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舞蹈的风格特点
陈昭
【摘 要】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华北和内蒙部分地区长期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关于它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关键词】二人转舞蹈;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160-01
早在两百八十多年前,东北就有秧歌的记载。《柳边记略》中载:“上元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即丑),各持尺许两圆木,戛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及歌,歌毕更舞,达旦方已。”可见,二人转的“上装”(女)和“下装”(男)就是从秧歌中来的。
一、二人转舞蹈的艺术特征
二人转吸收了河北“莲花落”——俗称“落(音lao)子”和大板,又与东北秧歌舞蹈结合,发展成别具一格的大板艺术,还创造出精湛的大板绝技,因此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关内移民带到东北的莲花落,与当地秧歌结合,增添了舞蹈动作和唱腔音乐,逐渐演变成二人转。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又不断吸收东北民歌太平鼓、打边厢、东北大鼓、皮影、落子、喇叭戏以及河北梆子等民间舞蹈、说唱艺术及戏曲艺术,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
据艺人说:“最初和东北秧歌区别不大。1870年左右,二人转已出现三场舞。”“三场舞”吸收了东北民歌的舞蹈,同时也吸收融化了一些民间戏曲的身段并从生活中提炼出一些舞蹈动作(如头场的提鞋、抻袖等),使二人转舞蹈有了新发展。经过许多艺人的磨炼加工,“三场舞”不仅起打圆场安定观众情绪的作用,还满足观众欣赏自己的民间舞蹈艺术的要求。“三场舞”虽然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都是运用姑娘出门,路遇小伙子这一简单情节,充分表现了二人转的手、脚、腰、肩以及手绢、扇子等技巧和绝技。“头场看手”,主要看腕子功;“二场看扭”,提炼了秧歌的精华;“三场看走”,更多的看脚下功夫。“三场舞”既是一套优美的三段体民间舞蹈,又是一套经过艺人多年磨炼加工的二人转舞蹈组合。
二、二人转舞蹈的表演形式
随着二人转艺人的职业化,演出场地的变化以及观众欣赏水平的逐步提高,二人转舞蹈也不断发展。除了继续保留“三场舞”的演法,更进一步注重歌舞结合,提高技艺并为剧情服务。比如:把三场舞蹈的“二场”嵌一段“小圆场”(春天《慢西城》曲牌),一些“小帽”和便于舞蹈的曲牌以及用腔、过门,都配以越来越精巧的舞蹈动作;手绢、扇子、木板、手玉子等技巧也越来越精彩,不断地创造一些绝技,直至今日,仍在不断地发展着。二人转舞蹈,由“三场舞”“小帽”“胡胡腔”的载歌载舞和“用腔”“过门”的民间舞等组成。它火爆、风趣、抒情、细腻,风格更是多种多样。有的艺人被称为“一阵风”“浪半台”,就是以热情火爆见长;有的艺人称为“水上漂”“稳中浪”,则是以抒情稳重取胜。有的动作利落俏皮,有的动作诙谐幽默。总起来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稳、浪、俏、哏”,这是二人转舞蹈的首要特点。
(一)“稳”,是传统二人转舞蹈最基本的特点。20世纪初,以舞见长的艺人都以舞得稳而著名。比如:当时老艺人张广生走“三场舞”时肩上放两碗水不洒;老艺人许小九“跑圆场”时头上顶一碗水不流。著名艺人李青山说:“安心浪,别连根晃”,徐小楼说:“要想稳,脚下准”,二人转有句艺诀说:“只有脚下稳,才能唱得稳,站得稳,扭得稳。”
(二)“浪”,就是舞得“美”、舞得“活”。二人转舞蹈,要求下身稳,上身活,主要是腰活、肩活、肘活、腕活。这四个部位扭得“美”,才称其为“浪”。农民在看二人转时说:“三场(舞)看不见浪,不如在家睡凉炕。”
(三)“俏”,是形容舞姿的“灵巧别致”。在一些共性的舞蹈中,提炼出个性动作加以发挥,尤其是“对比”的手法运用来发挥二人转舞蹈的“俏”。著名老艺人栾继成的舞蹈以“稳”、“俏”闻名,在他的舞蹈动作中,有快和慢、正和反、大和小、动和静的对比,“稳中俏”是他的风格。李青山有句名言:“慢中快,快中慢,快慢结合才好看。”
(四)“哏”,是幽默、滑稽,是丑角舞蹈的风格。丑角在走矮子步时,肩、肘、腕子都要活。“出相”时,则根据相的需要来表演舞蹈身段。如:出“孩相”就要用“跳步”、“腰下甩腕”来体现小孩的天真、稚气的特点。丑角的舞蹈要求丑中求美、笨中求巧、正正派派、大大方方地扭出“哏”劲来。“稳、浪、俏、哏”的舞蹈表现,没有舞蹈音乐的烘托,是表现不出来的,这也正是音乐的“稳、浪、俏、哏”的风格映照。
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构成二人转美学特征的重要元素,对二人转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寅.二人转、大秧歌与萨满舞——辽宁民间舞蹈中的满汉文化融合[J].满族研究,2013(1).
[2]杜辉.试谈东北大秧歌与二人转舞蹈的表演形式[J].科技风,2010(3).
[3]林英.从二人转和海派清口的舞台表演浅谈南北文化差异[J].神州旬刊,2013(4).
作者简介:
陈 昭(1985-),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大专,现就职于杜蒙县歌舞团,研究方向: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