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的名字叫“红”

    姜丹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著名的红色电影,由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向梅、陈强等主演,196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琼崖地区吴琼花从女奴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反映了旧社会妇女在反抗和斗争中的成长,歌颂了红色娘子军的战斗事迹和精神。

    该片曾创造了总观影人数6亿人次,并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使得红色娘子军的故事风靡全国、甚至扬名海外。

    作为我国电影中的红色经典之作,影片在故事、女性角色和传达的精神上,都带有鲜明的“红色”特征,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贯穿影片始终,使其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一、 红色故事: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红色娘子军》是依托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故事,拥有报告文学、琼剧、电影、芭蕾舞剧、京剧和电视剧等多个版本,是我国影视史上最为经典和重要的红色IP之一。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具有革命战争中的传奇性所在。女性、抗争、成长元素,使得这个故事区别于传统的革命历史故事。正是因此,这个海南琼崖的女子革命队伍和事件,就成为了大量文艺作品的原型,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一系列优秀的文艺作品:

    1931年5月,中共琼崖特委在海南省琼海市成立了一支由青年女性组成的武装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共有100多人,仅3名男性。此后,娘子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争成果。

    1957年8月,当时的海南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刘文韶在《解放军文艺》上刊登了根据女子军特务连事迹改编的报告文学《红色娘子军》,成为最早公开发表的对这一队伍和事迹进行报道的文字,也是最早将女子军特务连命名为“红色娘子军”的作品。1959年,海南等多地开始上演根据红色娘子军事迹改编成的琼剧《红色娘子军》,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受众,产生了积极影响。1961年,编剧梁信以海南军区的《琼崖纵队军史》为依据,创作了《琼岛英雄花》剧本,刊登于《上海文学》,被著名谢晋导演看中,将其改编成电影作品、搬上银幕并改名为《红色娘子军》,使得“红色娘子军”真正意义上地聞名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中央芭蕾舞团将其改编成芭蕾舞剧的《红色娘子军》,成为文革期间重要的样板戏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表现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此外,1964年,被改编成为京剧《红色娘子军》,2005年,被改编成电视剧《红色娘子军》,都获得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80多年来,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历久弥新,成为重要的红色经典,跟其中具有传奇性的革命故事和经典的女性形象密切相关。在中国的影视界,它是一个不朽的IP,经历了报告文学、琼剧、电影、芭蕾舞剧、电视剧的改编,依然具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

    电影《红色娘子军》,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海南琼崖地区椰林寨,一支主要由女性组成的革命队伍打倒当地土豪恶霸、实现解放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吴琼花,原本是大地主南霸天家的女奴,世代受到压迫,化妆成华侨的革命党人洪常青将琼花从水牢中拯救出来,并引领她成为红色娘子军的一员。一心想复仇的琼花,经历了私放黑枪、孤身追敌的个人主义阶段,最终被洪常青教化,必须依靠所有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才能解放人类,解放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琼花实现了从女奴到战士到党员的变化,红色娘子军也成为当地战斗的传奇。

    影片著名的主题曲《红色娘子军连歌》中,“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正是反映了影片中妇女从冤仇深重,到奋起反抗,成为新一代的战士和共产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了自我的拯救和成长,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奉献。

    二、 红色女性: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红色娘子军》中,塑造了琼花、红莲、连长在内的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女主人公琼花外在形象上的去女性化、身份上女奴—战士—党员的转变以及与常青感情上的隐秘化,都使得这一经典的红色女性形象生动迷人、让人印象深刻。

    (一)去女性化的形象

    《红色娘子军》中,虽然讲述的是“娘子军”的故事,但包括琼花在内的主要女性角色,在其外在形象上都是去女性化的,重点反映的不是传统的女性美学特征,而是成为娘子军的女性特征。

    从外表上来看,琼花浓眉大眼、身材健硕,在审美上不符合中国传统的经典美女形象,编剧梁信对于琼花最重要的塑造是“一双火辣辣的眼睛”,因此剧组在寻找演员时,也着重从这个审美要素上,对于演员提出了要求,当时所有的演员都确定、却唯独不见琼花的情况下,导演谢晋在上海戏剧学院的篮球场上,遇到了这双“火辣辣的大眼睛”,经过编剧梁信的把关,最终确定由当时还在读书的祝希娟饰演片中的琼花,祝希娟也因为塑造了这一经典的人物形象,成为“新中国电影22大明星”中的一员。

    在影片中,有几处场景对于琼花眼睛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当南霸天家打手在水牢中吊打琼花时,一边拿鞭子抽打她一边问“还逃不逃”,琼花的眼睛里充满坚定的决心:“跑!抓不住还要跑!”火辣辣的大眼睛,将琼花对于封建邪恶势力南霸天的仇恨和逃离旧社会的决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琼花逃跑到部队,希望成为娘子军的一员时,被问到为什么入伍,她扯开自己的衣衫,露出一道一道血淋淋的伤口,眼睛里爆发出憎恨:“就为这个!造反、报仇!”南霸天对于琼花父母的毒害、对琼花的压迫,所有的仇恨都通过这双眼睛淋漓极致的传达了出来。当琼花慢慢对于党代表洪常青产生了感情,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描述这份感情,但是琼花看待洪常青的眼神里,充满了崇拜、炙热,这些都是掩盖不住的。最后,洪常青英勇就义后,琼花接替了他的工作,面对南霸天的狡辩,琼花火辣辣的大眼睛“狼心兔胆,一眼就看到你骨头里去”,成为二连连长的琼花眼睛里充满了坚定,为革命、理想、社会主义事业斗争,琼花主要角色和心境的变化,在影片中,都通过这双火辣辣的大眼睛里表现出来。

    在服饰和外形上,影片之中的女性,表现手法也非常简单、直接。当琼花还是一个在南霸天家里受到迫害的女奴时,衣衫褴褛的她,是典型的受压迫人民、饥寒交迫的人民的代表;当她被洪常青化妆成为的华侨救出的时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衣着光鲜,投奔娘子军时还被认为是“有产阶级”;当她成为娘子军一员时,统一穿着灰色的简朴军装,头发剪短成齐耳短发,头戴军帽;当她出门去打听情报时,又变成了长辫子、简朴的衣服;随洪常青去打南霸天,也是又将长辫子和光鲜的衣服穿着在身上。影片的绝大多数时间,琼花的外表都是去女性化的,都是齐耳短发、统一的服装,这是因为影片所要塑造的琼花的真正身份,是战士,而不单纯是普通的女性。刻意地对女性化的消解,有利于凸显娘子军的战士身份和成长。

    《红色娘子军》之中,只要妇女成长为战士,她们身上的女性化特征就遭到了压抑,“在这一权威叙事中,一个特定的修辞方式,是将性别指认联系着阶级、阶级斗争的话语——只有剥削阶级、敌对阶级才会拥有并使用性别化的视点。那是将女人视为贱民的歧视指认,是邪恶下流的欲望的目光,是施之于女性权力与暴力传达。只有在敌人面前,她才需要化妆为女人,表演女人的身份与性爱”。[1]影片中琼花参军后仅有的两次充满女性意味的打扮,一次是去侦查,一次是随常青同志去打南霸天,只有在敌人面前,她才需要女人的外表和身份。琼花是当代的花木兰,一个化妆成男人和战士的女人,在这样的语境中成为英雄中,在获得这个身份的同时,自身的女性化特征,被秘密消解了。

    (二)女奴—战士—党员的身份变化

    《红色娘子军》中,琼花的身份,经历了女奴—战士—党员的三重改变,这些变化都是在党代表洪常青的启发和帮助下实现的。

    最初的琼花,是南霸天家里的不受待见的丫头,爹爹因为踹了他们家的狗一脚,活生生被南霸天家的人打死,娘也被打残扔出去饿死,于是琼花被逼来做女奴。可是,对南霸天充满仇恨的琼花一直是不受待见的,屡次逃离屡次被打,于是化身为南洋华侨的洪常青来到这里的第一天,遇见的就是逃跑被抓回来的琼花,被抓、被毒打、不服从、不认输,一心想要逃离去投奔共产党,洪常青可怜、同情、认同她,于是将她解救出来,假意给母亲讨丫头,实际将其放走,指引她去参军,由此,琼花开始了因为穷困和仇恨,從女奴往战士的转变。

    琼花和半路结识的红莲一起来到革命根据地,看到演习的女兵,内心充满渴望,恳求连长让她加入娘子军,并在此刻又遇见了拯救她的洪常青,实现了从女奴到战士的转变。但是战士阶段的琼花,依然认识局限,内心充满对于南霸天的仇恨,没有真正的革命意识和精神。琼花在跟红莲出去侦查时,遇到上坟回来的南霸天,忍不住开枪,打伤了他的左肩,却险些暴露了自己。琼花被惩罚关禁闭、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她思考“为什么常青书记和连长,都比我们懂得多、看得远呢”,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并且跟红莲相约,“跟这样的人学,往进步上赶”,一起参军,一起入党,开始有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尊敬和渴望。

    琼花虽然在队伍中开始遵循规矩,但是依然存在一种个人主义的孤勇,主动向常青请求去刺杀南霸天,常青给她讲解革命要依靠无产阶级,她也开始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成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战士,到中国共产党的转变。在战斗中,常青同志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也为了保护琼花,壮烈牺牲以后,琼花正式接过了常青同志未完成的事业,打倒南霸天、成为新一代的连长,自此,琼花实现了成为一名合格、先进的共产党员的转变。

    (三)隐秘的感情

    琼花的三重身份的转变,即是其个人成长不可避免的趋势,又离不开洪常青这位领路人的指导和保价护航,按照最初的创作思路,常青应该是琼花的“良师益友、首长与爱人”[2],而影片中,却刻意抹去了“爱人”的身份,造成“爱情”故事的隐秘和缺失。

    影片对于琼花参加革命之路的领路人的处理,刻意将其处理成为了一个男人,并且由当时“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中的王心刚来饰演,这在当下影视界,本身就充满了偶像剧和言情色彩,但是在电影之中,导演却刻意规避了爱情戏份的处理,但琼花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对于洪常青的关注和感情,却是逃不开观众眼睛的。

    影片中的这一特殊处理,表明当时的电影创作者对意识形态的深刻洞察,爱情是遭到贬抑与打压的,只有同志情才是“政治正确”的,而之所以“还能依稀看到他们之间爱情发展的影子”在琼花和洪常青隐秘的感情戏份中,有几样道具,传达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最重要的道具,就是4块银毫子。洪常青为想要参军、逃离封建迫害的琼花指引道路,给了她4块银毫子,让她在路上买些吃的,琼花将这些银毫子保留了下来,银毫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两人的情感信物和纽带。当琼花被关禁闭,跟红莲有一段闺中谈话“为什么常青同志……说的话,就那么让人信服呢”,手中也反复摩挲着银毫子,影片还给了特写这一幕特写,象征着琼花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流露。当琼花和常青一起遭遇战争,常青为了掩护娘子军,留下来独自战斗,琼花将自己的银毫子留下来,“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党费”,后来常青牺牲以后,琼花又将这4块银毫子好好珍藏了起来,紧紧握住,影片又给了这一场景特写,既表达琼花对于常青信物的珍视,握紧的拳头又表明琼花继承常青遗志的决心。银毫子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感情的变化,是一个隐秘的符号,串联起两人之间情感变化。

    反观洪常青对于琼花,另一重要道具怀表,在两人的情感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琼花在抓捕南霸天中受伤,手术结束后,洪常青将之前手中一直紧握的怀表放入上衣胸口口袋,这隐秘地表明在手术过程中,洪常青一直在看怀表,一方面表现了对于手术过程中琼花的紧张,另一方面,怀表原本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之中多次充当信物之类的角色。洪常青英勇就义以后,将自己的怀表、琼花的党费和入党申请材料一并作为遗物留存下来,如果是党费和入党申请材料是公物,那么怀表,就是常青留给琼花的私人信物了,它既是常青留给琼花的念想,又代表了常青在琼花心目中的地位,是时钟、是钟表、是警醒,不会随着常青的离世而消失,将贯穿进琼花的生命之中,她将扛起常青没能完成的大业旗帜,传承他的思想,践行他的光荣革命使命。

    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充分了解之后的惺惺相惜和相互珍惜。琼花从一个无力的奴隶到成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是在常青的启发下完成的。常青给了琼花第二次生命,给了她智慧,给了她事业。两人之间第一次见面,常青提醒了琼花的性别意识,“我怕你……一个女孩家”,琼花羞赧地低下头,告诉她自己的名字和身世。再看琼花对于常青的各种评价,“常青书记他也教训你,也处分你,可是他让你口服心服呢”“你真会开导人啊”“你怎么能懂这么多事情,看这么多书,有这么大学问”,直接地反映出琼花对常青感情的不断加深。两人之间的高潮戏,发生在第二次分界岭谈话,琼花表示,这一次“人也变样了,第一次见面,我对你又恨又怀疑,可真……有意思”,导演谢晋在导演阐述中,曾表示:“应抒一抒革命的情。‘分界岭分路表现了常青与琼花关系的变化,‘禁闭室里姐妹谈心打开了心灵的窗棂。‘路遇‘看地图常青通过讲述身世来启示琼花的这些场面,都应该有诗一样的意境。”[3]常青给琼花看地图,让她找出海南岛、找出椰林寨,琼花想请命去刺杀南霸天,但常青告诉她“哪一个无产者,都敢点一把火,把地主的房子给他烧掉,但你要是想点一把大火,把旧社会烧掉,那就得紧紧的依靠集体、整个的阶级!”而在这个地方,常青也对琼花,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从小跟着父亲在船上,闯南洋,海洋工会供我读的书,父亲让他们装进麻袋,扔进珠江,妈妈眼睛瞎了之后,也死了”,男性对于女性的信任和女性对于男性的崇拜,使两人的感情达到了最高峰。当娘子军被派去支援,被要求撤离时,琼花不忍,常青劝解:“琼花同志,党已经同意你和红莲入党的申请了,你不是一个普通的战士,已经是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你们撤下去的党员就要成为未来的战斗堡垒,挑起胆子,直到胜利!”这两次常青对于琼花的指导,她“一个字一个字都记住了”,扛起了常青没能完成的事业,带领着娘子军,亲手枪毙了南霸天,解放了几百名乡亲。成为娘子军二连党代表的琼花,带领120名新的红军战士,拿起枪,不管南霸天、北霸天,统统打倒,一直到整个无产阶级,彻底解放!娘子军即将前往下个地方继续解放人民群众,琼花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她是新的洪常青,继承着他的精神和思想,继续斗争!

    影片中,塑造了以琼花为代表的“娘子军”形象,她们“扛枪为人民”,区别于传统的银幕美女形象,经历了战争中的成长,收获了隐秘而感人的感情,成为经典的红色电影女性形象的代表。

    三、 红色思想: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

    红色经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艺作品类型,主要指依靠革命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创作的文艺作品,《红色娘子军》是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其中呈现出了我国的革命斗争中的革命精神、性别意识和解放观念。

    (一)革命精神

    《红色娘子军》讲述的是革命战争之中的女性反抗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在面对斗争对象时,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的变化。

    革命意味着站在斗争对象的对立面,琼花一家受南霸天的迫害,激起了琼花的反抗意识,她想参加革命,想通过革命的手段进行复仇,于是琼花迫切地加入了娘子军,并且在外出侦查时忍不住放了暗枪,险些暴露自己,被关禁闭。

    然而,琼花的做法是报仇,而不是革命,革命不仅仅是报自己之仇,革命者是拥有力量为弱势群体发声的队伍。因此琼花被洪常青怒斥“你以为就你一个人有冤仇吗?哪一个无产者,不是眼泪泡着心?要都是个人暗闯,能行吗?你是个革命战士!”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不能犯纪律,不能冲动,因此琼花决定,这一辈子都不再犯纪律了。

    革命者需要勇气,但不仅仅是孤勇。娘子军第一次抓捕南霸天后被他逃走,琼花在追捕过程中受伤,伤好后向常青请命刺杀南霸天,这是她“想杀南霸天,是为了娘子军的光荣”,可是常青教育她“我们走过那个地方多大啊,可是到这上面,连个影儿都没有,要是光靠个人的勇敢,能解放这么大国家吗?”于是,琼花明白了党的先进性,要依靠整个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地解放全中国,她开始学习、读书,增长知识和见闻,在常青光荣就义以后,用自己记住的他的话,教育战士们、带领乡亲们一起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革命还意味着牺牲,在分界岭执行狙击任务时,为掩护娘子军的撤退,常青主动要求自己留下,对常青产生感情的琼花不愿,最终是因为接受了总支书记常青给她的入党后第一个任务才离开的,琼花和常青都是革命者,革命者之间是大爱,凌驾于个人感情之上的大爱。

    (二)性别意识

    《红色娘子军》虽然是歌颂女性斗争的电影,但它首先肯定了女性天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在共产党代表洪常青来到寨子之前,琼花屡屡逃跑失败,既表现了个体水平的无力,又反映了女性天生性的不足,然而党代表的到来,不仅将琼花从牢狱中拯救出来,还为她的复仇、成长指明了道路。

    男主人公在影片中是先进的、领导的象征,洪常青由“中国最帅男星”王心刚来饰演,这本身就体现了某种美好的隐喻,影片中最大的反派南霸天,则由“黄世仁”陈强来扮演。琼花对于英俊帅气的党代表感情的一步步沦陷,其实也是对于他所象征的先进文化、先进政党的认同。在一般电影之中,女性往往作为“被看”的对象存在,成为被以男性为主体的观众“凝视”和“欲望化”的对象,然而在这部电影之中,洪常青成为了被凝视和欲望的对象,观众和影片中的琼花一样,成为了被常青感化和感召的人。当然,女性依附于男性来实现自身的救赎,这不免体现了女性自身的“第二性”属性和局限性,但作为一部红色电影,更多地还是意识形态上完美的党代表对社会底层被压迫妇女的情感、命运上的改变。

    在这部电影中,不仅常青取代了传统的理想女性角色,成为美好和希望的象征;而且观众则成为因为对银幕中人物的爱慕和欲望而“做梦”的人。影片的观众,在一个近乎完美的男性面前,受到感化,心甘情愿认同他所象征的政党、思想和革命性。

    (三)解放觀念

    影片讲述的是红色娘子军的成长史,也是以琼花为代表的女性和农民阶级的解放史。影片中的解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方面是共产党的启迪性作用。这部影片的解放群体是相对弱势的妇女和农民,本身就存在性别和生产材料上的先天不足,在男权社会中处于被阉割和被压迫状态。琼花和农民的解放,受到共产党员的启发,如果没有洪常青的先进指导,琼花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不管这解放是来源于从地主家逃出来,还是来源于侦查犯纪律,亦或是凭借一己之勇,都是无法实现、成功的,只有靠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指导和启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和农民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集体的作用。中国的革命斗争,归根结底都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单靠个人永远不可能成功。因此,琼花单独去刺杀南霸天没有成功,琼花单独去追捕南霸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发动起人民群众的力量,依靠群众,才能将封建势力、土豪强绅、旧社会彻底打倒,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符合我党的执政方式的。奴隶的解放一定是依靠集体的,个人的反抗永远是徒劳和无用的。

    最后,解放不是空谈,在影片中,解放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导演穿插了红莲的故事,将革命和个人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参加革命、寻求解放以前,红莲只能跟木头雕像丈夫厮守,但参加革命以后,红莲重逢了以前的邻居阿贵,与阿贵结成革命夫妻,并拥有了爱情的结晶——“娘子军的第一个孩子”,解放不是空谈,而是实现了人最基本的欲望和生活,这也使得影片所阐述的内涵具体、立体起来。

    影片中所要传达的红色思想,可以将其概括为“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依靠无产阶级集体的力量,实现实实在在的共产主义,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共产党员的指导、带领甚至牺牲。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电影史中的红色经典之作,在57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学习、研究和铭记,“向前进,向前进”,红色娘子军中的传奇故事、经典的女性形象以及其中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我国革命史和电影史中的一抹不朽亮色。

相关文章!
  • 当下二胡移植作品的发展现状

    【摘 要】二胡移植作品经历了萌芽(起步期)、兴起(初创期)、发展和繁荣(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当下这个阶段(2008年至今)属于繁荣后期,且这

  • 欠写实主义一个对不起

    彭向雨摘要:文章通过时间线索的变化发展描写了笔者绘画理念的转变过程。在笔者绘画理念的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几种比较常见的绘画风格,包

  • 以实用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手绘表

    徐晴摘 要:现在产品设计强调实用性、生活化以及灵活性,通过手绘表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增强产品的个性,还可以满足现代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