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工业强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卢瑜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等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动全川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全新蓝图,也为攀枝花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作为全省典型老工业区之一的攀枝花市西区,牢固树立“工业不强不叫攀枝花”的理念,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要,提高站位谋发展、找准定位抓发展、立足本位促发展,把握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厘清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脉络

    ——过去,工业曾是辉煌历史的承载。攀枝花三线建设从西区起步。上世纪60年代,作为攀枝花开发和建设初期的能源、建材和工业原材料基地,西区在短时间内建成了大量煤矿、洗煤、火电、建材、冶金辅料等企业,攀钢、攀煤、十九冶等大型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位于辖区境内,成为攀枝花三线建设的主要承载地。

    ——现在,工业已是转型发展的支撑。西区工业化率居全省第一,工业基础成熟,产业工人数量众多,省级开发区水、电、路、气等基础配套不断完善。随着煤焦化产业整合及煤化工新能源开发、攀钢高温碳化工程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发展潜力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西区,西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加速释放。

    ——未来,工业必是崛起振兴的希望。工业是西区的家底,是西区崛起振兴的关键所在。只要主动融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充分依托攀枝花丰富的钒钛钢铁资源和西区的煤炭、石灰石矿等资源,坚持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重,盘活存量,做大总量,势必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重新崛起。

    把握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

    ——天时,是叠加的政策机遇。一是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攀枝花是唯一全域纳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地级市,在体制机制创新、财税、供地用地、要素保障、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领域享有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为西区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条件。二是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机遇。近年来,包括财税扶持、融资偏向、用地倾斜等有关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省级开发区的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让西区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拥有了更多的政策优势和吸引力。三是康养产业发展机遇。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布局攀枝花,西区是主要承接地,众多政策红利和潜在市场需求必然成为助推西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四是四川南向开放机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西区是攀枝花南向开放门户先行区,依托“攀枝花西区—东盟(GMS)经贸合作会”等合作平台,将不断深化与东盟十国在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辖区企业、工业产品走出去。

    ——地利,是凸显的比较优势。西区地处川滇交界地带,是“南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素有“川西南门户”之称。随着成昆铁路复线、大攀昭铁路、攀宜沿江高速公路、丽攀高速公路、攀大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攀枝花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西区作为连接川滇两省、辐射东南亚的桥头堡地位逐步凸显,为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奠定了基础。

    ——人和,是实干的责任担当。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早已铸入西区人的灵魂,融入血脉,深入骨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理念,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通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抢前争先的劲头,发扬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作风,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凝聚起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西区的磅礴力量。

    坚定转型、创新、跨越的发展步伐

    ——坚持转型发展,构筑工业经济新体系。一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以新型能源、节能环保、钒钛材料、生物科技、新型建材、煤化工为支撑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新兴产业链正加速构建。二是优化整合传统产业。深化与攀钢、攀煤等大企业的合作,引导煤及煤化工、矿产类、固废综合利用等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稳步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和低能耗方向发展。三是优先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依托初步形成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产业群,发挥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加工模式从“小而散”到“专而精”转变。四是倾力打造“康养+工业”全产业链。聚焦康养装备及其配套产业,大力发展“康复医疗器械、康养文体用品”两大特色康养工业,培育壮大“康养智能制造”新兴康养工业,构建“1+2+1+N”的康复康养工业体系。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全面梳理完善相关政策,畅通向上争取渠道,力争实现省政府组成部门对接全覆盖,充分整合国家、省、市层面的各类扶持资金,健全西区产业创新发展奖励机制。加大攀枝花市《人才新政七条》的实施力度,把科技人才作为强区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层次,增强核心競争力。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关心的政策、政务、市场、法治、人文等“五个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政务服务“一张网”,切实推进“一网通办”。倾情倾力帮助民营企业“搬三山”“开三门”。三是提升招商实效。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承接机制、激励机制,构建项目招商主体、承接主体、服务部门无缝对接体系。聚焦钒钛产业链延伸、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深加工、康养产业发展“三个目标”招商,打好产业、科技、政策招商“三张王牌”,抓好有目标招商、无门槛入驻、“保姆式”服务“三项举措”。四是创新融资服务。依托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及自有投融资平台,构建具有西区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金融要素的服务支撑。

    ——坚持跨越发展,打造工业特色新载体。一是打造以新型煤化工、钒钛钢铁循环铸造、新型电力为代表的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钒钛钢铁循环铸造产业园。二是打造全国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主动加强与民政部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等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得到更多支持,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深化与成都市温江区的合作,共建共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园,打造以钛材为原料的全国首家示范性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三是打造钒钛终端产品生产基地。依托试验区建设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突破等机遇,发挥新型钛复合材料精深加工、钒钛汽车板簧等项目的辐射集聚作用,推动形成完整的钒钛材料深加工产业链,打造钒钛终端产业集群。四是打造现代特色物流基地。以攀枝花入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铁路公路为主、铁水联运为辅的综合运输体系,深化与大企业在强链、延链、补链方面合作,培育以运输、仓储、装卸和配送、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以省际物流园为龙头的现代特色物流基地。

    治蜀兴川擘画新,砥砺奋进又一程。西区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全力推进工业强区,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区力量。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白玉玲用针线绘画的乡土大师

    李嵱女红(音“工”)旧时指针线活。按词源说,女代表母亲,红意味着刺绣、绘画、编织等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艺。85岁的白玉玲,画了一辈子娃娃,弥了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