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研究

    宋音嫱

    摘要:由于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会面临意义、风格、形式等多方面的障碍,源语的神韵和风貌很难展现,所以文学翻译可译性的绝对性是不存在的。而阐释学为文学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彰显,虽然在信息转换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但译者若能够以前理解为基础,遵循在翻译过程中的原则,则可以通过理解原著的思想内涵而相对再现原著的神韵,使文学翻译具有相对可译性。

    關键词:文学翻译;障碍;可译性;必要性阐释学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必要性

    (一)翻译在语言层面的障碍

    语言反映着不同民族在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不同,其语言本身又存在着在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差别,这就使得在翻译过程中很难找到恰当的概念或表述方式来表现源语想表达的内容,也就很难实现自然贴合。译文往往会出现得“意”忘“形”,抑或得“形”忘“意”的情况。由于在有着不同的表达思维方式,所以在表达同一概念时有不同的方法,也就在语言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与内容不统一的障碍。文学作品的相同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语音、形式、结构上的不同都会使文学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英语作为形合式语言,表达意义主要是通过语调以及逻辑关系的连词;而汉语作为意合式语言,主要运用平上去入的四声声调、关联词来传达思想及情感,这也就造成了二者在语言对译过程中的障碍。另外,二者由于语音构成的意义不同造成文学翻译可译性障碍。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实现表达交流功能的基础。作家在表达情感、叙述故事时往往会运用语音的特点形成和谐的韵律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文学作品中,可以通过运用语音的附加意义更好的表达思想。但不同的语言系统,其音调、声调、发音特征等存在着不同,如英语作为表音文字,经常运用半谐音、头韵法;而汉语作为表意文字,通常运用双声叠韵和同音字形成双关意,这就使二者在翻译转化过程中形成了在语音层面上的障碍。

    (二)翻译在意义层面的障碍

    文学翻译可译性在意义层次存在的障碍其实就是语言本身意义之外的其他意义,如巴尔胡达罗夫所说的“语言内部意义、语法意义、实用意义”。在文学作品中,特定的词与词、句与句、整个篇章在组合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本身意义外的独特含义,另外还产生了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给予语言的附加含义,一方面主要包括语境意、修辞意、蕴含意,另一方面还体现着社会意、美学意乃至文化意。文学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形式组合受到社会约定性、任意性的影响,所以不同语言在进行组合时会形成相应的语言意义范围;作家在不一样的语言系统中使用语言赋予的主观价值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受到语言符号自身特点的影响,会产生一些独特的意义。如汉语就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在组合中通常会形成谐音、双关意等,这些都会造成文学翻译时产生意义层次的障碍。

    (三)翻译在风格层面的障碍

    文学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在风格意义层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译者想要很好的展现原作的风格,从阐释学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对作品进行理解,感受体悟其中的韵味。一部作品展现在读者面前时风格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词语、句法、修辞等方面。译者只有具备识别这些要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再现原作的风格。如以冲淡的方式去译冲淡的作品,以含蓄的方式去译含蓄的作品,以便使得原作的风格更好地体现在译作中。但是,想要实现原作风格的绝对再现,还存在一些障碍:首先,存在语言上的差异,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想要在转换原文符号的基础上将原作的风格体现在译语中,不可避免地就会遇到因为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其次,受到译者文学素养的影响,优秀的译者在掌握原作语言和译作语言的基础上应当具有很强的写作能力,这样才能在认真对待的基础上辨识原作的风格标识,在体悟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对原作一定程度的再现。再次,译者对原作中生活的体验度也会影响翻译的效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间接接触到原作中描述的生活,译者对于原作中描绘生活的体验度有不能与原作者完全相同,这就使得再现风格时遇到了障碍。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以弥补这种缺陷。另外,原作中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译作风格的再现,原作可能与译作出现的年代有着跨越性,译者生活的年代与其相差较大,这样就会在翻译中出现风格翻译的障碍。最后,译者的风格可能原本就与原作者的风格存在很大差距,在翻译过程中难以摆脱原有风格,使原作具有了译者的风格印记,也就在造成了风格偏差。

    将上述问题作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译者“仆人说”“隐身说”与“透明说”定义的影响,抑制了译者的主体能动性。而作为阐释学派中最最具有代表性的乔治·斯坦纳提出了“翻译四步骤”的理论,分别为信赖、侵入、吸收与补偿。这几点对于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时,使得译作能够更加贴近原作,所以阐释学在文学翻译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文将就阐释学的翻译的运作模式及其交织进行简要阐释。

    参考文献

    [1]吴双.阐释学理论视野下文学翻译的词汇选择[J].海外英语,2018,(5):110-111.

    [2]拜一丹.从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视角下看译者主体性——以李继宏中译《追风筝的人》为例[J].北方文学,2015,(20):152.

    [3]韦维.?阐释学视野下的文学翻译[D].广西大学,2008.

    [4]云芳.阐释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主体性研究[J].芒种(下半月),2017,(12):12-14.

    [5]李健.从阐释学的视角看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5).

相关文章!
  • 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译中的

    摘要:旅游景点英译,同样是当今时代下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英译方法和技巧,让更多国外游客了解景点的概念,以及背后蕴含的

  • 贵州诞生礼仪民俗文化

    王雨柔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扬名内外的“礼仪之邦”,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更多的时候能体现出一个人的

  •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孙睿晗摘要:近年来,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密切,越来越多交际时产生的问题有待解决。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美两国人民跨文化交际时产生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