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与发展:一段“归真”的游戏之旅
戴仙仙
为了全面贯彻与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有效教学课改变革的指导思想,基于让幼儿在游戏中回归本位,让每一位幼儿获得更好的自主成长,2013年起,温州市学前教研组开展了一场以游戏精神贯穿始终的教学变革和课程建设探究之旅,提出以自主游戏为切入口,以游戏故事为研究载体,创建“温州游戏”的品牌。
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游戏应运而生。温州游戏是基于温州幼儿园现状开展的一种游戏活动,以温州人所具有的创业精神、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为内核,以爱、自主、研究力为核心理念,以真问题、真情境、真研究、真收获为研究特质,以自主游戏为研究项目,以幼儿计划、幼儿研究和幼儿回想为研究路径的一场“真游戏”实践模式。
温州游戏的探索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长达七年的探索中,温州游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游戏故事阶段、游戏现场阶段和游戏课程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我们都在反思出现的问题,探寻游戏的真正内涵。这样的探索过程更是教师、家长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一、游戏故事阶段
事情要追溯到2013年,当时,正逢浙江省教研室游戏设计评比之际,游戏被归类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我们收到了100多件作品,并对教师的游戏文稿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多数教师设计的游戏中没有孩子的身影,只有教师的口令与指导,教师反而成了游戏的“主人”。因此,我们又进一步通过访谈与数据调查,发现多数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是给予型的,即教师组织孩子去完成教师预设的游戏内容。他们认为“知识比游戏重要,集体教学比游戏重要”,游戏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作为教研员,我发觉教师对“游戏”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大多数幼儿园只是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一句口号,没有真正将游戏开展起来。那么,如何引导教师读懂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秘密?如何带着教师去唤醒幼儿游戏的生命力?又如何携同教师去点燃幼儿游戏的能力呢?
针对“无幼”的问题,我们以读懂、唤醒、点燃为关键词,旨在让老师走近幼儿、读懂幼儿。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的实施重点主要归为以下几点:
1.组建游戏共同体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通过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认识到“游戏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理解“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不是教师给予的”等观念,重塑儿童观、教育观,形成新的教育理念。通过调动各县市区的教研员与试点园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组建游戏研究共同体,从试点园入手进行区域推进式游戏研究,组织骨干教师率先学习实践,明确研究的方向与脉络——“学习、学习再學习”与“实践、实践再实践”。
2.提出“三步”策略
在游戏中,孩子是主人公。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发现与拓展,开创自己的游戏世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是好游戏。在游戏研究中,我们需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游戏,静静观察孩子的举动,聆听孩子与环境和同伴之间的对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幼儿提供支持并搭建脚手架。
第一步:变“定式思维”为“自主创新”。在游戏世界里,孩子们可以自发地寻找游戏玩伴,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游戏主题,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而教师只是静静观察他们,适时给予材料支持或介入指导。游戏的深层次水平就是“还能怎么玩”,当孩子有了更深层次的玩法,教师要第一时间观察幼儿游戏的变化,敏锐地发现游戏中出现的关键要素,及时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还原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去发现更多的奥秘。
第二步:变“单一固式”为“多元整合”。为了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我们基于幼儿游戏的需求投放材料,建立低结构材料“超市”,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行设计材料的玩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同时,我们适时打破游戏区域的界限,整合游戏的元素,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在不同的游戏中融入多种元素,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游戏世界。
第三步:变“你教我学”为“你商我量”。我们将“讨论”作为游戏的关键点,在游戏前和游戏后分别组织孩子讨论:游戏前讨论是为了让幼儿熟悉新材料,让他们把自己对材料的认识和使用方法描述出来,在脑海里预设玩法,制订游戏规则;游戏后的讨论则是对在游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并通过与同伴讨论得以解决,为下次游戏做好铺垫。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可以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更加顺畅地推动游戏的进展。
至此,什么是游戏故事?我们自定义为:以自主游戏为切入点,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来客观描述幼儿的游戏行为而形成的一个故事。它既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观察、理解与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教师走近幼儿、理解幼儿、放手幼儿、支持幼儿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在这个阶段收获了四个转变:一是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变,二是从重视集体教学到重视游戏的转变,三是对“会玩、会游戏比学知识更重要”的理念转变,四是从教师本位立场到儿童发展立场的转变。
二、游戏现场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依托浙江省重点教研课题《研究力·自主·爱:“温州游戏”实践模式的五年探索》为抓手,组织温州游戏共同体的成员走进游戏现场,重点对游戏现场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幼儿游戏三部曲的实施路径:计划——研究——回想,并形成了温州游戏的三种类型。
(一)游戏三部曲
基于幼儿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探索出了开展温州游戏的三部曲:幼儿计划、幼儿研究和幼儿回想,三者之间可按部就班,可按需选择,可循环往复。幼儿在游戏前会用绘画的形式对游戏主题、材料、玩伴等进行规划;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时,会独立解决或与同伴合作解决;游戏后,再以绘画的形式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思考记录,与同伴分享。
(二)游戏三类型
1.空环境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空环境游戏”指从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空间的布局上完全打破由教师控制的局面,依据开放自主的思维路径,让幼儿享有自行设计、自主布局、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例如,温州市第三幼儿园实践园创新开设了资源丰富的“材料超市”,里面有瓶瓶罐罐、木条、石头、布、纸等各类材料,每当幼儿进行游戏时,他们会到材料超市选择材料,并搬到游戏场所开展创造性游戏。
2.真环境游戏: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我们将环境的布置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协商来设计游戏区域,自主选择材料来布置区域,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开展游戏,体验不一样的游戏乐趣。其核心要素是幼儿自己创建环境,自己发现真问题,体验真过程,呈现真成长。例如,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幼儿园实践园的孩子自己开发建造了户外环境。孩子们提出“我们可以自己建一座水上乐园”,然后开始出谋划策,率先在班级里开展了“金点子征集”,紧接着竞标开工,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工种,与同伴和成人结对。最终,通过孩子们的努力,一座有趣又好玩的水上乐园建成了,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3.项目化游戏: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项目化游戏是一项基于问题解决的游戏,指的是幼儿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进行挑战,从而发展关键经验和能力。在项目化游戏中,教师没有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儿童的兴趣,而是分析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鼓励幼儿自我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教师最大限度地提供支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经验,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功。例如,在项目化游戏“蘑菇养成记”中,植物角里的菌棒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蘑菇就是从这里生长出来吗?”“它有种子吗?”“它是怎么种出来的?”……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探究的方向,于是,大家都關注的问题“如何照顾蘑菇”成为第一个探究点,教师请大家想象猜测并查阅资料。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在照顾蘑菇的过程中,孩子们很快又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最适宜蘑菇生长的温度是多少度?”“长在哪里的蘑菇更好呢?”“菌棒上长出来的蘑菇都不一样,那么蘑菇有哪些种类呢?”“蘑菇又有哪些营养价值?”“如何存放蘑菇?”……一次又一次衍生的问题促成了一场又一场共同学习。
三、游戏课程阶段
温州游戏是一种理念,一种方向。当园长和老师们领会这种游戏精神的魅力,领悟游戏故事的教育价值时,纷纷将温州游戏理念运用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让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并基于此创生出课程。于是,各个实践园呈现出“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的游戏课程,使温州游戏成为幼儿园的一项常态活动。
案例一:温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的“幼儿财商启蒙教育”课程活动以培养幼儿财商启蒙为切入点,以社会性游戏的形式创设适合幼儿认知能力的活动情境,开发了一系列指向财商启蒙的社会性游戏,来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财商意识和正确的金钱观念。课程内容涵盖三大板块:主题财商社会性游戏、“papa”大型财商社会性区域游戏和亲子财商社会性游戏,以此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和理财意识。同时,课程培养了幼儿优秀的人格品质,助推其社会性发展。
案例二:浙江省瑞安市莘塍中心幼儿园遵循“为幼儿的一生种下幸福的种子”的教育宗旨,渗透自主游戏理念,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视每一个儿童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努力打造特色功能室的“哇!幸福”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优化课程环境,依托主题活动,结合自主游戏,探索“计划、工作、回想”游戏路径,努力形成“多剖面评价体系”,在“幼儿园、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成就独特的“哇!幸福”课程。
在温州游戏下的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孩子们的经验,以幼儿的实际问题驱动为指引,将孩子们的一个个兴趣点串联在一起,衍生出游戏课程。“温州游戏课程化”是我们的发展愿景。现如今,各个县市区也以新的姿态深层次地探索自主游戏。例如,鹿城区的游戏式学习,龙湾区研发的“蛋糕式游戏课程”,瑞安市对游戏视频的深度研发,瓯海区研发的项目化游戏课程,等等。这些探索使温州游戏课程化之路越走越远,不断遇见新的美好。
以上三个阶段的实践探索是一段归真的游戏之旅。温州游戏一直坚持“会游戏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理念,基于“相信儿童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实践依据,如今逐步以“爱、自主、研究力”构成了实践和理念的系统。
爱:以“爱”为出发点,看见幼儿的研究;在“爱”的环境中,读懂幼儿“玩”的内涵,助力幼儿获得经验与能力;在“爱”的滋养下,形成自我生长的内驱力。
自主: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玩伴、确定主题和选择材料。玩属于自己的游戏,做游戏的主人,实现自然生长。
研究力:相信幼儿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通过探索、假设、尝试错误、检验、延伸、运用来获得认知;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巩固并提升经验,收获成长。
这一体系的形成,将带领更多的教师从儿童立场出发,开始一场“真游戏”的改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