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的研究
周丽琴
【摘? ?要】 本研究将高作镇作为实征对象,充分围绕高作镇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并总结了高作镇农业产业扶贫的成果,旨在希望通过本研究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扶贫;模式
扶贫工作的核心在于如何让贫困目标群体收益,即如何将扶贫工作瞄准真正的贫困群体。我国扶贫工作从瞄准区域、整村推进一直到瞄准具体的贫困农户,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主要目的在于持续改善贫困人口方面的瞄准问题,而精准扶贫政策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一项政策[1]。对农村精准扶贫来说,大数据成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利器[2],农业产业发展是脱贫的主要途径。社会参与、多方合力、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势在必行[3]。因此,精准扶贫背景下,必然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够真正达成精准扶贫目标。
1? 研究区域概况
高作镇隶属于江苏省建湖县,毗邻建湖城区,属于平原地带,“鱼米之乡”,苏北里下河地区。区域内贫困面大、程度深,该镇拥有农户总户数 1.8万户,总人口3.6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为1292户,2703人。2016年至2018年已脱贫1053户2198人,目前尚有251户,552人未脱贫,其中200户450人需要通过自身创业,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实现脱贫。
2? 建立农业产业扶贫识别机制
要想保障精准扶贫战略的有序推进,关键是需要根据扶贫的基本原则,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尤其要识别不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针对不具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体,采用救助保障或者低保的模式来保障其需求;针对残障群体,应当采用残疾救助保障同时积极采用针对性的扶贫贷款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业;针对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应当综合参考劳动力对应的优势,同时结合该区域相应的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教育,组织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针对具有发展潜力、创业能动性强,但缺少资金的农户,需要加大项目运作知识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培训教育,同时帮助农户申请财政贴息与信用贷款。广大干部在进行入户调查的进程中,通过收集整理贫困户、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同时针对该农户家庭情况、该村具体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致贫的诱因进行准确的分析[4]。
3? 精準扶贫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分析
3.1? 建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
农业产业扶贫并非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是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融入进来。这就需要充分借助地区资源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地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实施规划布局,着重发挥本区域所具有的特色产业优势,并给予针对性扶持策略[5]。通过市场化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区域生态绿色产品,建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保障农业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高作镇季墩村临近集镇,土地资源丰富,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远近闻名的果蔬采摘基地、足球场地、苗木基地、新型草坪等多个农业产业项目,精准扶贫中的精准帮扶需要得到贫困户的认同和参与[6]。
3.2? 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休闲农业
通过科学合理的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拓展产业链条、促进融合,支持有竞争实力或品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在贫困地区布局,引导其在条件适宜的贫困村镇优先建设基地。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的全链条增值。鼓励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利用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拓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吸纳周边贫困户参与劳动取得工资性收入,或者带动周边贫困户发展产业,或者将贫困户土地入股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农户增收提升行业空间。高作镇大成家庭农场坐落合兴村,是省级家庭农场,其特色产业是“虾稻混养”项目,不仅带动周边村、周边农户发展“虾稻混养”,吸引贫困户发展该产业,同时该家庭农场又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节假日举办“趣味钓虾活动”,促进周边贫困户融入此产业,带动周边贫困户全链条增加收入。同时该村利用此特色项目吸纳政府扶贫资金,以集体土地、贫困户土地加入建立了“虾稻混养”扶贫基地,吸引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进基地务工,基地收益的60%由村贫困户收益,40%用于发展壮大基地,确保农户和村集体全面精准脱贫,目前通过这一项目带动周边农户120户,脱贫45户。
3.3? 构建基于共享理念的利益机制
在建立农业产业扶贫模式之后,则需要构建基于共享理念的利益机制,保障贫困人口能够精准收益。基于现阶段农业产业扶贫开展情况,应当大力推广订单帮扶模式,即通过针对性的政策倾斜,鼓励新兴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进行合作,致力于开发各种新型特色产业,根据法律法规签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议,在短时间内带动贫困人口创收[7]。基于长期目标来看,需要致力于创建贫困户、村集体以及企业共同收益的发展体系,即利用一部分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进入到企业,通过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使大多数有能力的农户共享政府资金,参与自主创业,政府提供平台,构建共享利益机制,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基于短期、长期相互协作的模式,使得多方建立联合合作体,切实保障农业产业扶贫的顺利推进。高作镇依托军曼科技公司火鸡养殖技术、网上销售、深加工等优势,建立了火鸡扶贫基地,在周边六个村根据贫困户自愿的原则,采取政府扶贫资金免费提供火鸡苗、饲料,成品火鸡包回收的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推广订单帮扶模式,自主创业,能者多劳,多收益,并使这些农户学到一技之长;同时对无劳动能力的农户,采取政府资金投入,基地集中养殖,收益由农户共享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创收,这一项目带动周边农户683户,使341户贫困户脱贫。
3.4? 通过合作社特色产业研发特色农产品
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由集体实行统一经营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并依托合作社承接政策性资金,探索多层次保险产品,推行互助合作保险,为贫困农户增收提供重要保障。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合作社和农业保险机构合作开发符合贫困地区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保险,推行“基本险+附加险”的多层次保险产品,依托合作社承接政府财政奖补,对特色农产品通过保费补贴等方式,实行符合实际的互助合作保险模式。通过合作社,高作镇西站村股份經济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参加了制种保险,最终通过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财政以奖代补保费补贴,参与合作社的20户贫困户获得高效农业保险赔付款,充分发挥保险的金融作用,促进贫困户增加收益,保障农民权益。
总的来说,精准扶贫战略下,产业扶贫必须要充分立足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才能够真正保障精准扶贫的顺利推进,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胜,周金坤,周建涛.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高海拔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以青海省乐都区峰堆乡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2):35-38.
[2] 陈琳,章娟娟,舒大鑫,等.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33(09):18-20.
[3] 黄快生.社会治理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路径开拓与机制创新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7):88-93.
[4] 茹玉,肖庆文,都静.全球价值链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湄潭县茶产业扶贫项目的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04):51-59.
[5] 马军,于万国,邓妍鑫,等.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业产业扶贫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7):226.
[6] 吴晓燕.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完善——以公共政策的运行为分析视角[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02):56-64.
[7] 杨晶,吴光灏.精准扶贫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0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