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孙睿晗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美两国交流的密切,越来越多交际时产生的问题有待解决。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中美两国人民跨文化交际时产生障碍的重大原因之一,如何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思维差异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思维差异;中美一、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
从整体的地理环境来说,人类文明可分为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两类,中国就是大陆文明。中国内陆存在着天然的隔离带:西北茫茫沙漠,西南还有平均海拔5000米的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这些地理上的阻绝地带,使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形成了封闭的大陆文化,和外部世界形成了半隔绝的状态。这使中国没有形成向外扩张的野心,而是养成了安居乐业、温顺平和、稳步发展的性格。
在美国地广人稀的国土上,具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和多样的气候类型。美国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乐于探索、追求独立的性格。沿海人民以在海上打鱼为生,养成了豪放、慷慨的性格;内陆人生活满足,养成了独立创新的性格;寒冷地带生活的人们更加刚毅、有进取心;热带地区的人们更加喜欢竞争、讲求效率。甚至在美国有一种现象是不能被他国人理解的——搬家。美国人搬家的频繁和搬家人数的数量之多,足以展现美国人对新的生活环境的追求和渴望。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各宗教之间“和而不同”。但中国的宗教思想从周朝开始几乎是被政权压制的,所以在中国,几千年来都没有形成一个世俗化的宗教信仰,各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信教和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没有歧视。这不仅是由于中国政府制订了良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体现出中国人宽容、兼容的精神。
美国则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保障宗教自由的权利,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宗教。在美国,80%的美国人属于基督教的教派,而基督教的传统认为所有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都是有罪之身。孩子出生时要在教堂接受洗礼;举办婚礼时要在上帝面前发誓;丧礼时还需要牧师做下葬祷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无不体现着美国人对上帝的崇敬和对弥补自身不足的追求。而这也促使美国人不断地向外探求,了解和认识世界,形成了向外索取的外向型民族性格。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影响,形成了内向型民族性格。所以学生更多的学会了“谦虚、克制、和谐”。这种教育思想的传播,也加强了孩子的团队和群体意识,很早的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别人的关系,避免因过分表现自己而伤害别人。同时“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模仿,不能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美国人在教育方面则沿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注重孩子个性、创造力的发展。美国儿童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成长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就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决定自己负责。同样,在学校里教师们也尽全力地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培养孩子们自我表达的能力。因此,美国儿童不但不会受到群体思维的束缚,还能自信地脱离群体,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二、不同思维方式产生的碰撞
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警示人们做人不要太张扬,否则一旦你在某方面出众或出头,就会被别人挑毛病,成为众矢之的。远到陈胜吴广起义:无论他们有多么撼动秦国的统治,他们被灭了是不争的事实;近到校门口的群架:无论谁对谁错,第一个组织或是动手的一定会被开除学籍。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给人们以警示,中国人逐渐总结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经验。所以很多中国人无论做什么事情绝不会走在别人前头,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理恐惧感,从而养成了自我限制的习惯。
而在美国人们言论自由,勇于挑战权威,思维中的斗争意识很强。在美国,不敢站出来说话,不敢挑战权威,往往被视为是一种自我放弃、自我出卖的既懒惰又懦弱的表现。所以我们时常会在新闻里看见美国人组织的各种游行或者罢工,通过这些途径达到一些诉求。美国人不仅仅勇于挑战权威,更勇于挑战一切,他们勇于攻克难题、解开人类谜团,如今美国很多名校也都在培养这样为知识与科学努力探索、锲而不舍的人才,以求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管是中国人习惯了的自我限制,还是美国人思维里的勇于挑战,都有其可取之处。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行为限制虽然有时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但也导致很多美式思维的人产生了中国人有故步自封、浅尝辄止甚至知难而退的习惯。美国人的“勇于挑战”的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有可能成了不懂“明哲保身”,他们觉得罢工游行会有牢狱之灾,极限运动会失去生命。这些思维差异下产生的问题,给两国人民的交流和了解带来了障碍。三、如何减少思维摩擦
随着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交往日益频繁,中美思维的差异也在日益显现,很多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错误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在用和自己同样的方式思考问题。但即使两国之间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我们也希望在和对方国家人民交往时,两国人民应当尊重和理解對方的思维方式,端正自己的态度,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以谦虚和宽容的态度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缩小心理预期,在不断地交流和观察中调整、改变自己的交际方式,以求顺利地与对方国家人民进行跨文化的交际。中美两国的思维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也并非水火不容,即使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始终存在,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增多,两国思维方式必将交融渗透。总之,了解中美民族的思维方式差异,不仅可以让人们增强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意识,还有助于人们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减少因思维差异而产生的冲突。研究中美思维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