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与欧阳修的“醉”“乐”世界

    摘要:关于《醉翁亭记》的教学,在梳理“醉”“乐”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深入分析文本的第三个关键词“醒”,这样不仅扩展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也加深了学生对欧阳修人格魅力和文本意蕴的理解。

    关键词:《醉翁亭记》;欧阳修;醒;醉;乐

    《醉翁亭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传统篇目,虽历经多次教材版本的修订,一直是选文中的经典。一般来说,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体会“也”字传达的作者愉悦的心情;通过分析“醉”“乐”,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人生境界。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要更深入地理解欧阳修身处被贬谪的逆境仍不忘“与民同乐”的理想,仅扣“醉乐”世界还是稍显单薄。对此,我认为可以将文中另一个关键词“醒”作为抓手,筛选相关历史文化资源,补充作者“醉乐”世界背后的清醒作为,并辨析文本叙述特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设计这堂课时,我首先遵循常规的教法,由学生讨论太守因何而“醉”又因何而“乐”。学生经过反复诵读,都能认识到太守“醉”“乐”的几重意境:首先是因饮酒而醉,“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其次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来到琅琊山醉翁亭,远离了官场的是非纷争,看到四周简单纯粹的优美景致,他不由得沉醉其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既有流连山水的“乐”,也有远离官场是非的“乐”;然后在与滁人出游宴饮之际,“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在一片嬉闹欢愉的场面里,太守“颓然乎其间”,这是因游人之乐而由衷地欢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陶醉。因此,“醉”在情绪上表现为“乐”。通过诵读,学生能够体会到欧阳修“醉”的情态与“乐”的情绪在语言上就体现为句末反复地使用“也”字,细细品味这些语句,一种悠闲、自在、自由的快乐情绪就在舒缓的朗读当中流淌出来了。

    如果止步于此,学生并不能全然理解滁州人在心理上到底因何而“乐”,更对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感到不甚了了。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我整合了相关历史文化资源,向学生补充了有关欧阳修创作本文的背景材料。欧阳修身处北宋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之时,他积极参与范仲淹、韩琦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连续上书《唯诏言事上书》《本记》《论韩琦范仲淹之赐召对札子》《朋党论》《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等奏疏,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政治等主张,大胆揭露时弊,驳斥旧势力对新政的诬蔑及对范仲淹等人的垢陷。“庆历新政”失败后,欧阳修被远放滁州,但他的选贤任能、节用爱农、积极练兵、施行“宽简”的政治理想并没有随其被贬而泯灭。滁州虽然地理偏僻,但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欧阳修上任后,冬闲修城墙,操练士兵,“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以警饥年之盗”,以维护地方治安;旱则亲领百姓娱神求雨,以求一方富庶。在致梅尧臣的信中,欧阳修说:“小邦为政期年,粗若有成,故知古人不惑小官,有以也。”这也在苏舜钦的《城南感怀呈永叔》一诗中可以得到佐证,苏诗记载了当时各地频频发生大饥荒,“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在这种饿殍遍野的情况下,欧阳修治理的滁州百姓却免受了灾荒之苦。正是在这种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情况下,滁人才会有闲情雅致集体到郊外出游,才能成就“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的太守盛宴,以及众宾欢、太守乐的局面。所以,欧阳修“醉”与“乐”的背后是他在滁州实施了自己在朝堂上无法实现的治国安邦的理想,这样才有了百姓安居乐业和官民同乐的可能。如同欧阳修自己在《题滁州醉翁亭》一诗里写道“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在“醉翁”的名下,跳动的是一颗时刻清醒的心。欧阳修的“醉”是表象,“醒”是本质,“乐”是结果,无论身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他都矢志不渝地实践人生理想。

    欧阳修的“醒”不仅表现在治世理想上,也体现在叙述方式上。这方面的探讨和课堂的推进得益于课前我做的一个学情调查。我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惑,有几名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章最后还要说欧阳修自己的名字?”“为什么文章一会儿以‘太守叙事,一会儿又以‘醉翁来叙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在全文最后,作者正式署名“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句话里既有欧阳修的姓名,也有官职和籍贯,这是以一种正式的形式让自己粉墨登场。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一句来看,显然尽管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写的是“醉翁”与民同醉同乐,也充满了醉趣,但作者却是在清醒的状态中创作完成。其实“醉翁”也好,“太守”也罢,全文的叙述者就是欧阳修自己,他完全可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但他偏偏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就产生了由一个旁观者将太守欧阳修主持参与滁州百姓宴会记述下来的阅读效果。这个太守虽为滁州之首,但他的宴会不在豪华的官邸府内,也不在喧嚣繁华的闹市,却选在远离尘世、风景秀美的醉翁亭中,宴客的菜肴酒席是不甚精细的山肴野蔌,滁州的老老少少前呼后应,倾城而出,畅快游玩。席间众宾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太守则醉处其间。这里没有官场上的繁文缛节,没有官民的等级之分。这样既传达出滁州的政治清明、资源充足、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也让太守洒脱自然、率性亲民的形象跃然纸上。较之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既向读者委婉地传达了些许的自豪和由衷的快乐,又没有夸耀自己的骄矜。

    在结束这篇文章前,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的《岳阳楼记》《小石潭記》《五柳先生传》,以及《己亥杂诗》等诗文,我做了这样的总结——无论是身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欧阳修始终怀着一颗忧国爱民之心。作为一个清醒的“醉翁”,欧阳修的人格心理结构,既是他所属儒家文化结构体系模塑而成的文化品格,也是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苏轼、范仲淹、林则徐、龚自珍等中国文化史上一大批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这颗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为国为民之心,这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即使身处逆境、遭遇贬谪,也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生使命感,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传承这种民族文化精神里的崇高灵性,那么实现今日的中国梦也不会是一件遥远的事。

    《醉翁亭记》的阅读教学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突破了就事论事的局限,通过细读文本叙述策略上的“罅隙”,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由叙述形式触及到了表意内核。这样的处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思维的视野、课堂阅读的境界都得以拓宽,课堂教学对文本和对欧阳修的理解走向深入,也达到了旧文新教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张晓毓(1975—)女,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恰当的多媒体理想的课堂效果

    向应禄多媒体教学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发现、主动交流”的过程。语文多媒体教学

  • 小学中段儿童水墨画校本课程开

    钱静 摘要:小学中段美术课程中的儿童水墨画课程因水墨画自身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思想内涵,但课程中水墨画教学内容设置显得过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