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统,才能枝繁叶茂
郭昕
赵寒阳,男,汉族,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195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深造,曾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国潼教授。1979年在该院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两项一等奖, 并被选派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出访英国、爱尔兰、伊拉克等国举办音乐会。以后曾多次出访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讲学、演出。1982年本科毕业后即留校任教,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等职。曾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和香港“SGI杰出贡献奖”。出版二胡著作五十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为中国二胡音乐界著书最多、最广、最深之第一人;创作作品十余首;录制、出版了大量演奏及教学的音像制品;并经常出任国际国内音乐大赛评委。1994年还出版个人二胡专辑CD唱片:《中国传统器乐名家名曲系列──月夜》和《汉宫秋月》两张。1991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撰稿并主讲了我国第一部民族器乐电视教学片《儿童学二胡》, 播放后得到音乐界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电视优秀教学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近年来已拍摄出版了各种教学录像带《儿童学二胡》、《全国二胡考级辅导》等十几套近五十小时之多;2006年又完成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及院“211工程”教材建设项目三项,为二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艺术传略被选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世界名人录》、《跨世纪人才丛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等典籍。
音乐时空:您曾先后师从了刘逸安、安如砺、王国潼三位先生,能谈谈他们在您二胡生涯中的作用吗?
赵寒阳先生:刘逸安先生可以说是我在专业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尽管在初学二胡时也授业于几位业余先生,但是投师刘老师门下才开始接受正规训练,在他的指导下考上了常州市歌舞团,在团内8年时间一直随跟他学习,前后长达10年。
1977年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被分到安如励先生门下,在他的指导下,我改了一些方法问题,跟随他学习仅有短短一年时间,但也获得了比赛一等奖。这段经历可以算作从地方到北京的过渡。
1979年,学校又安排我跟随王国潼先生学习,从学生时代到留校担任助教的进修,连续7年每年都注册在王老师门下学习,是他的学生中学习时间最长的,也是继承他的演奏体系最为完整的,同门中都称我为大师兄。事实上,王老师自1962年留校任教至今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我拜师并不是最早的,年龄也非是最大的。
当然,在我的艺术生涯中还接受过多位老师的指导,但这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音乐时空:据资料显示,刘天华先生是您的师公。
赵寒阳先生: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二胡都属于民间演奏学派,他是二胡现代演奏学派的创始人,现在的二胡演奏艺术主要是在这个体系下发展的。蒋风之是刘天华的嫡传弟子,王国潼先生师从于蒋风之,所以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赵沨先生称王老师为“第三代第一人”。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我顺理成章地成为刘天华先生的第四代嫡传弟子,完全是在传承体系之中,绝非挂名。
音乐时空:您从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经有30余年了,在您看来现代学院派教育与过去民间传统师承在二胡传道中是否存在差别呢?
赵寒阳先生:原来的民间师承都是口传心授,可能连谱子都没有,每传一代都会有变化,在传承中演变,也是一代代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比较小,并且不稳定,有些东西会失传,会打折扣。现代二胡教学有专业教材,很多公认的理论和每位老师各自的特点都比较完整地展现,有很多练习曲供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二胡有练习曲,也是刘天华先生首创的。现在有教学大纲,不是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而且学生每学期都要通过考试。民间只需要师傅认可,就可以出去挣钱,而现在需要有多位老师的考核,有一定的规范,学生是有品质保证的。但是学院派教学属于生产流水线,个人的特点往往不明确。过去师傅教徒弟时束缚较少,爱怎么拉就怎么拉,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在学院派教学中首先强调规范,然后才是发展个性。一般来讲,只有很有才能的学生在毕业后才会继续努力而成为有特点的演奏家,大部分学生可能都局限于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技巧很高,但在音乐上没有特点。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二胡学生中,能成为杰出演奏家的也就只有百分之一。
音乐时空:您培养出了不少青年二胡演奏家,依您的标准,二胡要拉到何种境界才算成功?
赵寒阳先生: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但真正突出的却为数甚少。作为成功的二胡演奏家,首先要求技巧娴熟;其次是对音乐的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并将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在我的学生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位: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于川,他除了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造诣外,还从事乐队指挥,对音乐有整体性的把握;任教于星海音乐学院的王一婧,自幼受家庭影响,在戏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她拉的曲子韵味很浓;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卜晓妹,在二胡的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二胡的基础教育有很深的体验,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能力来编写教程,所写的教材很有影响;任职于香港中乐团的徐慧,是非常杰出的著名二胡演奏家,现在是香港中乐团的二胡独奏演员;任教于北京戏曲高等职业学院的周凌燕,在二胡教学及组办比赛等文化活动中做得风起云涌;此外,还有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张国亮,他在二胡文化的国外推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当然,还有许多学生现在都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音乐时空:音乐界经常将阿炳(华彦钧)与刘天华进行比较,我们希望您从专业角度谈谈自己对两位大师的看法。
赵寒阳先生:阿炳是中国民间二胡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使民间二胡演奏艺术达到了巅峰。但在他之后,这一学派的发展就相对地比较缓慢了,虽然在建国以后也出现了孙文明等民间二胡演奏家,但是他们的音乐中,也渗透了大量的现代元素。从严格意义上来看,阿炳没有继承者,民间二胡演奏学派在他去世后便宣告终结。
刘天华开创了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先河,尽管现代二胡演奏学派也拉传统民间作品,但使用的已经不是民间演奏手法,在风味上已经有所改变了。现在所谓的继承传统,是在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基础上,对民间传统音乐的反思与抢救。现状就是如此。
音乐时空: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十大名曲可谓是二胡经典文献,您偏爱其中哪几首?
赵寒阳先生:刘天华的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作者全方位的一个立体形象。这些作品在当时来讲,演奏技巧很高,要比传统民间的二胡曲难拉得多。作者虽然借鉴了许多西方的作曲手法,但着眼点和立足点仍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之上。如果你对这十首作品都有了深刻理解,就不会有喜欢与否的区别。由于这些作品都属于创作的范畴,因此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没有雷同。从这点上来说,阿炳也不同于刘天华,他的三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并非是特意创作,而是在长期的演奏中,对民间音乐的一种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形成的,其中包含有许多即兴的成分。在阿炳的自我介绍中说是传谱,但由于后人找不到源谱,所以也称之谓作曲。
音乐时空: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何为“传谱”?它与“创作”的区别在于何处?
赵寒阳先生:我国很多古曲流传至今都依靠传谱,这不同于创作,是演奏者即兴演奏出一段曲调,通过口传心授教给弟子,弟子再加以改编,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二胡的近现代作品都是专门创作的。阿炳的传谱带有自己创作的意味,但又不同于专门的创作,而是即兴将自己烂熟于心的民间音乐经过再编创而成。刘天华的十大二胡名曲以及47首二胡练习曲等等都是专门创作的,将音符固定于纸上,在后世的教学中有着严格的规范,不能随意地加以修改。
音乐时空:您演出的保留曲目主要有哪些呢?
赵寒阳先生:作为演奏家,需要有大量作品的储备,我在上大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约上百首作品,其中有50首是可以在不加练习的情况下随意演奏的,至少能够随时开演三场音乐会。而且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来演奏。一定要说保留曲目的话,刘天华的十大名曲和阿炳的三大名曲等经典曲目不容置疑,此外《三门峡畅想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豫北叙事曲》、《新婚别》、《红梅随想曲》、《长城随想》等演出的机会相对比较多些。
音乐时空:您在选择演出曲目的时候遵循什么原则?
赵寒阳先生:主要是根据演出场合,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来选择曲目,不是自己擅长哪几首曲子就场场不变。
音乐时空:近年来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屡见不鲜,比如萨拉萨蒂(Erik Satie,1866-1925)的《流浪者之歌》等,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赵寒阳先生:这显然是嫁接的产物,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西洋元素,但它既不是中国音乐,也不是西洋音乐,存在于中西方音乐的夹缝之中。这种“转基因”音乐风格的演出效果很好,也很受观众欢迎,可以作为二胡音乐发展的分枝存在,但绝不会成为主体。如果它成为二胡的唯一发展方向,那么二胡文化的根就不复存在了。
音乐时空:的确是这样,那么您认为二胡音乐该如何发展?
赵寒阳先生:人们都在争论二胡音乐的发展方向,有的说要走现代风格的路,有的说要回到传统手法的路。其实二胡一定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出许多分枝。就像钢琴,有人专弹肖邦,有人专弹李斯特;有抒情钢琴,有爵士钢琴等等,每个分枝都出大师。二胡起码要分古典、现代、通俗三大块,还有秦派、川派、爵士、抒情等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都可以发展,具有很多分枝才会枝繁叶茂。但传统文化作为二胡音乐真正的主干决不能动摇。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必须用二胡的语言来说话,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本民族的音乐语言。
音乐时空: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您在演奏与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传统作品?
赵寒阳先生:我本人在演奏方面比较擅长传统风格,但在教学中也同样重视现代作品。
音乐时空:您对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二胡作品有何看法?
赵寒阳先生:现代的二胡作品有很多已经颠覆了传统,很难被广大的爱好者所理解,但如果能真正听懂之后,还是会令人回味无穷的。这样的作品同样可以作为二胡发展的分枝存在。当然,也有许多现代作品仍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二胡的经典语汇之上,比如刘文金先生创作的《长城随想》、《秋韵》、《雪山魂塑》、《如来梦》等。
音乐时空: 您提出“一件乐器的发展主要依靠创作和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二胡作品的创作的整体现状如何?
赵寒阳先生:还算乐观吧,近年来二胡涌现了大量的新作品。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我目前正在编写《中国二胡曲典》,目标是收录1000首二胡作品。现在已经出版了四卷,这个巨大的工程仍在继续进行着。不过,现代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普遍偏重于技术性,听起来比较晦涩,能够令普通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仍显得不足。过去二胡曲都是由演奏者自己创作的,到现在由于演奏家在作曲技法方面的欠缺,创作的主力逐渐移交给了专业的作曲家。但是作曲家们创作的二胡作品演奏起来一般不如演奏家所写的顺手,在技术上存在很多难点。还有一些演奏家所写的作品个人特点太强,必须要跟他本人学习后才能演奏,单凭谱面是难以领会的。简而言之,二胡创作应该发展得更为多元化,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更要兼顾普通听众们的需求。
音乐时空:在教学方面您的建树更无须赘述,我们请您分享一些宝贵经验。
赵寒阳先生: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强调三点:一是讲二胡的技术规范、技术法则。每个演奏者的生理条件不同,所以我不呆板地讲方法,而是讲法则。只要符合法则,具体的手法是可以因人而异的。二是讲二胡的音乐表达,这就要从演奏的乐感入手,学习怎样表达乐曲内涵,怎样表达心灵情感。这需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懂一点美学,懂一点哲学,有一定的理念。这是需要学生来理解,并且能够表达出来的。此外,现代作品中借鉴了许多西方音乐的元素,要告诉学生出处,让他们心里明确这些理念。我要求学生不只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更要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内涵。三是讲二胡的终极追求,二胡的发展要到哪里才到头?我们的终极追求是证悟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真理,儒家学说教我们的是世间做人的学说;道家学说教我们的是事物运行的规律和道理,符合了事物运行的规律,做事就便容易成功;佛家的学说的是出世间法,明心见性,证得人性中的真我,表达生命语言,即生命本质所包含的信息,用佛家的理念去感悟二胡演奏的真谛。
音乐时空:我们发现您十分重视重奏训练,还出版了《二胡重奏曲集》,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个性强烈,适合独奏。
赵寒阳先生:重奏是对二胡重要的训练项目,现在许多音乐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存在有误区,每个学生都是按照独奏家来训练,但事实上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成为独奏家并不多,主要还是进入乐队成为演奏员。缺乏合奏训练的学生在刚进乐团的时候都是格格不入的,很难与乐队融合。因此,在学校期间一定要重视重奏合奏的训练,培养他们相互之间的包容与协调。
对于中国民族乐团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我们不能套用西洋乐队的配置。现在也通过对乐器进行改良,从而更加适合乐队使用的。我国的民族乐器也并非只能独奏,传统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都是合奏形式,采用支声复调,你简我繁,我简你繁。二胡的表现力很强,独奏时可以强调个性,重奏合奏时可以强调共性,其实也不见得非要改良乐器本身,完全可以依靠演奏者的音乐感觉来做到独奏与重奏之间的转换。
音乐时空:您是怎样在演奏家与教育家之间进行身份转换的?
赵寒阳先生:演奏家和教育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演奏家就像佛教中的罗汉,自己证道,进入无余涅盘;而教育家则像菩萨,除了自己证道外,还需要普度众生。现在有些学生的观点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演奏家的水平,所以只能去当老师。事实上,成为合格的老师要比当演奏家更难,因为自己首先要是演奏家,还要能够将自己的理论讲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现在,我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写书,我的书在理念上跟别人完全不同,都是自己亲证的,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辅相成。从1991年到现在,我已经出版了不同类型的书53本,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从入门到终极追求,中间没有缺项,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音乐时空:采访之前我逐页翻阅了您的微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二胡演奏者如突不破本色障碍,大概没有几个曲子可以拉得好:拉一枝花,你没有武松的英雄气慨;拉闲居吟,又没有刘天华的文人气质;拉阳光,你没跳过新疆舞;拉秦腔主题,你没吼过秦腔;拉河南小曲,你又不是河南人。如此类推,实在不知你用本色能奏好哪首曲子。所以一定要做到无我,拉什么曲变什么人。”二胡演奏者怎样才能达到您所说的“无我”状态呢?
赵寒阳先生:其实“我”在佛家来看,是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虚幻的概念,在西方哲学里又分为自我、本我、超我等等。比如:我拉刘天华的曲子时,要忘记自己,把自己当作刘天华,这就是在“无我”的状态进行演奏。我们在舞台上演奏要做到排除一切杂念,完全投入音乐,不要有过多的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因为我们接触的世界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片面的。如果我们执着在“我”的立场上,那么做任何事都是无法突破的。需要把自己这滴水投入大海之中,做到“天人合一”,这样的演奏就是“无我”状态。
音乐时空:您认为演奏二胡与拳法、中医甚至国画都有联系,这听起来十分玄妙。
赵寒阳先生:这三者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为一颗大树,那么儒、释、道就是它的三条根系,而二胡与国画、拳法、中医等等都是这棵树上的果实。
音乐时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您就带着二胡登上了欧洲的舞台,多年来先后在世界多个国家演出,您感觉我们的二胡在国外是否欢迎呢?
赵寒阳先生:我们的二胡在国外极受欢迎,因为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比西方的小提琴更能表达内心的深刻情感,从而能够感动各国的听众。
音乐时空:在您看来,二胡是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呢?
赵寒阳先生:一件乐器成为世界乐器就需要有各国的作品、制作师和教师,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问世,说明小提琴这件乐器已经在我国落地生根。目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家,有很多人在学二胡。尤其是日本,他们已经学习二胡二十余年,拥有了本土的二胡教师、作曲家和制作师。二胡依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走向世界将指日可待。
赵寒阳,男,汉族,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195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深造,曾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王国潼教授。1979年在该院举办的音乐比赛中获两项一等奖, 并被选派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出访英国、爱尔兰、伊拉克等国举办音乐会。以后曾多次出访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讲学、演出。1982年本科毕业后即留校任教,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等职。曾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和香港“SGI杰出贡献奖”。出版二胡著作五十多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为中国二胡音乐界著书最多、最广、最深之第一人;创作作品十余首;录制、出版了大量演奏及教学的音像制品;并经常出任国际国内音乐大赛评委。1994年还出版个人二胡专辑CD唱片:《中国传统器乐名家名曲系列──月夜》和《汉宫秋月》两张。1991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撰稿并主讲了我国第一部民族器乐电视教学片《儿童学二胡》, 播放后得到音乐界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电视优秀教学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近年来已拍摄出版了各种教学录像带《儿童学二胡》、《全国二胡考级辅导》等十几套近五十小时之多;2006年又完成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及院“211工程”教材建设项目三项,为二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艺术传略被选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世界名人录》、《跨世纪人才丛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等典籍。
音乐时空:您曾先后师从了刘逸安、安如砺、王国潼三位先生,能谈谈他们在您二胡生涯中的作用吗?
赵寒阳先生:刘逸安先生可以说是我在专业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尽管在初学二胡时也授业于几位业余先生,但是投师刘老师门下才开始接受正规训练,在他的指导下考上了常州市歌舞团,在团内8年时间一直随跟他学习,前后长达10年。
1977年我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被分到安如励先生门下,在他的指导下,我改了一些方法问题,跟随他学习仅有短短一年时间,但也获得了比赛一等奖。这段经历可以算作从地方到北京的过渡。
1979年,学校又安排我跟随王国潼先生学习,从学生时代到留校担任助教的进修,连续7年每年都注册在王老师门下学习,是他的学生中学习时间最长的,也是继承他的演奏体系最为完整的,同门中都称我为大师兄。事实上,王老师自1962年留校任教至今培养的学生不计其数,我拜师并不是最早的,年龄也非是最大的。
当然,在我的艺术生涯中还接受过多位老师的指导,但这三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
音乐时空:据资料显示,刘天华先生是您的师公。
赵寒阳先生:在刘天华先生之前,二胡都属于民间演奏学派,他是二胡现代演奏学派的创始人,现在的二胡演奏艺术主要是在这个体系下发展的。蒋风之是刘天华的嫡传弟子,王国潼先生师从于蒋风之,所以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赵沨先生称王老师为“第三代第一人”。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我顺理成章地成为刘天华先生的第四代嫡传弟子,完全是在传承体系之中,绝非挂名。
音乐时空:您从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经有30余年了,在您看来现代学院派教育与过去民间传统师承在二胡传道中是否存在差别呢?
赵寒阳先生:原来的民间师承都是口传心授,可能连谱子都没有,每传一代都会有变化,在传承中演变,也是一代代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比较小,并且不稳定,有些东西会失传,会打折扣。现代二胡教学有专业教材,很多公认的理论和每位老师各自的特点都比较完整地展现,有很多练习曲供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二胡有练习曲,也是刘天华先生首创的。现在有教学大纲,不是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而且学生每学期都要通过考试。民间只需要师傅认可,就可以出去挣钱,而现在需要有多位老师的考核,有一定的规范,学生是有品质保证的。但是学院派教学属于生产流水线,个人的特点往往不明确。过去师傅教徒弟时束缚较少,爱怎么拉就怎么拉,会形成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在学院派教学中首先强调规范,然后才是发展个性。一般来讲,只有很有才能的学生在毕业后才会继续努力而成为有特点的演奏家,大部分学生可能都局限于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技巧很高,但在音乐上没有特点。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二胡学生中,能成为杰出演奏家的也就只有百分之一。
音乐时空:您培养出了不少青年二胡演奏家,依您的标准,二胡要拉到何种境界才算成功?
赵寒阳先生: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但真正突出的却为数甚少。作为成功的二胡演奏家,首先要求技巧娴熟;其次是对音乐的表达要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并将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在我的学生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位: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于川,他除了在二胡演奏、教学中的造诣外,还从事乐队指挥,对音乐有整体性的把握;任教于星海音乐学院的王一婧,自幼受家庭影响,在戏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她拉的曲子韵味很浓;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卜晓妹,在二胡的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二胡的基础教育有很深的体验,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能力来编写教程,所写的教材很有影响;任职于香港中乐团的徐慧,是非常杰出的著名二胡演奏家,现在是香港中乐团的二胡独奏演员;任教于北京戏曲高等职业学院的周凌燕,在二胡教学及组办比赛等文化活动中做得风起云涌;此外,还有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张国亮,他在二胡文化的国外推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当然,还有许多学生现在都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音乐时空:音乐界经常将阿炳(华彦钧)与刘天华进行比较,我们希望您从专业角度谈谈自己对两位大师的看法。
赵寒阳先生:阿炳是中国民间二胡演奏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使民间二胡演奏艺术达到了巅峰。但在他之后,这一学派的发展就相对地比较缓慢了,虽然在建国以后也出现了孙文明等民间二胡演奏家,但是他们的音乐中,也渗透了大量的现代元素。从严格意义上来看,阿炳没有继承者,民间二胡演奏学派在他去世后便宣告终结。
刘天华开创了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先河,尽管现代二胡演奏学派也拉传统民间作品,但使用的已经不是民间演奏手法,在风味上已经有所改变了。现在所谓的继承传统,是在现代二胡演奏学派的基础上,对民间传统音乐的反思与抢救。现状就是如此。
音乐时空: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十大名曲可谓是二胡经典文献,您偏爱其中哪几首?
赵寒阳先生:刘天华的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现出作者全方位的一个立体形象。这些作品在当时来讲,演奏技巧很高,要比传统民间的二胡曲难拉得多。作者虽然借鉴了许多西方的作曲手法,但着眼点和立足点仍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之上。如果你对这十首作品都有了深刻理解,就不会有喜欢与否的区别。由于这些作品都属于创作的范畴,因此每一首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没有雷同。从这点上来说,阿炳也不同于刘天华,他的三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听松》和《寒春风曲》并非是特意创作,而是在长期的演奏中,对民间音乐的一种融会贯通,自然而然形成的,其中包含有许多即兴的成分。在阿炳的自我介绍中说是传谱,但由于后人找不到源谱,所以也称之谓作曲。
音乐时空:能否请您详细解释一下何为“传谱”?它与“创作”的区别在于何处?
赵寒阳先生:我国很多古曲流传至今都依靠传谱,这不同于创作,是演奏者即兴演奏出一段曲调,通过口传心授教给弟子,弟子再加以改编,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而二胡的近现代作品都是专门创作的。阿炳的传谱带有自己创作的意味,但又不同于专门的创作,而是即兴将自己烂熟于心的民间音乐经过再编创而成。刘天华的十大二胡名曲以及47首二胡练习曲等等都是专门创作的,将音符固定于纸上,在后世的教学中有着严格的规范,不能随意地加以修改。
音乐时空:您演出的保留曲目主要有哪些呢?
赵寒阳先生:作为演奏家,需要有大量作品的储备,我在上大学的过程中学到了约上百首作品,其中有50首是可以在不加练习的情况下随意演奏的,至少能够随时开演三场音乐会。而且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来演奏。一定要说保留曲目的话,刘天华的十大名曲和阿炳的三大名曲等经典曲目不容置疑,此外《三门峡畅想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豫北叙事曲》、《新婚别》、《红梅随想曲》、《长城随想》等演出的机会相对比较多些。
音乐时空:您在选择演出曲目的时候遵循什么原则?
赵寒阳先生:主要是根据演出场合,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特点来选择曲目,不是自己擅长哪几首曲子就场场不变。
音乐时空:近年来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屡见不鲜,比如萨拉萨蒂(Erik Satie,1866-1925)的《流浪者之歌》等,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赵寒阳先生:这显然是嫁接的产物,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西洋元素,但它既不是中国音乐,也不是西洋音乐,存在于中西方音乐的夹缝之中。这种“转基因”音乐风格的演出效果很好,也很受观众欢迎,可以作为二胡音乐发展的分枝存在,但绝不会成为主体。如果它成为二胡的唯一发展方向,那么二胡文化的根就不复存在了。
音乐时空:的确是这样,那么您认为二胡音乐该如何发展?
赵寒阳先生:人们都在争论二胡音乐的发展方向,有的说要走现代风格的路,有的说要回到传统手法的路。其实二胡一定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产生出许多分枝。就像钢琴,有人专弹肖邦,有人专弹李斯特;有抒情钢琴,有爵士钢琴等等,每个分枝都出大师。二胡起码要分古典、现代、通俗三大块,还有秦派、川派、爵士、抒情等不同的风格。这些风格都可以发展,具有很多分枝才会枝繁叶茂。但传统文化作为二胡音乐真正的主干决不能动摇。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必须用二胡的语言来说话,目的就是为了传承本民族的音乐语言。
音乐时空: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您在演奏与教学过程中都比较重视传统作品?
赵寒阳先生:我本人在演奏方面比较擅长传统风格,但在教学中也同样重视现代作品。
音乐时空:您对现代作曲家创作的二胡作品有何看法?
赵寒阳先生:现代的二胡作品有很多已经颠覆了传统,很难被广大的爱好者所理解,但如果能真正听懂之后,还是会令人回味无穷的。这样的作品同样可以作为二胡发展的分枝存在。当然,也有许多现代作品仍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二胡的经典语汇之上,比如刘文金先生创作的《长城随想》、《秋韵》、《雪山魂塑》、《如来梦》等。
音乐时空: 您提出“一件乐器的发展主要依靠创作和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二胡作品的创作的整体现状如何?
赵寒阳先生:还算乐观吧,近年来二胡涌现了大量的新作品。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我目前正在编写《中国二胡曲典》,目标是收录1000首二胡作品。现在已经出版了四卷,这个巨大的工程仍在继续进行着。不过,现代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是普遍偏重于技术性,听起来比较晦涩,能够令普通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仍显得不足。过去二胡曲都是由演奏者自己创作的,到现在由于演奏家在作曲技法方面的欠缺,创作的主力逐渐移交给了专业的作曲家。但是作曲家们创作的二胡作品演奏起来一般不如演奏家所写的顺手,在技术上存在很多难点。还有一些演奏家所写的作品个人特点太强,必须要跟他本人学习后才能演奏,单凭谱面是难以领会的。简而言之,二胡创作应该发展得更为多元化,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更要兼顾普通听众们的需求。
音乐时空:在教学方面您的建树更无须赘述,我们请您分享一些宝贵经验。
赵寒阳先生: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强调三点:一是讲二胡的技术规范、技术法则。每个演奏者的生理条件不同,所以我不呆板地讲方法,而是讲法则。只要符合法则,具体的手法是可以因人而异的。二是讲二胡的音乐表达,这就要从演奏的乐感入手,学习怎样表达乐曲内涵,怎样表达心灵情感。这需要站在文化的高度,懂一点美学,懂一点哲学,有一定的理念。这是需要学生来理解,并且能够表达出来的。此外,现代作品中借鉴了许多西方音乐的元素,要告诉学生出处,让他们心里明确这些理念。我要求学生不只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更要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内涵。三是讲二胡的终极追求,二胡的发展要到哪里才到头?我们的终极追求是证悟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真理,儒家学说教我们的是世间做人的学说;道家学说教我们的是事物运行的规律和道理,符合了事物运行的规律,做事就便容易成功;佛家的学说的是出世间法,明心见性,证得人性中的真我,表达生命语言,即生命本质所包含的信息,用佛家的理念去感悟二胡演奏的真谛。
音乐时空:我们发现您十分重视重奏训练,还出版了《二胡重奏曲集》,但是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个性强烈,适合独奏。
赵寒阳先生:重奏是对二胡重要的训练项目,现在许多音乐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存在有误区,每个学生都是按照独奏家来训练,但事实上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成为独奏家并不多,主要还是进入乐队成为演奏员。缺乏合奏训练的学生在刚进乐团的时候都是格格不入的,很难与乐队融合。因此,在学校期间一定要重视重奏合奏的训练,培养他们相互之间的包容与协调。
对于中国民族乐团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我们不能套用西洋乐队的配置。现在也通过对乐器进行改良,从而更加适合乐队使用的。我国的民族乐器也并非只能独奏,传统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都是合奏形式,采用支声复调,你简我繁,我简你繁。二胡的表现力很强,独奏时可以强调个性,重奏合奏时可以强调共性,其实也不见得非要改良乐器本身,完全可以依靠演奏者的音乐感觉来做到独奏与重奏之间的转换。
音乐时空:您是怎样在演奏家与教育家之间进行身份转换的?
赵寒阳先生:演奏家和教育家是两个不同的职业,演奏家就像佛教中的罗汉,自己证道,进入无余涅盘;而教育家则像菩萨,除了自己证道外,还需要普度众生。现在有些学生的观点存在误区,认为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演奏家的水平,所以只能去当老师。事实上,成为合格的老师要比当演奏家更难,因为自己首先要是演奏家,还要能够将自己的理论讲出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现在,我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写书,我的书在理念上跟别人完全不同,都是自己亲证的,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辅相成。从1991年到现在,我已经出版了不同类型的书53本,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从入门到终极追求,中间没有缺项,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音乐时空:采访之前我逐页翻阅了您的微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比如“二胡演奏者如突不破本色障碍,大概没有几个曲子可以拉得好:拉一枝花,你没有武松的英雄气慨;拉闲居吟,又没有刘天华的文人气质;拉阳光,你没跳过新疆舞;拉秦腔主题,你没吼过秦腔;拉河南小曲,你又不是河南人。如此类推,实在不知你用本色能奏好哪首曲子。所以一定要做到无我,拉什么曲变什么人。”二胡演奏者怎样才能达到您所说的“无我”状态呢?
赵寒阳先生:其实“我”在佛家来看,是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虚幻的概念,在西方哲学里又分为自我、本我、超我等等。比如:我拉刘天华的曲子时,要忘记自己,把自己当作刘天华,这就是在“无我”的状态进行演奏。我们在舞台上演奏要做到排除一切杂念,完全投入音乐,不要有过多的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因为我们接触的世界都是片面的,所以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也是片面的。如果我们执着在“我”的立场上,那么做任何事都是无法突破的。需要把自己这滴水投入大海之中,做到“天人合一”,这样的演奏就是“无我”状态。
音乐时空:您认为演奏二胡与拳法、中医甚至国画都有联系,这听起来十分玄妙。
赵寒阳先生:这三者都属于中国传统文化,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为一颗大树,那么儒、释、道就是它的三条根系,而二胡与国画、拳法、中医等等都是这棵树上的果实。
音乐时空:从上世纪80年代起,您就带着二胡登上了欧洲的舞台,多年来先后在世界多个国家演出,您感觉我们的二胡在国外是否欢迎呢?
赵寒阳先生:我们的二胡在国外极受欢迎,因为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比西方的小提琴更能表达内心的深刻情感,从而能够感动各国的听众。
音乐时空:在您看来,二胡是否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呢?
赵寒阳先生:一件乐器成为世界乐器就需要有各国的作品、制作师和教师,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问世,说明小提琴这件乐器已经在我国落地生根。目前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美国等国家,有很多人在学二胡。尤其是日本,他们已经学习二胡二十余年,拥有了本土的二胡教师、作曲家和制作师。二胡依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走向世界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