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邵琳
为了这次采访,淮阳县教体局领导向我推荐了朱秀霞校长和她的学校——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15年来,学校里数千名孩子都喊朱秀霞为“朱妈妈”,学生们的成绩在淮阳县甚至全周口市都名列前茅。这些年,她欠下外债170多万元,却赢得了附近几十个村庄群众的爱戴。朱秀霞校长说话爽朗,声音略有些沙哑,她说:“留守儿童也可以自信、健康、美丽。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对我们付出最好的回报。”
1999年,朱秀霞辞去了郸城县铁合金厂全民工的工作,在冯塘职高幼儿园做起了临时工。2002年,朱秀霞在冯塘乡街上租房,创办了自己的幼儿园,最初招收的20多个孩子全是留守儿童。之后为了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顺利上学,她又创办了小学部,带着学校几次搬迁,运土垫坑、铲除杂草、清理垃圾、整修房屋、建起围墙,这些事情都要朱秀霞一件一件去做,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
由于学校的老师少,朱秀霞既当生活老师又当学习老师,还要忙着准备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到了晚上,她要给每个孩子洗脚,照顾他们睡觉,只能休息几个小时。2014年2月26日,学校由原来的陈庄小学更名为淮阳县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到拥有36个标准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35间学生餐厅、一栋宿舍楼,校园装有三套监控系统,办学条件全乡第一。现在,朱校长每个月都自己开车,从县城接回优秀教师,给孩子上几节示范课。她自己购买全套课外参考书,总结归纳,再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我不能带孩子去全世界,但我尽量把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朱秀霞说。
11岁的小想(化名)是学校四年级的学生。来到小想的家,只见三间破瓦房,屋顶露着天,一间黑黢黢的厨房仅能容身。这样的家庭在留守儿童中不止一家。小想的妈妈、两个姐姐都是痴呆症患者,家里还有一个长年患病的83岁的老奶奶。孩子的爸爸47岁,但看起来十分苍老。他告诉记者,家里有4亩地,一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由于老母亲岁数大了,他不能离开家,只能在村里干零工,跟着水泥匠班挣个零用钱。小想是一个聪明孝顺的孩子,也是家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小想爸爸说,从幼儿园到现在6年来,学校没有收过一分钱学费,连伙食费也是全免。不仅如此,朱校长和老师还给孩子买水果,有时也买衣服。由于得到了诸多的关爱和鼓励,小想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小茹(化名)兄妹3个,哥哥痴呆,姐姐在浙江打工。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因病无力照顾她,只能跟着婶子。小茹原来在胡庄上小学,3年级来这里时,成绩比较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全班54名学生中,她排在前3名。说起自己的变化,小茹说全靠学校老师浓浓的爱。学校实行均等教育制度,班里只要有一个不及格的,授课老师和班主任都要受罚。因此,各班都安排好学生和后进生坐同桌,“一加一”结对子培优补差。这样做,成绩好的同学得到巩固提高,后进生也赶上来了,还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爱互助。还有,排座位时,后进生坐在前几排最好的位置,得到了老师更多关爱。另外,老师给学生洗衣服、掖被子、看病,学生感觉很温暖。按照规定,小茹还能享受每年1000元的“两免一补”。全校600多名小学生中,有几十个学生可以享受这种待遇。
冯塘乡留守儿童学校目前有近1200名学生,其中幼儿园三百多人,9个教学班;小学部八百多人,13个教学班。常年住校的留守儿童占85%~90%。全校教职工61人,大都是多年和朱秀霞共事的老教师和保育员。这两年,这里还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安于清贫,乐于付出,就是因为这里有事业、有尊重、有幸福、有快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和学生一样,天天在进步,天天在成长。46岁的阮秀梅是这所学校的生活老师。8年前,她的儿子要上学,听说这里不错,就来了。此后,她的三个儿子相继来这里读书。孩子都来了,她不放心,想陪着他们,就当了生活老师,这一干就是8年。她说,她最佩服朱校长的品德和胸怀,她身上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
当地有个规矩,端午节后不能剪头发。朱秀霞和教师们就给需要剪发的孩子们理发,让他们精精神神地回家过端午节。“这样,不仅每人能省5元钱,还让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在这里,教师们可以理出毛盖、麦穗儿头、苹果头等发型。
这的确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朱秀霞办公室里老放着红糖,这是所有教师都知道的,专门为来例假的老师和女生所准备。她还给幼儿园的教师们准备了电饭锅,以便在特殊的日子让这些教师吃些热粥。
爱传递爱,爱产生爱,爱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为了一个和睦、舒心、进取的世外桃源,同时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来这里扎根奉献。26岁的宋芝贤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她先是进了一家企业,去年夏天来到这里,一个学期后,就决定在这里好好干下去。她被学生评为“最漂亮的阿姨”。
学校规定,班主任必须住校,一天24小时和学生们在一起。“培养孩子,人品最重要。孩子们都应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为他们的人生做好铺垫,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我做不了太阳,也做不了月亮,我愿做一颗星星,把孩子们的心灵照亮。”问及教育理想,朱秀霞校长这样对我说。
朱秀霞和她的学校,或许就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诸多人物和部门的一个缩影。在她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力量和温度。
(责 编 莫 荻)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分层教学策

    于雪寒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班级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个诗意童

    付晓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不期而至的《中国诗词大会》撩拨起无数中国人的那颗火热的诗心,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怎么用爱、用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