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及策略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课程设置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起步晚,发展快,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拥有的教学经验不如其他学科那样厚实充沛,并且要随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没有办法长时间固定其课程规范及范围。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出发,从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农村小学由于条件限制,顺利完成这些任务有很大困難,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分析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从笔者所在地的农村小学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地处农村,相当多的学生计算机知识薄弱,有时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也有的学生操作相对熟练,能应对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就要设计多个层次,选择有效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

    2.学习时间有限

    大多数农村学校经费紧张,配备的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只能做到每星期一节课,间隔周期较长,从而导致学生对掌握的学习内容因时间而遗忘;还有农村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家庭没有配备电脑,致使学生课后无法去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要少讲,且讲得精练,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更多。

    二、改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策略

    1.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材施教

    在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实际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教学的根本。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且高效,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态度、基础知识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实践操作习惯等学情。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方方面面后,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在层次性的任务中接受“因材施教”,一起提高每个人的知识与能力,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现象。

    2.创设教学情境,保障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1)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将所要教学的知识融合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内容,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老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学法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还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讲授法、演示法等结合起来使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示范操作或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只能让某些学生真正进入课堂教学中去,实现不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其分组,小组内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常常会出现由小组内少部分同学包揽完成任务的情况,这就需要小组内分工明确,有明确的责任制,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检查或考核时,各小组长要确认小组内各成员是否都达到了目标,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有这样分组协作、竞争的教学方式才算是有效的。

    3.科学恰当的课堂评价

    科学的课堂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发展为原则。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通过评价要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采取考查学生作品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教师还可制定学业成绩评定量化表,由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情感态度三项内容组成,最终利用三项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为每一个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小学阶段的侧重点,符合学生实际,努力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杨威,史春秀,巩进生.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杭银,女,1985年11月生,汉族,江苏省涟水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一直致力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恰当的多媒体理想的课堂效果

    向应禄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主动交流”的过程。语文多媒体教学

  • 小学中段儿童水墨画校本课程开

    钱静 摘要:小学中段美术课程中的儿童水墨画课程因水墨画自身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但课程中水墨画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过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