史解释重点,是中考试题考查的最高层级目标和内容。
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主要属于情感领域。情感以体验为主渠道,美感以品味为主渠道,意志以反思為主渠道,信仰以感悟为主渠道。同时,家国情怀的三方面内容,也属于认知领域,前两方面内容属于理解层级,后一方面内容属于运用层级,如表6所示。
认知分层中的家国情怀维度,其重点在理解层级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社会自然等,即能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社会自然的各五个要点,如能推断具体历史人物所具有的丰富情感与不同的审美境界等;再如能走进具体历史人物,体验并解释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中考历史试题,在考查家国情怀素养程度时,主要以认同层级为主,即以理解层级为主。追本溯源与求证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应属于运用层级,但目前还没有试题专门考查这一重点层级。
连云港市中考历史命题组,依据上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探索命制了2018年中考试题。其中,下文例题(连云港市中考历史第38题,有微调)是比较典型地考查考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程度的试题。
(一)制定多维细目表
依据核心素养要点与重点,制定多维细目表,是命题的关键环节。本题即根据上述核心素养的层级重点,制定了多维细目,见表7。
(二)根据细目表命制试题
试题以历史人物的学习过程为线索,并将这一过程大致分为比较、联系、体验和感悟四个阶段,创设情境,设置四组相对独立的问题群,分别涉及历史人物的行为(史实)、关键历史人物的思想及影响(史料)、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关键历史人物的整体印象(表达)等内容。具体试题如下。
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熏陶、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完成下列表格并归纳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
(2)“联系”能感受思想家的魅力。概括下列材料的思想主张,分别写出这一思想在1917—1924年间俄国的主要表现。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1848年)
(3)“体验”能感悟“常人”的情怀。指出下列材料中“国事”的基本含义,从材料中你能体验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恨。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林觉民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前
写与妻子的遗书
(4)“运用”能领悟科学家的品质。据右图(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图画略)写出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和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
(三)试题命制思路分析
试题用历史学习过程(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熏陶、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统领试题的同时,又突出了试题重点(重要历史人物在他们经历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要素),两者有机结合构成本题主题立意。
第一组问题群,在比较中认识历史人物的个性与魅力。康有为、孙中山出生于同一省份(广东省),因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政治追求也不同,但都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都有着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试题落脚于康有为、孙中山在三个关键节点的重要行动。考查在新情境中史事的时空定位、历史解释中的归纳史事间共同点等重点层级,同时暗示考生认同康有为、孙中山两人的人生追求和顽强毅力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渗透唯物史观中将具体史事置于特定时空中考察等内容要点。
第二组问题群,在联系中感受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本问题群以联系为线索,从节选《共产党宣言》的史料切入,要求考生概括史料中的主张,并联系俄国历史相关内容,简述这些主张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试题首先要求解读材料,获取材料历史信息,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这一重点层级,涉及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其次,试题要求联系俄国历史,归纳这些主张转化为行动的主要表现,考查時空观念中时空定位、历史解释中归纳史事等重点层级。两小问都渗透唯物史观中具体史事置于特定时空考察、思想认识与社会存在间关系等内容要点。
第三组问题群,以体验感悟历史人物情怀为线索,用节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为材料,创设情境。要求考生理解材料,并体验材料反映的作者情怀。运用想象等能力,基于史料,感受、感悟历史人物的所痛(面临的难题)、所求(解决问题的取向或预期)、所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及依据)、所行(解决问题的行动)、所感(对问题解决的反思)等,是初中历史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本题从理解材料内容起步,引导考生进入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人物的丰富情怀。试题主要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家国情怀中认同层级的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等重点层级,涉及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第四组问题群,以运用和感悟历史人物品质为线索,用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为情境,要求考生依据漫画蕴含的历史信息,写出自己心目中达尔文的形象,重点是写出他的科学成就和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试题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历史解释中依据任务客观全面解释史事、家国情怀中认同层级的认识他人等重点层级,涉及综合运用以及逻辑清晰地表述史事的能力。
四组问题群,统领于学习过程这一主题,涉及中外历史中的重点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四组问题群,每组问题群都以某一维度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为核心,又兼顾其他维度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当然,初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更是处于摸索阶段。但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要点出发,依据学习目标分层理论,确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以此作为考查目标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初中生学情和认知、心理特征命制试题,这一基本学理应该是科学的。相信只要按照这一思路不断探索,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必将越来越成熟。
【作者简介】刘俊利,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责任编辑:李婷轩】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23-0037-06
学科核心素养,是国家教育方针在学科课程中的具体表现。初中历史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考,主要测量学生初中三年学习后所具备的素养内容与层级。命制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程度的试题,成为当前中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理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要点,确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层级重点,以此为依据命制中考试题等,是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程度的基本学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从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维度,规定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受此启发,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关键内容,也可从这五个维度入手,但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质。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即指导史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它由基本观点与主要方法构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唯物史观定性为历史观和方法论。①与初中生发展特征相结合,核心素养视域中的唯物史观,主要包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两个领域三个要点。
1.基本观点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人与历史间关系。如人是历史的主体,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历史。二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如人类社会整体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趋势、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社会存在决定思想观念等。
2.基本方法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一系列基本原则。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将历史人物置于其生活时代考察;阶级分析法,等等。
(二)时空观念
史事是具体时间和地域发生、发展的史事。不同历史阶段,人类记载时间的方式也不同。时间和空间,又是历史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不同时空框架,体现了不同的研究旨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时空观念定性为“意识和思维方式”。②结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可从两个领域确定其内容要点。
1.时空特性领域。本领域包括六个要点。一是时空是史事的必备要素。史事具有时空特质,史事一定是具体时间和地域的史事。二是记载时空方式具有时代性。不同时期人类记载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不同。三是时空有程度之分。历史时间一般分为年月日、时代、世纪等层级;历史地域也可分为县乡、省、地区、国家、洲等层级。四是纪年可换算、地图可转化。不同纪年方式都可以换算为公元纪年;不同时期的地图也可转换为现代地图。五是编年或大事年表是一种撰史方式,体现作者史观。六是断代划分或地域选择体现研究旨趣。不同断代划分或地域选择,其起点与终点的标志性事件也不同,体现研究者不同的研究旨趣。
2.重要史事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单个具体史事主要包括时空定位,明确时空背景、史事过程与特征、历史意义等。系列史事方面,主要是按发生时间先后或按地域不同编排史事。
(三)史料实证
史料是史学的标志性内容。史学研究基于史料,成于史料。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体现了史学的实证特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史料实证定性为“态度与方法”。①结合初中生特质,史料实证可从史料学和史学两个领域确定内容要点。
1.史料学领域。本领域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史料的简要定义、主要分类与基本特性等。二是收集史料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等。三是使用史料的基本方法等。
2.史学领域。本领域关键内容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解读简短的权威史料。即知道史料传达的基本内容;推理史料作者的主要意图;知道史料体现的历史时代特征等。二是判断史料价值。即依据标准判断史料的真伪,以及判断史料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等。三是利用史料解决问题。运用简单史料解决简单的历史问题等。
(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属于研究结果的历史表述范畴,体现了历史著述的重要特质。张耕华先生将历史学分为“史实的确认、史事的理解、历史规律的概括、历史意义的评价。”②其中后三方面属于历史解释范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历史解释定性为“态度、能力与方法”。③可见,历史解释主要属于认知范畴,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解释的性质与内容两个领域。
1.历史解释的性质,本领域主要包括五个要点。一是教科书等学习材料有史实与解释之别。二是同一史事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历史解释。三是历史解释有客观程度之分。四是历史解释体现了史著的重要特质。五是历史解释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
2.历史解释的内容。本领域主要包括六个要点。一是叙述历史过程或描述历史现象。二是分析历史因果关系。三是归纳、概括历史规律认识。四是比较史事异同。五是评价历史事物。六是依据任务,对具体史事进行客观综合的历史解释。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涉及情感、意志等领域,属于历史价值观范畴。它是最重要的历史教育价值。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清现实,认准未来,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表现。对初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尤为重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定性为“人文追求”“情感”“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④结合初中生发展特点,家国情怀的关键内容主要有三个领域。
1.认识自我领域。本领域主要有四个要点。一是是情感与审美境界(历史人物具有丰富情感与不同的审美境界)。二是信仰与精神追求(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信仰与精神追求)。三是认知、情感、意志与精神等领域的和谐共进。四是价值观与人生观(认同并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等。
2.认识他人、社会与国家领域。本领域主要有五个要点。一是换位思考(走进历史人物体验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中华民族形成规律(认同并内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选择,从历史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正确的国家观)。四是文化内涵与文化观(理解并内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正确文化观)。五是国际视野(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与广阔的国际视野)。
3.追本溯源、讲求证据的意识领域。本领域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任何事物、事件或人物,都有产生、发展过程,追本溯源,有利于准确理解事物、事件和人物等。二是寻求证据,是理解事物、事件或人物的前提条件等。
(一)划分层级的理论框架
认识论是制定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继承了布鲁姆的研究成果,是制定具体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主要理论框架之一。豪恩斯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动作和行为等四个领域。①其中,心理动作领域强调动作技能,行为领域强调综合表征,这两个领域不容易通过试题考查出其发展程度。在命题测量视域中,主要是认知领域,并兼顾情感领域。
1.认知领域的分层框架。在认知领域,我国教育界基本借鉴并简化了豪恩斯坦的分类体系。如盛群力先生将认知领域划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主要层级。其中,了解水平具体分为陈述、辨别和再现三个子层级;理解水平具体分为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等五个子层级;掌握水平,具体分为价值判断与选择、模仿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并且,上一层级包含下一层级要求,即运用层级包含理解层级的要求。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即沿用了这种分类标准,将知识与能力划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主要层级。③其中,识记相当于了解水平,运用相当于掌握水平。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分层,在认知领域即可借鉴这种分层框架。
五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在认知领域,按其属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具体如表1所示:
2.情感领域的分层框架
情感领域,可在豪恩斯坦目标分类体系基础上,适当简化,即将情感领域分为接受、认同、内化和外化等四个层级。其中,接受层级,重点在有意识、有意愿和关注对象。认同(反应)层级,重点在默许、依从和评估。内化(信奉)层级,重点在信任和承诺某一价值观并将其视为指导原则。外化(展露个性)层级,重点在依据价值观和信念展示及调适自己行为。④
在情感领域,按其属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情感领域在教育测量评价视域中主要是认同层级,但都需建立于认知领域的理解层次。
(二)五大维度层级划分中的考查重点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两个层面的内容要点,在认知范畴中的层级要求如表2所示。
唯物史观中的基本观点,重点在理解,即学生能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人与历史间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等领域的要点。历史研究基本方法领域的重点层级在运用层级,即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则,考察简单的史事,如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同时,唯物史观还属于情感范畴,其重点层级是认同层级,即学生能默许、依从和评估唯物史观中人与历史间关系、历史发展规律等领域的要点。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其学习机制主要是,先识记与理解,再接受和认同,进而运用、内化。在命题视域中,唯物史观的考查,一般不单独成题,其考查方式、路径等都与考查其他四个维度素养相结合。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分析史事,就属于考查历史解释素养范畴。但唯物史观可作为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或试题主题,统领整个试题。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它的时空特性和重要史事领域的内容要点分层,可如表3所示。
属于识记层面的主要是时空特性中的前三项内容要求,一般不作为考查重点。时空观念的重点层级首先在理解层级,包括时空特性的后三项内容与单个史事。前者指换算纪年、解释编年体史著内容、归纳断代划分理由等。后者包括从时、空、人等方面准确定位具体史事,知道其史料依据、分析其产生背景、梳理其演变过程(内容)、概括其发展特征、归纳其历史影响等。其次在运用层级,主要指按时间先后或地域排列系列史事。上述时空观念的四个理解层级与一个运用层级,是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单个史事的两方面要点,其理解层级更是中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层级。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其具体要求如表4所示。
属于识记层级的史料学领域的内容要点,一般不作为中考试题考查内容。史料实证的重点层级有两个。一是理解层级的解读史料,即知道史料讲述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归纳出主要历史信息。二是运用层级的利用史料解决问题,即在准确解读的基础上,能整理史料,并完成任务。运用层级中的价值判断,即依据标准判断史料的真伪,确定在研究问题中的作用等,目前还没有作为单独考查内容命制试题。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主要属于认知领域,其层级划分,具体如表5所示。
识记层级的四个历史解释性质的内容要点,一般不作为考查重点。历史解释的重点层级在一个理解层级,即能说出解释历史的视角,并能说出理由;六个运用层级,即六个历史解释内容要点,它涉及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前者主要指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评价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后者则要求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符合要求等。运用层级的六大历史解释重点,是中考试题考查的最高层级目标和内容。
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主要属于情感领域。情感以体验为主渠道,美感以品味为主渠道,意志以反思為主渠道,信仰以感悟为主渠道。同时,家国情怀的三方面内容,也属于认知领域,前两方面内容属于理解层级,后一方面内容属于运用层级,如表6所示。
认知分层中的家国情怀维度,其重点在理解层级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社会自然等,即能转换、解释、推断、分析、综合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与社会自然的各五个要点,如能推断具体历史人物所具有的丰富情感与不同的审美境界等;再如能走进具体历史人物,体验并解释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中考历史试题,在考查家国情怀素养程度时,主要以认同层级为主,即以理解层级为主。追本溯源与求证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应属于运用层级,但目前还没有试题专门考查这一重点层级。
连云港市中考历史命题组,依据上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探索命制了2018年中考试题。其中,下文例题(连云港市中考历史第38题,有微调)是比较典型地考查考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程度的试题。
(一)制定多维细目表
依据核心素养要点与重点,制定多维细目表,是命题的关键环节。本题即根据上述核心素养的层级重点,制定了多维细目,见表7。
(二)根据细目表命制试题
试题以历史人物的学习过程为线索,并将这一过程大致分为比较、联系、体验和感悟四个阶段,创设情境,设置四组相对独立的问题群,分别涉及历史人物的行为(史实)、关键历史人物的思想及影响(史料)、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观、价值观(体验)、关键历史人物的整体印象(表达)等内容。具体试题如下。
历史学习就是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熏陶、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能领会政治家的精神。康有为与孙中山虽同生于广东省,但人生轨迹却不同。完成下列表格并归纳两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
(2)“联系”能感受思想家的魅力。概括下列材料的思想主张,分别写出这一思想在1917—1924年间俄国的主要表现。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1848年)
(3)“体验”能感悟“常人”的情怀。指出下列材料中“国事”的基本含义,从材料中你能体验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恨。国事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林觉民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前
写与妻子的遗书
(4)“运用”能领悟科学家的品质。据右图(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图画略)写出达尔文的科学成就和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
(三)试题命制思路分析
试题用历史学习过程(用过去“人”的经历感染、熏陶、启示我们立足现实,走向未来)统领试题的同时,又突出了试题重点(重要历史人物在他们经历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要素),两者有机结合构成本题主题立意。
第一组问题群,在比较中认识历史人物的个性与魅力。康有为、孙中山出生于同一省份(广东省),因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政治追求也不同,但都以挽救国家危亡为己任,都有着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试题落脚于康有为、孙中山在三个关键节点的重要行动。考查在新情境中史事的时空定位、历史解释中的归纳史事间共同点等重点层级,同时暗示考生认同康有为、孙中山两人的人生追求和顽强毅力等方面的优秀品质,渗透唯物史观中将具体史事置于特定时空中考察等内容要点。
第二组问题群,在联系中感受历史人物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本问题群以联系为线索,从节选《共产党宣言》的史料切入,要求考生概括史料中的主张,并联系俄国历史相关内容,简述这些主张对俄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试题首先要求解读材料,获取材料历史信息,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这一重点层级,涉及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其次,试题要求联系俄国历史,归纳这些主张转化为行动的主要表现,考查時空观念中时空定位、历史解释中归纳史事等重点层级。两小问都渗透唯物史观中具体史事置于特定时空考察、思想认识与社会存在间关系等内容要点。
第三组问题群,以体验感悟历史人物情怀为线索,用节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为材料,创设情境。要求考生理解材料,并体验材料反映的作者情怀。运用想象等能力,基于史料,感受、感悟历史人物的所痛(面临的难题)、所求(解决问题的取向或预期)、所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及依据)、所行(解决问题的行动)、所感(对问题解决的反思)等,是初中历史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本题从理解材料内容起步,引导考生进入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人物的丰富情怀。试题主要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家国情怀中认同层级的认识社会和认识自我等重点层级,涉及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第四组问题群,以运用和感悟历史人物品质为线索,用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为情境,要求考生依据漫画蕴含的历史信息,写出自己心目中达尔文的形象,重点是写出他的科学成就和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试题考查史料实证中解读史料、历史解释中依据任务客观全面解释史事、家国情怀中认同层级的认识他人等重点层级,涉及综合运用以及逻辑清晰地表述史事的能力。
四组问题群,统领于学习过程这一主题,涉及中外历史中的重点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四组问题群,每组问题群都以某一维度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为核心,又兼顾其他维度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具有很强的融通性。当然,初中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属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更是处于摸索阶段。但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要点出发,依据学习目标分层理论,确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层级,以此作为考查目标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初中生学情和认知、心理特征命制试题,这一基本学理应该是科学的。相信只要按照这一思路不断探索,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必将越来越成熟。
【作者简介】刘俊利,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连云港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
【责任编辑:李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