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金令
摘要:基于对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前期调查,在分析了我校学生运算能力问题的成因之后,课题组成员从学生的数学书写习惯养成、优化运算教学课堂结构和优化练习方式三方面着手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一至三年级 ?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一、关于“学生运算能力实践研究”的简况介绍
(一)概念界定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具体指:1.能熟练掌握百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并理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及简单的多位数乘除法的算理。2.能达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计算能力的评价要求,提高计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3.学会灵活运用简便运算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目标
1.探索出培养一至三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2.将探索出的策略运用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进行一至三年级学生良好书写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2.优化计算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3.优化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收集整理有关优化计算教学结构的理论和各类文献资料,借鉴教育理论,为本实践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个案研究法: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书写潦草,经常误看、误写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养成一至三年级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结合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定期开展计算专题课例研究、速算比赛、错题收集等,进行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五)研究的对象
本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二、有关“运算能力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
(一)研究计划落实情况
1.完成前期调研,形成开题报告。
我们根据一至三年级有关计算的内容分别编制了3套计算能力测试卷和1套计算习惯调查问卷。对错题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发现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是:(1)64.2%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具体为:①书写不规范,经常误看、误写;②学生审题习惯差,做作业态度不端正,没有耐心、马虎。③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2)29.4%的学生算理不清。
2.细化实施方案,分步进行实践研究。
自2018年9月起,基于对以上的前期调查与分析,课题组成员深入开展“运算课”的专题研究。
(1)细化一至三年级学生书写规范的标准,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养成。
(2)优化课堂结构,重视运算算理形成的过程。
(3)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运算的准确率和兴趣。
(二)实践研究开展情况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教师的“运算教学”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课题组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从课程标准学习开始,接着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网,研读其中有关运算教学的重难点处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史宁中教授的有关书籍以及教育类杂志,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还分年级开展了计算教材研讨、公开课课堂研讨,通过学习、总结和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深入课堂,开展课堂实践活动。
课题组按照“确定主题,设计教案;实施教案,‘四磨课堂;反思跟进,形成教案”的步骤,开展了一系列“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课活动,深入探究一至三年级计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
(1)确定主题,设计教案。在调查中发现近30%的学生算理不清。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分年级进行课例研讨。教案设计突出以下三点:①改变课堂结构,让学生经历算理形成的过程。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多说、多听同学的发言和多书写。③留10分钟做作业,及时巩固所学,教师的巡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书写习惯的养成。
(2)实施教案,“四磨”课堂。教案设计初步完成以后,课题组会组织无生上课,通过同伴听课、议课对教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再到课堂上实施,进行“四次磨课”。如此反复改进。
(3)反思跟进,形成教案。课后,课题组一起回顾一节课的研课、备课以及上课的整个过程,反思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并及时总结反思,不斷打磨,最后形成精品教案。
3.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基于之前的问卷调查,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着手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1)制定一至三年级中每个年级的书写标准;要求每一位实验的老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适量布置作业;每个年级都设有两类作业本,一类为“课堂练习”本,一类为“错题收集”本。作业本要求用铅笔书写,做到封面整洁、干净,不卷边、无破损。
(2)通过多种训练形式,促使书写习惯的养成。运算对于学生来说甚是乏味和枯燥。教师可通过变换训练方式,来促使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阶段性成果情况
1.促进了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水平的提高。
根据课题组老师对我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计算测试的结果正确率分析,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升。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一年级前期测试正确率79.47%,后期测试正确率84.9%,正确率上升了5.43%。二年级前期测试正确率87%,后期测试正确率89.15%,正确率上升了2.15%。三年级前期测试正确率85.8%,后期测试正确率87.4%,正确率上升了1.6%。
2.初步形成了培养一至三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针对教材,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第一学段计算教学的全部内容,初步形成一至三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习惯培养为前导,课堂结构重主体,变换练习促提高。即:(1)习惯培养为前导。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细化规范的书写习惯的标准。(2)课堂结构重主体。形成注重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的课堂五环节。(3)形成较为丰富的练习方法。具体为:(1)小步快进式的课前3分钟练习。一年级采用视算卡片练习,教师将口算题写在卡片上,每堂课前3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二、三年级,教师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听写本,由教师报题,学生在听写本上记录并准确计算。二年级学生偏重口算题的听算练习。三年级学生可偏重笔算题的听算练习。(2)A、B分层的过关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进行计算过关练习。(3)形式多样化的比赛活动。每个年级定期开展书写、速算等活动,给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
3.教师团队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对第一学段运算教学进行了探索,有效培养了教师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实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共同发展,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其中,刘婷婷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在庐阳区内展示交流,为区里听课教师提供了计算教学的模板。
(四)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后续打算
培养一至三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一些困惑:
1.在研究过程中,初步形成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策略,但还需通过实践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2.限于研究者都是一线数学教师,理论底蕴不够,因此,对实践研究的理论思考相对显得薄弱。
3.加强计算教学课堂结构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