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交民巷法国邮政局旧址建筑遗存揭秘

    祖晓屹+何昕

    “法国邮政局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中段路北,是东交民巷旧领事馆区现存代表建筑之一。它与南面的首都宾馆隔路相对,西临北京市政府宿舍,东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宾馆,门牌号码为“东交民巷19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旧址”在19世纪末曾名为“HO? TEL DE PEKIN”(译作“北京饭店”),位于当时的法国领事馆、日本领事馆和德国领事馆之间,地处东交民巷旧领事馆区中心地带。除饭店功能外,它还经历了庚子事变的战火,事变后留下大量相关外国报道、私人日记、地图和书籍档案资料。庚子事变之后,“旧址”被辟为法国邮政局。

    因“旧址”的建筑地位模糊、形式简易,以及经历过多次变迁等因素,很少见到对其历史深入系统的记述。而东交民巷旧领事馆区保存范围的逐渐缩小与旧领事馆区代表建筑的闲置,也使作为东交民巷尚存代表建筑之一的“旧址”显得弥足珍贵。

    在庚子事变(1900年)之前,关于“旧址”的记载较少。我们通过相关档案找到了一些东交民巷使馆区1900年前的照片资料[1—3],其中有几幅记录了北京公使馆街(图1)、日本公使馆大门(图2)、和“北京饭店”(图3)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中关于“旧址”建筑的记述能够反映出它的早期状况和面貌:起初是一幢典型的中式建筑,后在原地改建为一幢折中主义建筑。建筑体量、位置与现状相同。折中主义建筑门廊处的匾额上“HOTEL DE PEKING”的字样表明了它在当时作为“北京饭店”的身份。

    二、从地图档案看“旧址”的变迁

    由于庚子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巨大影响,事变前后出现很多记载东交民巷历史变迁的地图资料,清晰地反映了“旧址”的位置、周围环境及建筑身份演变,也直观展示了“旧址”在近代历史长河中的沉浮变迁。《庚子使馆被围记》等多部书籍和地图档案中都附有领事馆区的旧时地图,标明了“旧址”在这些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及同期的建筑功能。

    根据庚子事变早期使馆区地图[5-6](图4、图5)的记载,“旧址”名为“Peking Hotel”或者“Hotel de Pe? kin”,可见它延续了早期的北京饭店身份。在地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位于使馆街(即东交民巷)中段,其东为法国领事馆,西为日本领事馆,隔街与德国领事馆相对,与1900年前及现今的建筑“旧址”保留位置吻合,可见“旧址”近百年来在东交民巷的区位未曾发生变动。

    庚子事变后出版的中外地图展现了“旧址”功能由饭店向邮局转变。图6中[7],“旧址”位置标注为“Post Franceise”,说明1903年“旧址”已被辟为了法国邮局。在这之后,“法国邮政局”这一功能延续了很久。

    在1938年出版的《北京市最新详细全图》(图7)中[8],“旧址”位置的标注变为“交民巷邮局”,此时“旧址”已由“法国邮政局”变更性质成为服务于交民巷地区的中国地方邮政局,法国在东交民巷设立独立邮政权的历史结束。

    1995年,《北京市行政与事业单位地图集》[9](图8)中“旧址”位置的标注变为“工商银行东交民巷储蓄所”,宣告了“旧址”邮政功能的正式告终。同年10月,该建筑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成为主要服务于东交民巷周边社区的“静园餐厅”川菜馆(现已停业)

    从“旧址”在地图资料中变迁的轨迹能够看出它在近代历史中的沿革脉络:私营饭店建筑→法国邮政局→交民巷邮政局→储蓄所→静园餐厅→闲置。这一系列功能的变迁也见证了东交民巷地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起伏兴衰。

    三、“旧址”划为法国邮局的时间

    “旧址”自“北京饭店”到“法国邮政局”的身份变迁发生在庚子事变后不久。这一身份的转变代表了事变的全面失败、清政府的逐渐衰落与列强在中国邮政权的独立,是了解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历史的重要标志,但关于这一时间阶段的记录却寥寥无几。然而在对一些相关老照片的搜集与浏览中,我们却惊喜地发现一些老照片中对“旧址”的记录为它被划为法国邮政局时间的确定提供了清晰的线索。

    在有关庚子事变的文献中,我们找到一张反映“旧址”面貌的图片[10](图9),这是1900年庚子事变战斗最激烈时拍摄的照片,由东交民巷由西向东拍摄。图片左侧为“旧址”建筑,右侧为德国领事馆大门,街中间是事变中的街垒。这一图片展现了旧领事馆区在战时的风貌。照片中可以辨认出“旧址”建筑女儿墙上镶嵌着巨大的“HOTEL DE PEKIN”字样,建筑形式与现存建筑基本类似,此时它的身份尚为“北京饭店”。

    图10为一张20世纪早期反映北京东交民巷的明信片。該图中“旧址”建筑右侧门廊置有法国邮政局(POSTE FRANCESE)门楣匾额。左侧石狮位置为德国领事馆大门,远处的建筑是建设中的汇丰银行大楼。根据汇丰银行建设资料显示,汇丰银行北京办事处建筑建于1902年底[11]。可见“旧址”被辟为法国邮政局建筑的时间段大约在1902年年底之前,庚子事变之后,建筑形式被完整地保留。这一时间段也与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开办“客邮局”(即邮政权独立的外国邮局)的时间节点(1901年9月7日)重叠,是了解东交民巷地区庚子事变始末和20世纪初列强入侵中国占领北京的重要历史标志。

    

    四、庚子事变中的“旧址”

    “旧址”功能在庚子事变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北京饭店”的它在战时受到了极大程度的毁坏,饭店功能也随之消失。然而事变后,列强却十分重视地将它根据原貌恢复,并继续纳入使用。这也唤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它在庚子事变中都有哪些经历,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身份,使这座作为私营饭店的不惹眼的小体量建筑受到如此重视?

    在这种疑问的驱使下,我们在对东交民巷领事馆区庚子事变时期相关资料的查阅中,发现了它在庚子事变中的战时经历,以及不为人知的特殊身份。

    由于地处领事馆区的中心,又与列强领事馆相邻,在庚子事变中,“旧址”是各国联军设置在东交民巷的一道重要防线:《庚子使馆被围记》一书有对战后“旧址”的描写——“旧址”建筑墙面上留有400余处弹孔,由于高度较高承受的炮弹也最多[12]”这段描述直观地体现出战斗的激烈与“旧址”严重的损毁情况。另外,战事中作为“北京饭店”老板的夫妇二人也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外国报纸报道,“北京饭店”老板是瑞士出生的A.F. Chamot(沙孟),夫人是美国人Annie Chamot(安妮·沙孟)。在庚子事变时期,沙孟夫妇曾带队去长辛店救出数十名比利时人,在义和团攻打领事馆区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他们锁上哈德门城门,阻止了义和团军队推进的速度,阻滞了对领事馆区的进攻。他们还作为“食品五人组”成员为领事馆区的外国人筹备囤积了大量食品物资,为庚子事变中被围的外国人员及中国教民提供粮食及避难场所。在战后,法国为沙孟夫妇向中国政府索赔$200000巨额赔款,而他们二人在诸多媒体报道中亦被捧为战争中的英雄[13]。

    根据这些相关记述不难发现,“北京饭店”在庚子事变中除了表面上的饭店功能外,还是一座具有政治背景与战略地位的补给站,而作为老板的沙孟夫妇亦具有政治背景,并参与了庚子事变有关活动。对这一段历史的考证揭示出庚子事变中“旧址”所扮演的重要却又不为人知的“战时”角色,为战后建筑的保留与功能变化埋下伏笔,同时使“旧址”成为了解东交民巷领事馆区在庚子事变时期历史的生动参照。

    五、“旧址”的建筑文化特点

    笔者于2015年1月对“旧址”建筑的现代面貌进行了拍摄,并对建设以来未发生较大变化的临街外立面进行了测绘记录,其结果见图11、图12。

    “旧址”建筑是一幢单层建筑,散发出典型的中国近代折中主义气息:方形平面布局及瓦面坡屋顶体现了中式建筑的特点,而门廊、粗壮的西方柱式、拱窗、三角墙等装饰又彰显了浓烈的西方建筑特点。这一建筑形式也被称为“殖民地式”(Colonial Style)建筑形式[14],一方面体现了中西建筑特点的融合,另一方面也起到在列强使馆区建立初期向清政府“示威”的作用,在近代东交民巷领事馆区建筑中极具代表性。这一建筑形式风格保存至今难能可贵,仅近街门廊因扩宽道路的原因向内缩进。

    东交民巷在列强撤出后逐渐凋敝,保存范围逐渐缩小,作为近代列强领事馆区的建筑也被一一拆除或改造,至今仅有领事馆区的中心地带保存较为完整,而“旧址”在“静园川菜”搬出后亦处于闲置状态。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对“旧址”的保护与记录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希望在文中搜集的图文资料及对建筑的测绘描述,为今后该建筑的保护与记录提供帮助。

    六、结语

    “旧址”作为列强在京城修建最早的一批近代领事馆区建筑,经历了庚子事变的战火和私营饭店至法国邮政局的功能变迁。建筑“在中式建筑框架下融入了诸多西方建筑特点”的折中主义风格,对了解领事馆区的建筑特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在简易建筑形式与饭店功能的背景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它还是庚子事变中地处战事前线的重要补给站。这些特点使“旧址”成为承载了近代东交民巷领事馆区历史的重要标志。随着东交民巷地区的更替与拆建,“旧址”作为仅存于东交民巷中心区域的代表建筑之一,对其保存与探究显得更具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更加了解与珍视这座看似破败却弥足珍贵的建筑,并能够珍视它所承载的那段无可替代的历史。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苏天钧主编.北京考古集成15(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第五批,第17处)[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年3月:231.

    [2]约瑟夫.库施纳(德).中国:1900-1901年的混乱[M].莱比锡:伯曼.西格出版社,1901:141-142.

    [3]藤井彥五郎.北清名胜[M].东京国光出版社,1903:18-19.

    [4] N.P.德华兹.在中国的危机:北京饭店的场景[N].伦敦图片报,1900年7月(124).

    [5] W.M.许立德(英).北京使馆被围日记1900年6-8月[M].伦敦:PEWTRESS公司出版,1900:插页.

    [6] B.L.朴迪南.威尔(美).庚子使馆被围记[M].纽约:多德公司出版,1907:124-125.

    [7] Kartogr. Abteilung.北京公使馆地图[M].柏林:皇家测绘局(德),1903.

    [8]北京文雅社.北京市最新详细全图[M].北京:北京文雅社,1938年4月.

    [9]测绘出版社.北京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地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年6月:5.

    [10]约瑟夫.库施纳(德).中国:1900-1901年的混乱[M].莱比锡:伯曼.西格出版社,1901:155-156.

    [11]张复合.北京近代银行建筑考略(续)[J].华中建筑,2000(1):99-102.

    [12]普南特威尔[美].庚子使馆被围记[M].张启耀,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52.

    [13]佚名.死于贫困的沙孟骑士[N].旧金山电讯(San Francisco Call),1909- 9-20(106卷.112期).

    [14]王世仁,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27—38,74.

    [15]由东向西拍摄,右侧为“旧址”建筑;左侧为建设中的汇丰银行建筑,左侧路旁石狮位置为德国领事馆大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相关文章!
  • 谈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深

    刘冰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5-001-02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也越来

  • 观点速读

    1 徐道文:通关便利化是外贸助推剂长期以来,历史上造成的一些烦琐、重复的通关手续,降低了工作效率,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负担。近年来,海

  • 靠高考养活的小镇

    中国的大别山区有一个叫“毛坦厂中学”,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超过万人,升学率高达90%。一所毛坦厂中学的背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