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摘 要: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与潜在的育人价值,而现实中忽视了对古典诗词的美感因素发掘与赏析的教学。探讨了古诗词的情感美育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旨在引导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古诗词;情感美育功能;美的因素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着凝练优美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律、清新幽深的意境和传神生动的形象的功能,是高素质与民族精神相凝聚的重要源泉。

    2011年我国颁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一目标的载体。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经典古诗词,它是实施美感教育的重要文化源泉。我国的古典诗词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小学生所喜爱,对学生进行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价值。

    然而,现实中应试教育的思想使教师将古诗词教学重点放在枯燥的解析与机械的记忆上,忽视了对古典诗词的美感因素发掘与赏析的教学。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引导小学生去发现感知古诗词中美的元素,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受到美的熏染,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初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古典诗词的情感美育功能体现在哪里呢?

    一、发挥哲理启发功能,启迪智慧

    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不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文化,从而扩展知识面,提升智慧品质,而且大量的古诗词也加入了诗人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每首古诗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可以启迪小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提振人文精神的美育功能。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青少年积极向前;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王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引导青少年涵养心灵。通过学习古诗词蕴含的深刻哲理,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与认知水平,进而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同时学生受到“美”的哲理的熏染,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利于美化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的世界观。

    二、培养审美情趣,铸就大美心灵

    当前我国的教育最缺乏情感教育,而古诗词当中包含着丰厚的情感内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古诗文当中小学生可以感受到真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验到浓浓的亲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感受到古人的人格魅力“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发挥古诗词的诗教功能,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种浓郁的情感与“真善美”的品质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滋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使学生富有灵动的美感体验。

    三、陶冶高尚情操,形成历史责任感

    我国的古诗词一直繁荣发展,同时孕育着伟大的民族精神。从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楚辞、魏晋文学、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这些都记载着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诗经向我们讲述了西周时期的民俗与历史。通过《氓》与《蒹葭》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初民的情怀,通过《绵》了解到周人建国的史诗;《楚辞》向我们展示了西汉时期生命力量的华美激越;唐宋与明清时期涌现出的杜甫、李白、陆游、苏轼、曹雪芹、关汉卿等诗人,他们光芒闪烁,用自己的文笔向我们描绘了所处时代的气象。在古典诗词中荟萃了大量民族英雄的事迹,蕴含着大量的民族精神,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脉搏在跳动。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主旋律的爱国情感在古诗词作品俯拾皆是,如杜甫的《三吏》、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等,小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会被其中的民族精神震撼与熏陶。这些都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培养了我们的高尚情操及民族历史责任感。此外,古诗词还向我们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大量的古诗词当中记载了“踏青、饮菊花酒、放纸鸢、折柳、重九登高”等风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踏青;在古人中大量的离别诗对“折柳”情有独钟,如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古人在汉代开始送别友人就有一种风俗“折柳”,有离情常在的意思;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在《清玉案·元夕》中写了元宵放灯。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也是我们古老民族的根。我们要传承这些优良的传统风俗,铭记中华民族的根,从而形成历史责任感。

    综上所述,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进而创造美,是古诗词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0(8):76-78.

    [2]郭子峰,邓江祁,匡代军.五年制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古典诗文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8):84-87.

    作者简介:王宝宝,就职于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小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相关文章!
  •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

    王玉琴阅读是我们通过综合语言文字所能获取信息、了解外面世界,是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教育的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中学生诗歌学习浅说

    李超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严谨求实的学者,他在诗歌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的《论诗学门径》对于我们指导中学生的诗歌学习有很多有益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