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政策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范高明
乡村旅游是农村发展的一个主题,也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央一号文件无疑给乡村旅游一个信号和强心剂,必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本文从深度透析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入手,分析新农村政策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是新时期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发展的战略产业。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拓展农业经济的多元价值,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对乡村旅游进行深度开发,能确保乡村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年中央一号文件新政策下,如何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探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等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能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破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难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有效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还可以提升农民的文明意识和现代素质。
在新农村政策导向下,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带动农民致富的“富民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文明工程”,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工程”,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解决农村资源开发、规划发展、市场运作、服务水平等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利好新农村政策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核心主题,立足于农村,发展农业,惠及农民。其中关键在于如何围绕农业来扩大和拓展产业,虽未提及乡村旅游,但作为与农业、农村、农民密不可分的一项产业,乡村旅游的创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1.富民政策导向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强农惠农富农,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主题。一号文化指出,要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传导的信号就是一大批的“乡村能人”或者返乡创业人士将与本土农民开展合作,摆脱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探索开发乡村第三产业。在富农政策的导向下,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和社区农民参与,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产业发展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未来乡村旅游的开发应深化农民主体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程度,要从以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参与形式,逐渐向参与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和经营扩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参与主体。将有更多的开发者、投资者进入农业、进入乡村,深度开发农业融合服务业,开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高新农业、乡村体验、健体养生、乡村度假和古村镇旅游等乡村旅游
活动。
2.土地流转政策给乡村旅游提供基础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定土地资源。一号文件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农地入市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保障,并吸引和激励对乡村旅游的中长期投入,将引发乡村旅游发展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离的新政策下,解放了一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类型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大企业进驻农村,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出大规模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生态环境优化为乡村旅游提供资源支撑
传统乡村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不利于旅游业发展。一号文件指出,积极“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加强村内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明确提出要对农村生态进行恢复、保护、建设,将会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产品品质和层次,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支撑,给乡村旅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4.财政资金引导为乡村旅游提供外部引力
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撑,但农村却是金融资源的洼地。一号文件中指出,今后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财政资金的引导、农村土地的入市为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大资本的难题,使缺乏资金的乡村旅游项目看到了曙光。以文化创新型、特色产业型和特色古村型为代表的特种乡村旅游将会乘势而动,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支劲旅。
三、乡村旅游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旅游业是具有重新配置乡村资源、整合乡村功能的重要作用,是乡村传统产业的替代产业和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新政策总会给投资开发者带来积极性和兴奋性,也会给一些投机者以机遇。为此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更要注意产业发展的本意和初衷。
1.乡村旅游发展不能转移“三农”的重心
乡村旅游的立足点是农村,核心点是农业,受益点是农民。乡村旅游的发展不能偏离这三个基本点,单纯为旅游而开发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能避开农业搞旅游业,也不能因为搞旅游业而破坏农村面貌,更不能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而伤害了农民的利益。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群众,农民群众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也是受益者。乡村旅游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精神面貌和农业生产业态,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2.乡村旅游发展不能急功近利求利益
发展乡村旅游是要建设好农村,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景村一体化”的愿景。农村不再只是城市高成本挤压出去的中小资本机会选择的舞台,颇有一种“赚得了就赚、赚不了就撤”的想法,没有长久经营的意念,当作一桩“小本生意”来做,是“打游击”的做法。新政策导向下,注重中长期的投资计划,做到短期、中期、长期效益一体,政府、开发者、集体和农民利益一体,“赚钱”与“做事”一体。与其说乡村旅游是一种企业行为,更不如说是一种社会事业。
3.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要避免低端泛滥
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农民自发,以农民经营主体。然而他们整体素质偏低,基本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开发经营的乡村旅游产品多停留于观光、采摘和农家乐等低端产品,没有提升和创新,缺乏文化内涵,难以满足城镇居民日益提升乡村旅游消费需求。而且没有对乡村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各地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单一化严重。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在于结合地方特色,找准突破口,进行有效规划和创意策划,实现“一村一品”,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机和活力。
四、乡村旅游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至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0年聚焦“三农”。乡村旅游有助于解决“三农”和“三生”问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创意乡村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1.借“美丽乡村”建设之力,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一个美好的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基础条件。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村落,突出生态文明,优化调整产业,营造优美景观,保护传统文化,应在农村布点、连线、成片进行多维度环境整治,追求“三农”协调、“三生”和谐发展,从而达成“美丽乡村”的目的,推进“共建美丽乡村、共享品质生活”目标的实现。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更要注意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注重提炼人文内涵,展现独特魅力,提升和展现乡村品位。村容村貌的改善,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应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融入旅游元素,从产业发展、景观改造等方面入手,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显乡村的特色和韵味。以工业化理念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大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和经营力度。把农业园区基地布局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融合,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互促发展。依托农业资源全面丰富拓展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借助旅游元素有效激活提升农业发展格局,使美丽乡村始终保持生命力,并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提升和发展。
2.家庭农场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家庭农场”概念于2013年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以土地种植大户为基础、在不改变农地性质的前提下实现集中、集约化经营的土地经营模式。今年新农村政策的土地流转运营、农业科技重视、农村资金汇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从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的需求上看,“家庭农场”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土地集中需求与土地使用权分散的矛盾,为乡村旅游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发展家庭农场和乡村旅游,可以拓展产业面和延伸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建设、旅游消费三赢。
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乡村旅游,融合产业助力农业发展,实现家庭农场效益最大化。乡村旅游的休闲家庭农场,就是要发展休闲农业、精致农业,注重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身,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立体开发。开展田园风光和农场观光(观光果园、茶园、花园、菜园)、农村农场休闲(休闲、度假农场、渔场、林场、牧场)、农村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农耕体验、民宿体验、野味品尝、民俗文化、森林游乐)、农场教育学习(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家庭农场开展乡村旅游不但可以让游客观赏田园风光、领悟传统农耕文化、感受现代农业科技、享受农业成果、还可提升农业生产品质,提高农场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展现农村新面貌。
3.农业科技与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动乡村旅游创意开发
新农村政策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并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举措,将高科技农业作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进行打造,为特色乡村旅游创意开发提供支撑和引导。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在经营思路上会产生质的飞跃,他们将会敏锐的发现乡村旅游中隐藏的巨大商机,会有更能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科技和资金投放到乡村旅游中,使乡村旅游将在科技导向的大路上创意发展。目前,可开发的创意主题项目有农事教育、民俗文化体验、高科技示范农业、生产娱乐、养生体验和生态示范之旅等,以及多功能组合的复合型产品。例如,主题农园与休闲农场可创意设计形成教育农园和市民农园等多种形态,承载农旅结合的农事参与、自然教育和创意体验等功能。创意的乡村主题博物馆展示乡村历史发展和代表性的事物和成果,如传统工艺与传统产品、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可以预见,特色乡村旅游中加上农业高科技的催化,在农业增产和乡村旅游竞争力的产业两端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