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情”与“爱心”促学困生转化
樊也莎
【摘 要】 学困生是众多教师所烦恼的对象,它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成绩。而学困生的转化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我认为教师的激情、激励与爱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激情;爱心;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学困生就是每个班里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不听老师的话、不爱做作业等而得名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及时做好这类学生的转化,那么,不仅会影响我今后在班上开展的各项工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带来很多困难。因此,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必须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关心爱护,以情感人
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又经常在课堂上扰乱课堂秩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和岐视,这些学生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有的还憎恨老师,处处与老师作对,比如:逃课等。这时,就需要老师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以健康的的情感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对学困生不能厌弃,而要关心;不能怨恨,而要教育;不能讽刺,而要帮助;不能挖苦,而要谅解。这样不仅使他们心理上认为自己没有被抛弃,让他们感到温暖,得到爱心,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教师要有高昂的激情
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说过“一个没有激情的女人,是人见人不爱的陶瓷碗;一个没有激情的男人,是一个立不起来的空麻袋”的肺腑之言,着实让我感动,生活中需要激情,课堂中更需要激情。回来一试,事半功倍。教师激情高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多了,课堂气氛活了,教学效率高了。
教师崇高的激情是沟通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融入教师情感的甘露,犹如轻风细雨浸入学生心田;教师有了崇高的激情,同样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激情会使语言抑扬顿挫,课堂教学张弛结合、起伏跌宕、意趣盎然,也会引发学生主动深入教材、投入教材、投入课文情景,使学生观其景、知其形、动其情、思其境,情景交融,一触即发,并能向更广更深的原野思考和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以爱和激情作为情感诱导的根基,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热情帮助,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坦诚相待,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对优生和学困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沟通师生情感,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师要充满“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成功的保证。现实中,相当部分教师对“优生”百信宠爱,对“学困生”则是挑剔、鄙视、训斥、坐冷板凳、体罚和变相体罚,甚至赶出教室,常常传家长对其进行训斥,教师的教育目的不但没有达到,结果更难以想象:学生厌学情绪强烈,导致“学困生”的自卑和自信不足,加速了学生的退步。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爱每一位学生,将爱的砝码加向“学困生”,用心温暖“学困生”。以热情关怀的钥匙打开他们的心扉。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的爱,犹如三月春风融化寒冷冰雪一样,会唤醒“学困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利于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扬起风帆,满怀信心地去争取进步,切忌有严无爱。相信在爱的呵护下,“学困生”会茁壮成长,有些还会一鸣惊人。
四、教师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学困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学生若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一件沉重的包袱,成绩会一落千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必需采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感是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教师应不断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学困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成功与否并绝对标准,好的考试成绩、问题的正确回答、圆满完成练习、作业本面整齐、字体规范等点滴微小的成绩均可视为成功,发现一点成功,教师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勇气。一次成功的体验便可推动第二次成功,多次成功会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上好每堂课,让“学困生”专心听,学有所获,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平时要不断学习、积累、充实自己,尤其要留心新知识、新信息,使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知识的更新更加紧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并在教学过程中,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精巧的设疑、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废弃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本着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个性差异,激发学生活力,使后进生主动参与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因此,我们更要着重培养“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困生”有所获,并产生疑问时教师应以积极、鼓励性的态度和眼光进行评价和引导,还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五、及时表扬,捕捉闪光点
学困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是因为他们没有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乐趣,班主任在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多提問,上黑板,做实验,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
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些学困生很重视老师的对自己的评价,即使老师对他们表示赞许的微笑,满意的点头,都能让他们满心欢喜,受到鼓励,特别是当众表扬,更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感觉。
当他们受到表扬时,会感到老师和同学们都器重他,爱护他,正是通过恰当的表扬燃气他们心中的火花,从感情上信赖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尊感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目标和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总之,转化“学困生”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满腔热忱地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密切配合。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发现一点成功就予以表扬,不侮辱、不歧视,给他们爱心,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让其感受的温暖和成功之喜悦,强自强和自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巧设疑难;沟通师生情感,建立心桥,始终为后进生的转化铺路修桥,这样,“学困生”就会扬帆起航,顺利归队。
参考文献:
[1]林宇.“学困生”概念之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
[2]赵振.国内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孙新艳,于明媛.如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教育[J].心理健康教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