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刘万紫
《汉家寨》一文与许多“独语体”散文一样,展示的是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思考和体验。在文章里,作者一人独骑穿行西北戈壁,一路静思默想,关注于自我微妙的感觉,潜心于自我世界的营造,有着浓郁的自我表现色彩和个人主观性。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意境,在作者内倾性地抒写中,了解并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就成了该篇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于意境,宗白华在他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有这样的表述: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应;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纵观《汉家寨》一文,作者张承志用大量的笔墨紧扣“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这一句,充分展示了西北独有的地理风貌与特征,创设了一个最能体现其心灵与精神世界的意境。
意境的创设需要作者在纷繁芜杂的客体表象中筛选出最适宜于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素材,进而将他们进行思维地深加工与再创造,让客观事物因作者主观情感的关注而呈现出个性鲜明的特色。梳理文本,我们发现文本的三个部分中,作者的景物描写都共同指向一种地域地貌特征,那就是倾斜的、荒凉的砾石戈壁。在具体的描述中,作者还着意突出这样一些意象:酥碎的红石焦土和碧绿的毒草、刺目的白光、巨流般地指向三个可怕远方的黑戈壁——三岔口、像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又像一粒生锈的弹丸一般的汉家寨……诸多意象共同营构出一种意境,似乎正诉说着作者人生的苦闷与彷徨,诉说着生命的孤独与荒凉,诉说着作者心里难以言表的涌动与追求。
那贯穿在文章中的大风景、大地貌——倾斜的、荒凉的砾石戈壁,既是作者游历过程中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现状的感受。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多元化时代,现实社会的相对自由,拜金思想、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盛行,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主义、道德水准的大面积沦陷。大众精神生活日益空洞,阅读口味发生转变,文学变得越来越商品化、功利化和世俗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家感到了一种生存危机和精神危机。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中特立独行的“精神长旅者”,张承志用他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写出来他对这样现实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精神体验:如同游历在倾斜的、荒凉的砾石戈壁。
为了进一步凸显并丰富这一意象的内涵,表达出对他所理解的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的孜孜追寻和执着维护,让文章具有更加鲜明的诗化特征,作者着意捕捉了一些敏感的色彩意象,让散文中充满着不规则的反差大的刺目的色彩,在庄严眩奇中把读者带进那充满刚烈、牺牲精神和圣洁、坚忍品格的精神殿堂。
“酥碎的红石、焦土”让我们仿佛立足荒凉炎热的戈壁,大地干坼,岩石爆裂,一派千涸枯竭的焦灼之气。“碧绿”一词的出现刹那间给人久旱逢甘霖的滋润与慰藉,然而是
“毒草”!让人瞬间石化,那刹那的甘甜突然间变成喉间鸩酒!这一红一绿,一燥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震撼力。这个对比凸显出极端的荒凉,更强调衬托出作者内心巨大的心理落差,从无望、希望、失望到绝望,这种内心的极度不适,或许就是我们面对无望人生的心理感受吧。
那灼烫的、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的刺目的白光,恰恰又是在铁黑色戈壁石滩的背景上呈现,黑与白的对峙,暗与亮的冲突,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视野,撕扯着我们的内心。非黑即白,非亮即暗,让我们感受到那无路可逃的人生境遇,茫然而悲哀。
“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碴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三岔口”这个名称侧重地形地貌的表现,“汉家寨”一名着重表现的是地方人文特色。一个地点两个名称绝非作者随意为之,“三岔口”这个名字不仅交代了汉家寨的地理位置,更是作为背景平台有力衬托出“汉家寨”及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三岔口”那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暗示了人生选择的不确定性,象征着消费时代里我们无法逃避的诸多人生抉择,象征着当下社会中人们难以抗拒的形形色色的诱惑。而“汉家寨”正如巨流中的中流砥柱,千年以来屹立在这悲凉荒绝之地。尽管,只是一柱烟,只是几间破泥屋,只是一位老汉和一个小女孩。汉家寨用它的坚守展示了坚忍不拔的生命力,践行了对家国、故园、文化、信仰的执著,诠释了坚忍与顽强,彰显了古朴的英雄情怀和英雄气概,树立了不屈服于任何困难的人生信念。所以作者说,“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在写“汉家寨”这一意象时,作者又用了泥屋的黄褐色和棉袄的红色两种色彩意象加以点染。“黄色”的高贵、“红色”的热烈明艳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汉家寨“坚守”品格的推崇与赞颂。
至此,开篇“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荟集的一个点”一句话得到充分地展示。作者利用空间差异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对比,文中又以“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一句以物拟物的形象描摹,为我们搭建起了历史穿越的隧道,勾连起了汉家寨的过去与今天。这种时空意象的组合构建有情趣更有深意,渲染出了充满矛盾、充满喟叹的意境,传达出作者灵魂深处的拷问与痛苦,有力地彰显出“坚守”的主旨。
张承志的散文思想内容丰富复杂。作为一名精神战士,他在自己的生存理想和生存精神的栖息地外,构筑了一个他认为不义的世界。他用笔对这不义的世界进行鞭挞,因而他的散文里有许多对现代文明的偏见以及精神至上的偏激等等。《汉家寨》一文中那个有着和她女儿一样眼睛的小女孩应该有怎样的未来?如老汉一样坚守汉家寨,从好奇到木讷,直至终老?文中作者激荡的内心、倔强的回忆似乎就是对这种残酷的无限推崇与认可。这点颇受争议,可以在文本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展开充分地讨论,尽量全面认识。但却不能因为有争议就否定作者勇敢救赎人文精神的无畏精神和对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的孜孜追求。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

    周项杰 周燕波摘 要: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中新探索出来的不可或缺的体育项目,也是学生在体育理论教学之外也要积极参与的部分,对学生的

  • 流动日记 舞出风采

    李素针有人采访朱永新教授:“小学生的作文如何教?”朱教授指出:“无非三条,第一,不许看任何作文书,第二,不讲作文应该怎么写,第三:从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