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欧阳千倩
摘要:历史上唐太宗开创了贞观盛世,贞观之治所體现出的最大价值就是,政府官员大多数恪尽职守,王公贵族大多数忌惮皇帝的威严,不敢胡作非为欺负平常百姓。商队游走于偏远地区,没有盗匪往来,百姓将牛马羊放养于草地上,没有人来进行偷窃。种种生活平常现象足以反观贞观盛世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本文分析了贞观之治带来的长治久安现象。
关键词:唐太宗;贞观之治;治国之道;长治久安
1.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
贞观之治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唐太宗具有开明的政治思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只有通过分析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才能更加客观的评断贞观之治的具体发展情况。纵横古今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产品的生产力度决定着生产关系,就是因为两者存在着相对矛盾的关系,才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在步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封建社会时期,这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大多数都是铁器。在长期的战争纷乱中,很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都被破坏,在唐太宗开创的贞观盛世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百姓温饱而衣食无忧。这些都奠定了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快速发展。
2.贞观之治的内容
2.1合于实际的“治”的方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君王要想深得民心就必须治理好农业,唐太宗反观历史,总结封建统治者失败的经验,吸取原来农民反抗的教训。唐太宗和大臣们讨论并制定了新的统治政策,经过长期的研讨,最后得出了高效的治理策略。朝堂之上大臣们秉持着各种各样的思想,有些大臣的思想是非常消极落后的,认为应该遵循秦法,严格残暴的法律进行约束。他们认为只有专制的封建统治制度,方可统一天下,但是站在积极立场上的大臣则认为,暴政只能激发人们心中的怨怒,达不到长治久安的稳定局面。身为君王应该爱护自己的臣民,只有运用平和的治理政策,才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方能实现长治久安。
2.2选举并任用贤能
在大方向的政治策略制定完成之后,就需要再完善一些细小的措施,首先唐太宗在识人用人方面,吸取隋朝时期官员贪财求财、官官相护的教训。官员陷入贪欲,就会导致朝政的整体腐败,严重就会误国误民,所以唐太宗在对人才的任用方面制定了以下政策。往后任用的所有贤才,必须以他的人品德行为基本,所选用的人才是要为天下而谋其利,以天下的任务主要。时刻要心系自己的责任重大,运用自己所学的才能去服务于百姓。
3.“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的谋事方略
3.1加强法治惩恶扬善
在古代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最高的立法权和审判权都集中在君王的手上,虽然唐太宗也经常以自己的意愿为政治的主要思想,但是这些往往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并不会像秦始皇那样专横暴虐,把自己的意愿凌驾于国法之上,唐太宗强调国家的法律并非他一人决断,他会权宜利弊均天下之法。唐太宗相对于其他君王来说,他更加尊重司法机关执法的相对权利,除非特殊情况下,他一般不会以自己的意愿,来妨碍国法的具体实施。唐太宗主张加大执法力度,并且惩处奸佞发扬善事,对于坏的事情要用国法来严惩,对于善事善举也要奖励发扬。《店津》就是唐太宗时期制定的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唐太宗鼓励执法大臣不要畏惧权贵,严格按照法律的条例来执行。
3.2国家要以人民为基本
经过唐太宗和大臣们的长期苦心经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恪守法律振兴农业是唐太宗坚持的法则。在贞观之治开创的盛世基础上,唐王朝一百二十多年间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文化灿烂发展。唐太宗开创了一个贞观盛世,在我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地域辽阔,国家的威严远远相传。贞观之治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要想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保证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开创的贞观盛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上人类又大步的向前迈了一步。在贞观开创之初,恰逢连年天灾,唐太宗立即下命开仓赈粮,将百姓的安危摆在国家发展的第一步,此举大大的巩固了君王的专制统治地位。
3.3广言进谏
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贞观盛世,相对于其他君王而言,唐太宗更能听进大臣的建议,他虚心求教并广开言路,这一点是君王里极其少见的。唐太宗知道自己并非所有都懂,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不懂,故而它能倾听大臣们的不同建议,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唐太宗鼓励他的大臣要敢于直言进谏,即使自己觉得不高兴也会听取,他认为作为朝廷官员,食国家之俸禄就要替百姓办实事。“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提倡大臣要在其位而谋其职对于朝堂之上的问题要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滥竽充数随声附和。
结语:纵横古今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产品的生产力度决定着生产关系,就是因为两者存在着相对矛盾的关系,才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唐太宗开创了一个贞观盛世,在我国历史上这个时期的地域辽阔,国家的威严远远相传。贞观之治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邱顺.论唐太宗的贞观盛世[J].中国文学,2011
[2] 白田韵,李击.唐太宗的政治权谋[J].古代君王论,2006
[3] 吴雨繁,张晓萌,胡军.论国家的长治久安[J].北大文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