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朗读绽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贾世梅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主体思想,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以此提高思想情操,扩大学生的人生境界。如何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作一浅析,与同仁共商。

    【关键词】

    情感朗读 ?语文课堂 ?理解 ? 情境 ? 模仿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感情朗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的,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培养情感,启迪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有一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语言粘住孩子心的本领,而且更重要是指导学生学会这种本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使其获得这种本领的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以下是本人對指导小学生感情朗读的一些心得:

    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读不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苦恼。为什么学生朗读的时候淡而无味、毫无感情流露呢?在教学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想除了语文基础差,朗读技巧掌握不好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准确,不够深入。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道:“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表明文章是由于作者情感的迸发而引起创作冲动,经过物态化和物化最终成为现实存在的文学作品。而我们学习欣赏文学作品就是要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解读作者溶于其中的的情感世界。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剥开形式符号的物质外观,探寻作者的意象世界。才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才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微笑着承受一切》,讲述了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之一桑兰,在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时意外地从马箱上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但是桑兰并未悲观绝望,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微笑着承受一切”,赞扬了桑兰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向学生介绍桑兰背景,“最优秀的跳马选手之一”。引导学生朗读第一段,激发他们对桑兰的崇敬之情。然后设问:“桑兰这样的优秀,她今后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大家说是这样么?”把学生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体会文中“天大的不幸”,从而将学生的情感引向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的境界之中。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桑兰受伤的悲痛之中时,我把握时机关切地询问:“我们为桑兰的不幸遭遇而痛心,难道桑兰就此倒下了么?”学生精神为之一怔,进而感受桑兰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篇文章通过对桑兰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生动描写,着力表现了她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的情感沿着“崇敬——悲痛——坚强”这样一条线此起彼伏,与作者的情感完全交融在了一起。他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陶冶,人生境界得到了提升,朗读时定能由感而发,声情并茂。

    二、注重语言描绘,渲染课堂气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创设引人入胜的良好情境,是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因素,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描绘课文所写的情景,或结合课文内容作一些简短的议论、抒情,就会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弦,使他们处于激动之中,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全文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但是,由于全班学生没有人真正到达过庐山,没有亲自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特点,而只能从作者的文章中来感受体会,所以要想朗读时正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是比较困难的。鉴于这种情况,我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庐山云雾的图片,教学中边出示图片,边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描绘。引领学生置身于庐山之中,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忽而如“绒帽”“玉带”“天幕”般优美,忽而如“九天银河”“白马”“冰山”般震撼人心。我指导学生用轻缓的语气朗读优美的景物,而在朗读“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时,则需要有气势。这样,通过引导感受作者情感和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三、激发想象和联想,进入情境

    根据文章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使他们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意象世界,是朗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如在指导朗读《荷叶》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第二自然段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句中的“挨挨挤挤”不仅写出了荷叶很多、很密,而且使得不易察觉的荷叶的生长过程变得形象可感,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荷叶生长过程的生气与可爱。在这里我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荷叶看成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她们正又蹦又跳地玩耍呢!又如“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句的中“翩翩起舞”是轻快地舞蹈的意思。这是一个很有动感的词,舒展、轻快、富有活力,写出了荷花在微风中随风飘动,尽情地展示其美丽舞姿的动人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群舞者翩翩起舞的情景。在教学“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段话时,我便好奇地问孩子们;“蜻蜓对荷叶说了什么?小鱼昨夜做了什么好梦呢?”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学生也就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教《花瓣飘香》时,我首先设置悬念“为什么不说‘花儿飘香,而用‘花瓣飘香?”“文中写了一个怎样与花瓣有关的故事?”此时学生就会有各种关于花瓣的猜想。带着猜想朗读课文,展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她想摘朵花送给妈妈。但又不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于是只摘了一片花瓣。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追问:“小女孩捧着花瓣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小女孩的妈妈见到花瓣以后会怎么想?她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的爸爸人在哪里呢?”一连串的问题刺激着学生的想象,充实课文内容,这样朗读时就更富有感情了。

    四、重视范读,引导模仿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启发学生,使他们从中找到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的方式。教师的朗读表演可以放在新课的开始,以此把学生带入情境;也可以放在教学之中,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放在总结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艺术欣赏。需要强调的是,示范朗读不是要求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那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形成一种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的朗读,教师在每次范读之前,都要根据教学进程提出问题和要求,使学生在听的时候目的明确,听完之后能有所收获。

    总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文本,实现与作者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感情朗读而精彩!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网络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

    颜为龙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这门课程是教和学相互渗透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师要注意把教学理论和具体生活实

  • 培养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

    金令摘要:基于对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前期调查,在分析了我校学生运算能力问题的成因之后,课题组成员从学生的数学书写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