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滴耳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张涛
【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外用滴耳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7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以基础干预及氯霉素滴耳液外用滴耳治疗,试验组给予基础干预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外用滴耳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 试验组痊愈2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外用滴耳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左氧氟沙星;外用滴耳;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1..01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常见,是中耳炎的一个类型,属于炎症性疾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最为多见[1]。本病可导致患者听力的下降,或听力丧失,生活质量也会显著下降[2]。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是药物,以抗生素为主,或内服,或外用,效果较好。近年来笔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外用滴耳治疗本病,缺德了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7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对照组36例,试验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32.5岁,平均(26.38±3.14)岁,病程1~13天,平均(5.29±1.13)天;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0.5~33岁,平均(56.57±3.02)岁,病程1~11天,平均(5.18±1.24)天。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35岁。②符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③第1次发病,且病程<15天。④排除过敏体质者,合并严重疾病者。⑤签署知情同意。
1.3 統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 疗
2.1 基础干预
告知患者注意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烟酒等,注意休息,做好患耳周围的护理工作。同时给予头孢呋辛酯片(规格为0.25g/片)0.25g,每日1次口服。共14天。
2.2 对照组
在基础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霉素滴耳液(规格为10 ml/支)治疗,对患侧外耳道进行清洗,采用双氧水,洗净后嘱患者头偏向一侧,滴入氯霉素滴耳液,每次滴3~5滴,滴完后应告知患者将患耳维持向上姿势5 min,每日3次滴耳。共14天。
2.3 试验组
在基础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规格为5 ml/瓶)治疗,采用双氧水对患侧外耳道进行清洗,洗净后嘱患者头偏向一侧,滴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次滴3~5滴,滴完后应告知患者将患耳维持向上姿势5 min,每日3次滴耳。共14天。
3 结 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3]
①痊愈:耳痛、耳漏及耳鸣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听力正常,耳内无流脓。②显效:耳痛、耳漏及耳鸣等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听力基本正常,耳内无分泌物。③有效:耳痛、耳漏及耳鸣等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听力改善,耳内分泌物有所减少。④无效:症状、体征、听力、流脓等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3.2 结 果
试验组痊愈2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给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积极治疗。抗感染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短抗生素种类众多,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治疗本病需要在常规口服应用抗生素的同时,积极使用外用滴耳药物,可迅速发挥药效,促进病情的早期恢复。本研究即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左氧氟沙星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很高,可直接杀菌,抗炎效果强,且局部刺激性较小,不良反应少[4],效果优于氯霉素滴耳液。综上,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邢 伟.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4):75.
[2] 谌长江.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7):134.
[3] 杨志远.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2):81.
[4] 凌 芝.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6):40.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