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等效思维方法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摘 要:等效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它也是一种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恰当地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当然,还可以使知识的应用变得现实、简捷和易于操作.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谈一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等效;概念;习题;应用

    作者简介:张春勇(1975-),男,江苏盐城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现象的揭示、原理的发现和科技的进步都依赖于人们敏锐的观察、独特的思维和先进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比较法和等效法在物理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等效思维方法,则是众多物理研究方法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发挥着使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1 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在教学重力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重力的定义,同学们容易理解,因为重力就是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是对于概念——重心,部分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教师如果不采用适当的方法,学生就可能不知所措,画出的力的示意图就可能是花样百出了.但若教师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将作用于物体各部分的力都集中于一点,而这一点就是重心,这样处理的结果就是将抽象的概念做了简单化的处理,且这样处理并不影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最主要的是便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力学中,我们在教学摩擦力、压力和浮力时,都运用到了这一方法,都将物体的重心、摩擦力和浮力的作用点画在了物体的中心.即使在研究机械功时,我们也将拉力的作用点做简单化的处理,将等效思维方法运用其中,将物体等效于一个点.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化难为易,还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受力分析的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学生对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的结论容易理解.因为学生知道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且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不变的时候,导体的长度越长,导体的电阻就越大.因此,将几个电阻串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电阻变大,而这个串联后的电阻就是各串联导体的总电阻.但是,当教师介绍到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尽管也说,将电阻并联起来,只是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但是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办呢?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想到用等效思维的方法.

    案例一 等效思维在串联电路总电阻教学中的应用

    记得在一节优质课的评比过程中,教师甲是这样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我们知道‘将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我们还知道‘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设计电路图,将两个电阻串联起来,并运用欧姆定律和身边的实验器材,测量出串联后的两个电阻的电阻值是多少?”同学们很快设计出了如图1的电路图,并分工合作测出了A、B两点之间的电阻值为15Ω.同学们的表现是教师意料之中的.接着,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新的电阻,让同学们测出它的电阻,同时教师切换出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待同学们完成实验后,教师询问测量的结果,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15Ω”,并且同学们还发现两次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相同的现象.

    经过小组实验以后,同学们发现在A、B两点之间串联入R1和R2与直接在A、B两点之间接入R效果是一样的.这时,教师适时地得出:“R就是R1和R2串联后的等效电阻,我们也称之为总电阻.又由于R1+R2=R,所以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就等于它们的阻值之和,即,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的阻值之和.”这样设计实验,既体现出了等效思想,又使同学们容易理解、便于掌握,且使实验结论的得出变得那么顺畅,那么自然.

    案例二 等效思维在教学并联电路总电阻中的应用

    等效思维方法除了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串联导体的关系”时可以运用以外,好多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将它运用到探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支路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具体如下.

    如图3所示,运用身边的器材,将两个阻值分别为10Ω和15Ω的电阻并联入一个电路中,并用电压表测出它们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它们并联后的总电流,运用欧姆定律算出A、B两点之间的电阻;然后再用一个阻值为6Ω的电阻接入A、B之间,如图4所示,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即A、B两点之间的电阻不变.因此,阻值为6Ω的电阻就是R1和R2并联后的等效电阻,即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

    同学们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和各串联导体的电阻大小关系”时,已经领会到了等效思维的方法运用,因此,在探究“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和各支路电阻关系”时就会轻车熟路,很容易得出实验的结论.除此以外,同学们在多次实验并比较数据大小关系时,还发现R总是小于R1和R2,即“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阻总是小于各支路的电阻”.

    3 运用等效思维方法可以使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应用更为广泛

    物理现象奇妙而又具有神秘感,其蕴含的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大胆猜想、勇于实践,并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有的物理现象具体又生动,让我们触手可及,教师便于教学,同学们也利于理解;但有的物理现象总是让你琢磨不透,它看不見也摸不着.这时就要看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当并精准到位了.

    比如:在教学电磁联系这一章节时,我们知道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不过它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体现它的存在呢?教师自然会想到运用转换法并引入磁感线帮助学生去理解.但是电磁场也是看不见的,它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周围的磁场分布与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有类似之处吗?这时,物理教师就可以将一个条形磁铁和一个通电螺线管放在一起,在它们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观察它们N极的指向.通过仔细的观察,同学们很快发现,它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依据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N极指向画出它的磁感线和条形磁铁周围的几乎一样,即它们的磁场分布效果是一样的.教师这样设计实验,本身就是一种等效思想的体现,而且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了等效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案例三 运用等效思维方法解决复杂电学问题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学板块,它就是中流砥柱,也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且难度系数较大,因而深受出题者的青睐.学好欧姆定律就得重温探究欧姆定律的过程,要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但是在应用环节,只知道这两种方法,还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因此,要熟练地掌握并应用欧姆定律,还得学会运用等效思维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使你走得更远、更深.例如下面这道试题.

    如图5所示,小明同学利用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规格为“10Ω 1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和开关等器材,进行了“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

    (1)如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验电路,检查发现电路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在图中连接错误的那根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

    (2)改正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若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其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5Ω的电阻接入電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到适当位置,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A;

    (4)滑片位置不动,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闭合开关,应向(填“左”或“右”)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读取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5)使三个电阻单独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选取电源电压最大值不能超过V;

    (6)另一小组的小丽同学在只有一只电压表的情况下,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额定电压为U额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已知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R0,U额小于电源电压)

    ①闭合开关S、S1,断开S2,将R1的滑片滑到最右端,R2的滑片滑到最(填“上”或“下”)端,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即为电源电压;

    ②闭合开关S、S2,断开S1,将R1的滑片滑到最右端,调节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③同时闭合三个开关,保持R2的滑片不动,然后调节R1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保持R1的滑片不动,将R2的滑片滑到最上端,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

    ④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RL=(用字母表示).

    答案:(1)如图6所示 (2)电阻断路 (3)0.4 (4)左;2 (5)3;反比 (6)①上 ②U-U额 ③U-U额 ④R0(U-U1)/U1

    解析 (1)~(4)依据“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电路图”和“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以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和串联电路中串分压的原理可以轻松作答.

    (5)解题的核心是理解“让3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单独接入电路”和电流表的两个量程都能使用,再依据U=IR=5Ω×0.6A=3V,可以求出答案.

    (6)这是本题的难点,也是等效替代法反复使用的经典案例.第①问中,关键要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如图7甲所示的电路图,并且利用“简单电路用电器的电压就等于电源电压”这一基础结论予以解决;第②问中的重点依然是依据题目的要求,画出如图7乙所示的电路图并依据“串分压”的原理和局部短路的知识,知道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部分R2就得分担大小为U-U额的电压;在第③问中,关键还是依据题目的要求画出如图7丙所示的电路,千万不能乱,要分析此时的电路结构并比较与第②问中的不同点,这是理解等效替代法的关键,也是重中之重.第②问中是灯泡L和部分R2串联,电压表测部分R2的电压,而第③问中是R1和部分R2串联,但电压表还是测的部分R2的电压(R2的滑片不动).依据“串分压”的原理,只有第③问中的电压表的示数依然是U-U额时,图丙中R1的电压才等于U额,从而得知此时R1的电阻才是待测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那么,接下来就是测量此时的R1的电阻了,于是就有第③问中的第2种情况,即如图7丙中所示,保持R1的滑片不动,将R2的滑片滑到最上端,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注意:由于此时R2的阻值最大,R2=R0,R0为已知条件,电源电压为U.所以,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阻比等于电压比,就可以求出此时R1的阻值,也就是第④问中,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L=R0(U-U1)/U1.

    此题的难度系数较大,部分同学读不懂,或者是分步读懂了,但整体思考时又忘了.所以,一定要分步骤画图,综合利用欧姆定律中的规律,知道最后的R1的阻值就是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也就是等效替代法在电学应用题中的综合运用.

    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不但能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变,而且还能使同学们的解题思路越来越开阔,学习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解题的水平越来越高.运用等效思维方法总是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知识的迁移变得越来越容易.

    参考文献:

    [1]吕长连.等效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09,27(14):50-52.

    [2]姬鸣亚.等效思维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合理运用[J].中学物理,2016,34(10):94-95.

    (收稿日期:2020-02-15)

相关文章!
  • 多媒体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

    李莉摘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现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

  • 巧填成语猜数学名词

    赵中新+刘会永有些数学名词,前一个字是成语的后一个字,后一个字是成语的前一个字,如“重心”就是“德高望重”“心安理得”两成语的后一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