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中期中俄油气合作的战略思考
孙仁金 邱 坤 林 刚
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一、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
中俄油气合作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俄方主动、中方参与;二是中方主动、俄方参与;三是当前双方都热衷的阶段。
自1994年俄罗斯向中国修建中俄原油管道计划以来,两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进行了多次合作。1996年,中俄两国签署合作协议正式确定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2000年7月,两国共同拟定了“安大线”的方案,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实施。紧随其后的“安纳线”由于日本的介入,也遭搁浅。2004年底,俄罗斯公布了远东石油管线方案,即“泰纳线”,目前此线正在建设过程中。2006年,泰舍特—斯科沃罗基诺—大庆输油管线正式动工,这标志着中俄石油管线建设开始实施。在此期间,中国公司积极参与俄油气的勘探开发,同时中俄公司共同建立合资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加工和销售领域,并多次签订原油供应合同。
2001年,由于商业原因,俄罗斯没有成功参与“西气东输”项目。2004年10月,两国联合签署了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提出由俄罗斯修建从乌兰巴托至北京的天然气管道,以及从哈萨克斯坦到中国西北的天然气管道,还有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科维克金气田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乌连戈伊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建设。
从中俄油气合作的历史来看,这些大的石油、天然气合作项目在落实上有一定难度,合作成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寥寥无几。
二、中俄油气合作的现状
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和能源需求增速最快的国家,能源缺口巨大,而中俄有着东北亚地区最佳的油气匹配关系: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二者形成互补战略伙伴关系已成必然。中俄油气合作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签署能源合作文件。胡锦涛主席的访俄之行及之前诸多国家高层互访会晤,为中俄油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国签署了系列能源合作文件,包括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及加强石油、天然气领域方面合作的规划纲要。
在俄罗斯举行的中俄政府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中俄两国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基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等能源领域合作文件。
(二)贷款换石油的方式。在低油价和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中俄以“贷款换石油”方式达成了一揽子能源合作协议,“贷款换石油”作为一种贸易方式、一种投资方式和一种合作方式,对于两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均具有双赢意义。
(三)中俄原油管道开建。中俄原油管道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于2010年底投产。管道投产后,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基础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状况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2007年底,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为109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6.4%。据统计,2007年俄罗斯原油产量为 4.91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6%。俄罗斯天然气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原始总资源量 44.6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25.2%。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6074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6%。
二、中国油气资源面临的形势
一是石油天然气需求与消费快速增长。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石油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中国石油消费总体上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长5.1%,达到38920万吨;全年石油净进口量估计达到2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2%,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中国2000-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达15.8%。2000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估计2008年可达792亿立方米。未来天然气需求总体仍将快速增长,预计2015年将达到18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8.3%。
二是油气资源安全形势。目前,中国的油气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石油资源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受阻威胁、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威胁 。
三、俄罗斯油气资源面临的形势
一是油气出口形势。俄罗斯油气出口能力逐年增加,预计 2010 年石油净出口量可达 1.9 亿吨,2020 年有可能降到 1.75 亿吨。天然气出口量预计到 2020 年将提高到 2350—2450 亿立方米。2020 年预计向亚太地区供应不少于 4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且将以中国市场为主同时,俄罗斯计划在其东部地区建设集开采、运输和供应于一体的天然气管网。
二是政治经济形势。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特别是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俄罗斯本国经济和石油公司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冲击,宏观经济数据表明,俄罗斯经济发展已经放缓。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已经开始探讨修建从中亚的里海经阿赛拜疆,穿过里海,从乌克兰的敖德萨港上岸,再以管道通往波兰和德国的石油运输线。此目的是绕开俄罗斯,减少乌克兰和欧洲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的影响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中俄两国良好的地缘关系。中国与俄罗斯边界全长约4370公里,其中东段边界长约4320公里,西段约54公里。边境上有20多处对应口岸,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俄罗斯一次能源 80%以上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这些地区与中国的大庆油田、华北和西北部地区较近。两国的油气合作可减少油气运输和管网建设的成本、降低油气运输风险、缩短运输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油气输送总量。
(二)中俄两国坚实的政治基础。自194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了有效的会晤机制。双方就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交换看法,增进了解和信任,签署了有利于两国各领域发展与合作的条约和协定。两国在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民族分裂、恐怖和宗教极端主义方面具有一致性。
(三)中俄油气合作的互补性。一是油气资源互补。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油气资源的出口;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能源供应不足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未来几年中国的油气资源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
二是经济与安全互补。随着中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相形之下俄罗斯国际地位呈弱化趋势,因此无论从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与中国加强能源合作,对俄罗斯确保其东部地区地缘政治安全、加快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搭乘亚太经济快车等,都具有毋庸置疑的战略意义。
二、制約因素
(一)俄罗斯文化的特点。俄罗斯具有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兼顾东西方两种文明。一方面吸纳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又排斥西方文化,认为西方的强大会威胁到俄罗斯各方面的利益。在东方,既想依靠中国的实力来提高自己,又时刻防范中国,将中国未来的发展视为潜在威胁。
(二)俄罗斯国内投资环境不理想。俄罗斯关于投资和融资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随意性强,缺乏透明度,税率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国对俄罗斯的投资。同时俄罗斯的主流思想仍不愿意将自己的战略性企业或资源性部门被外资控制或介入。
(三)发达国家的竞争因素。中国在国际能源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表现在优质油气田大多数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而中国只能在剩下的区块中寻求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开发。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国际石油的价格走势上没有话语权,因此发达国家在能源市场上围堵中国,加剧了亚太地区间的竞争。
中俄两国早期拟建的“安大线”,被日本提出的“安纳线”所取代。日本积极参加“萨哈林1号、2号”油气开发项目,加大对俄罗斯能源战略攻势,已经向萨哈林岛大陆架油田和天然气田投资100亿美元。目前中日两国在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划线问题上的矛盾也与石油有关。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加大了俄罗斯项目的开发,通过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攻势,达到其“借助日本拉拢俄罗斯,防范中国”的战略目标。
(四)“中国威胁论”的因素。中国经济的崛起使“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有了一定的市场,俄罗斯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设置障碍,延缓了油气资源方面的合作与发展;由于中俄两国地域毗邻,中国东北地区对远离经济和政治中心、人口稀少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劳务输出,俄罗斯部分政客认为中国利用移民来吞噬其领土;同时少数人鼓吹中国对俄罗斯的军事、文化方面构成威胁,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两国油气的正常合作。
(五)中国的自身因素。中国对俄罗斯油气领域的特点、俄罗斯文化等研究不足,同时中俄油气合作缺乏总体战略规划。自1996年中俄两国签署《共同开展能源领域的政府间协定》以来,双方酝酿过许多项目的合作计划。但总体来看,这些项目缺乏长期的、统一的总体战略规划。
近中期中俄油气合作实施的建议
在近期,应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和了解俄罗斯国情、俄罗斯油气资源的特点,制定油气资源开发的整体战略规划,制定油气合作战略。
一、研究并制定对俄罗斯油气的整体战略规划
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详细了解俄罗斯油气资源数量、分布、投资环境、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等资料;以及俄罗斯的法律、政策、人文、经济、监管体制等资料。做到全面了解、扎实掌握俄罗斯油气的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由点到面,从单个项目重点开发转向整体战略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中国政府和石油公司统一协调和规划的作用,制定对俄罗斯油气合作的整体战略规划,做到统一组织实施。
二、制定中俄油气合作战略
以贸易方式引进油气资源为主导,以管道运输为主要方式,以相互投资、合资为手段,强化俄罗斯资源与我国市场之间的紧密结合。在合作领域上,可适当让出部分市场份额,夯实互利共赢的基础;在合作方式上,加快两国国有公司之间的合作力度,既可以成立独资公司,或参股、购并俄罗斯公司,也可以与俄罗斯公司、跨国公司等联合投资开发,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市场的开发,从而达到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对俄罗斯油气领域的渗透。
在中期,两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中俄油气合作奠定坚实地基础,同时做好当前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工作,加强管理与协调。
(一)继续加强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国政府间只有加强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为油气合作的发展提供平台。两国应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务实合作,维护两国的战略稳定和地区安全。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俄双边贸易额。在文化方面,通过交流改变俄罗斯对中国原有的看法和误解。在与俄罗斯油气合作的同时,加大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油气的合作机会。通过增加其他油气供应渠道,避免对俄罗斯油气的过分依赖。
(二)继续加强中俄原油管道建设。俄罗斯跨国油气管道建设和运营模式的特点是将传统的管道运输模式与新机制相结合,采取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力争控制运输权,并向下游分销市场延伸。对此,中國在建设中俄原油管道过程中,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与机制,规范运作与协调,避免前苏联时代遗留的支付、计量、海关等问题。在日常运营上,可借鉴俄罗斯的管理经验,如亚马尔—欧洲输气管道日常运营调度的管理经验。为了协调和处理今后跨国油气管道运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应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油气合作的行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