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金智鹏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顶岗实习情况比较复杂,实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构建内容合理、操作有效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对于规范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顶岗实习的特殊情况,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评价与干预的全过程结合。
关键词: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评价与干预;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72-03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方式及不足
自顶岗实习提出以来,国内踊跃出现许多关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探索,各高职院校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目前高职院校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法是校企共评的综合加权法,即学生实习成绩=校内教师评价×A +企业教师评价×B +学生自评×C,(其中,权重系数A+B+C=100%)。该评价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评价指标,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顶岗实习的高度复杂性,该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操作性问题,导致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不全面不真实。
1.顶岗实习分散,巡查监管难到位
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或较大规模企业较少等原因,致使无法集中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势必增加了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和学生负担。同时,鉴于师资、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校内教师对顶岗实习大多采用巡查监管的办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实习日记与总结、企业教师评价等信息来考核顶岗实习成绩, 而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胜任度、职业素养等关键考评点的评价不够细致。
2.欠缺对职业情感和素养的评价
学生到企业顶岗一段时间后,便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干,学生在思想上会产生各种波动。他们有的适应不了工作的艰苦;有的对被安排在一些基层普通岗位感到不理解;也有的就是混个学分并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此类种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集体荣誉感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3.企业评价不规范
企业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统一模式的寥寥几句粗评,没能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况且不同企业、不同师傅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使得企业评价不能100%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而且由于企业不能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结构、职业素养等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与反馈,高职院校很难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管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4.进行期末总评,评价不及时、不客观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期末总评价,造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滞后,不能及时就专业技能、思想波动、岗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排解,不能起到及时的约束、引导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实践认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本文中所提到的形成性评价是在顶岗实习实践中,针对学生知识、技能与工作素养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是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全过程中成长情况的记载和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考察最终实习业绩,更注重检查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程度等动态的进步情况,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奖惩,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要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着重于纵向比较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养成过程,注意其点滴进步和发展趋势,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校企、师生各方的良性互动。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全程化。根据顶岗实习的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内容、标准、评价重心和观测点。二是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顶岗实习各主体的良性互动。在顶岗实习全程中,通过提示、指导、反馈、奖惩等手段让学生觉察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进而引导养成积极实习的氛围,最终实现最佳的实习效果。
3.高职顶岗实习的评价内涵
一是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评价:认同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纵向提升情况做出评价;二是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态度、职业情感、团队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和引导,注重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三是对专业技能的评价:分阶段有侧重,对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技能掌握和学习提高的情况做出评价和引导;四是采取“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多元的、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会职业活动实际状况,深入理解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三、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量化操作办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重点做好以下五项量化操作。
1.分阶段有侧重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习初期,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生产实践,就不能以他的工作能力作为评价的重心,而是应该把实习参与度、爱岗敬业、文明操作、虚心好学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实习评价的重心。在实习中期,学生已度过适应期,评价重心就转移到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情况、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情况。到实习后期,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业绩和岗位胜任度必然成为评价的重心。
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体系与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首先,不同阶段所占的权重和评价点各有侧重,整个实习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当是三个不同阶段评价成绩的加权求和。其次,企业教师侧重于职业道德、岗位胜任能力、工作能力、实习业绩的评价;校内教师侧重于实习态度、岗位技能提升度、团队合作能力、实习日志和总结的评价。
2.将学生实习与教师下企业锻炼结合,推动教师深入实习现场
为了确保学校指导教师能深入顶岗实习现场,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捆绑进行。每位指导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锻炼联系企业,持续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既有利于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也有利于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开展“联一企、结一师、做一项、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为每位专业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档案,作为其年度考核、先进评比、甚至是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另外,探索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班主任明确分工的“三导师”辅导制。
3.“行业集中、企业分散”,发挥行业协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
根据往届的顶岗实习安排经验,“行业相对集中、企业相对分散”顶岗实习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需求的分散性与顶岗实习管理要求相对集中的矛盾,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居中协调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某集团理事会的管理与协调作用,将理事会吸引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依据《职教集团章程》以及相关法规赋予理事会监督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认证企业资质、提供职业教育咨询等权利。
4.全程记录、规范管理
充分利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规范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做到全程记录、实时评价反馈、实时监控引导。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实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心得体会、实习阶段性成果;教师可以进行实习岗位审查、岗位分配、信息发布、查阅学生实习状况、回答学生提问、批阅学生提交的各类文档和工作成果。
5.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结合
做到顶岗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要把毕业设计纳入顶岗实习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应用任务、工程建设的真实项目进行选题。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引导和考核,培养职业情感。在毕业答辩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内容和企业技术现状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结束语
据我院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及其具体实施办法运行良好,促进了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2]朱平,裴智民.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监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7):26-28.
[3]赵宝芳,孙百鸣,刘立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2(7):34-35.
[4]许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26):40-42.
[5]金学平,吴旭乾,阮建兵,周佳麟.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应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61-64.
(编辑:杨馥红)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顶岗实习情况比较复杂,实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构建内容合理、操作有效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对于规范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顶岗实习的特殊情况,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评价与干预的全过程结合。
关键词: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评价与干预;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72-03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方式及不足
自顶岗实习提出以来,国内踊跃出现许多关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探索,各高职院校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目前高职院校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法是校企共评的综合加权法,即学生实习成绩=校内教师评价×A +企业教师评价×B +学生自评×C,(其中,权重系数A+B+C=100%)。该评价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评价指标,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顶岗实习的高度复杂性,该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操作性问题,导致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不全面不真实。
1.顶岗实习分散,巡查监管难到位
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或较大规模企业较少等原因,致使无法集中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势必增加了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和学生负担。同时,鉴于师资、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校内教师对顶岗实习大多采用巡查监管的办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实习日记与总结、企业教师评价等信息来考核顶岗实习成绩, 而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胜任度、职业素养等关键考评点的评价不够细致。
2.欠缺对职业情感和素养的评价
学生到企业顶岗一段时间后,便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干,学生在思想上会产生各种波动。他们有的适应不了工作的艰苦;有的对被安排在一些基层普通岗位感到不理解;也有的就是混个学分并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此类种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集体荣誉感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3.企业评价不规范
企业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统一模式的寥寥几句粗评,没能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况且不同企业、不同师傅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使得企业评价不能100%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而且由于企业不能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结构、职业素养等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与反馈,高职院校很难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管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4.进行期末总评,评价不及时、不客观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期末总评价,造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滞后,不能及时就专业技能、思想波动、岗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排解,不能起到及时的约束、引导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实践认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本文中所提到的形成性评价是在顶岗实习实践中,针对学生知识、技能与工作素养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是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全过程中成长情况的记载和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考察最终实习业绩,更注重检查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程度等动态的进步情况,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奖惩,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要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着重于纵向比较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养成过程,注意其点滴进步和发展趋势,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校企、师生各方的良性互动。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全程化。根据顶岗实习的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内容、标准、评价重心和观测点。二是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顶岗实习各主体的良性互动。在顶岗实习全程中,通过提示、指导、反馈、奖惩等手段让学生觉察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进而引导养成积极实习的氛围,最终实现最佳的实习效果。
3.高职顶岗实习的评价内涵
一是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评价:认同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纵向提升情况做出评价;二是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态度、职业情感、团队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和引导,注重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三是对专业技能的评价:分阶段有侧重,对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技能掌握和学习提高的情况做出评价和引导;四是采取“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多元的、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会职业活动实际状况,深入理解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三、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量化操作办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重点做好以下五项量化操作。
1.分阶段有侧重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习初期,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生产实践,就不能以他的工作能力作为评价的重心,而是应该把实习参与度、爱岗敬业、文明操作、虚心好学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实习评价的重心。在实习中期,学生已度过适应期,评价重心就转移到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情况、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情况。到实习后期,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业绩和岗位胜任度必然成为评价的重心。
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体系与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首先,不同阶段所占的权重和评价点各有侧重,整个实习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当是三个不同阶段评价成绩的加权求和。其次,企业教师侧重于职业道德、岗位胜任能力、工作能力、实习业绩的评价;校内教师侧重于实习态度、岗位技能提升度、团队合作能力、实习日志和总结的评价。
2.将学生实习与教师下企业锻炼结合,推动教师深入实习现场
为了确保学校指导教师能深入顶岗实习现场,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捆绑进行。每位指导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锻炼联系企业,持续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既有利于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也有利于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开展“联一企、结一师、做一项、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为每位专业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档案,作为其年度考核、先进评比、甚至是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另外,探索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班主任明确分工的“三导师”辅导制。
3.“行业集中、企业分散”,发挥行业协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
根据往届的顶岗实习安排经验,“行业相对集中、企业相对分散”顶岗实习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需求的分散性与顶岗实习管理要求相对集中的矛盾,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居中协调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某集团理事会的管理与协调作用,将理事会吸引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依据《职教集团章程》以及相关法规赋予理事会监督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认证企业资质、提供职业教育咨询等权利。
4.全程记录、规范管理
充分利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规范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做到全程记录、实时评价反馈、实时监控引导。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实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心得体会、实习阶段性成果;教师可以进行实习岗位审查、岗位分配、信息发布、查阅学生实习状况、回答学生提问、批阅学生提交的各类文档和工作成果。
5.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结合
做到顶岗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要把毕业设计纳入顶岗实习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应用任务、工程建设的真实项目进行选题。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引导和考核,培养职业情感。在毕业答辩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内容和企业技术现状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结束语
据我院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及其具体实施办法运行良好,促进了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2]朱平,裴智民.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监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7):26-28.
[3]赵宝芳,孙百鸣,刘立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2(7):34-35.
[4]许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26):40-42.
[5]金学平,吴旭乾,阮建兵,周佳麟.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应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61-64.
(编辑:杨馥红)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顶岗实习情况比较复杂,实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构建内容合理、操作有效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对于规范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针对顶岗实习的特殊情况,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评价与干预的全过程结合。
关键词: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评价与干预;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72-03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飞跃,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方式及不足
自顶岗实习提出以来,国内踊跃出现许多关于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探索,各高职院校也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目前高职院校常见的顶岗实习评价法是校企共评的综合加权法,即学生实习成绩=校内教师评价×A +企业教师评价×B +学生自评×C,(其中,权重系数A+B+C=100%)。该评价方式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评价指标,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由于顶岗实习的高度复杂性,该评价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操作性问题,导致考核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不全面不真实。
1.顶岗实习分散,巡查监管难到位
地方城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不完整或较大规模企业较少等原因,致使无法集中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势必增加了顶岗实习的管理难度和学生负担。同时,鉴于师资、时间精力等因素限制,校内教师对顶岗实习大多采用巡查监管的办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实习日记与总结、企业教师评价等信息来考核顶岗实习成绩, 而对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胜任度、职业素养等关键考评点的评价不够细致。
2.欠缺对职业情感和素养的评价
学生到企业顶岗一段时间后,便发现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干,学生在思想上会产生各种波动。他们有的适应不了工作的艰苦;有的对被安排在一些基层普通岗位感到不理解;也有的就是混个学分并不打算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此类种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集体荣誉感等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
3.企业评价不规范
企业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统一模式的寥寥几句粗评,没能全面细致地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况且不同企业、不同师傅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使得企业评价不能100%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而且由于企业不能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力结构、职业素养等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与反馈,高职院校很难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管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4.进行期末总评,评价不及时、不客观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是在学生实习结束后进行期末总评价,造成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滞后,不能及时就专业技能、思想波动、岗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和排解,不能起到及时的约束、引导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有效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及实施办法,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1.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以建构主义理论、实践认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为基础。本文中所提到的形成性评价是在顶岗实习实践中,针对学生知识、技能与工作素养的形成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是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全过程中成长情况的记载和评价。形成性评价不仅考察最终实习业绩,更注重检查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情感态度的培养、努力程度等动态的进步情况,为教师和学生及时提供反馈、指导和奖惩,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要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着重于纵向比较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与养成过程,注意其点滴进步和发展趋势,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校企、师生各方的良性互动。顶岗实习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追求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全程化。根据顶岗实习的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和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内容、标准、评价重心和观测点。二是强调评价与干预相结合,促进顶岗实习各主体的良性互动。在顶岗实习全程中,通过提示、指导、反馈、奖惩等手段让学生觉察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进而引导养成积极实习的氛围,最终实现最佳的实习效果。
3.高职顶岗实习的评价内涵
一是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评价:认同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纵向提升情况做出评价;二是对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对学生的实习态度、职业情感、团队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和引导,注重职业素养的日常养成;三是对专业技能的评价:分阶段有侧重,对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技能掌握和学习提高的情况做出评价和引导;四是采取“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多元的、各有侧重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会职业活动实际状况,深入理解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三、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量化操作办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体系,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形成性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还需重点做好以下五项量化操作。
1.分阶段有侧重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习初期,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生产实践,就不能以他的工作能力作为评价的重心,而是应该把实习参与度、爱岗敬业、文明操作、虚心好学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实习评价的重心。在实习中期,学生已度过适应期,评价重心就转移到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情况、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情况。到实习后期,整个实习期间的工作业绩和岗位胜任度必然成为评价的重心。
顶岗实习的质量评价体系与量化指标如表1所示。首先,不同阶段所占的权重和评价点各有侧重,整个实习评价的最终结果应当是三个不同阶段评价成绩的加权求和。其次,企业教师侧重于职业道德、岗位胜任能力、工作能力、实习业绩的评价;校内教师侧重于实习态度、岗位技能提升度、团队合作能力、实习日志和总结的评价。
2.将学生实习与教师下企业锻炼结合,推动教师深入实习现场
为了确保学校指导教师能深入顶岗实习现场,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和学生顶岗实习捆绑进行。每位指导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锻炼联系企业,持续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既有利于顶岗实习的教学指导,也有利于教师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开展“联一企、结一师、做一项、带一批”的“四个一”工程,为每位专业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档案,作为其年度考核、先进评比、甚至是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另外,探索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班主任明确分工的“三导师”辅导制。
3.“行业集中、企业分散”,发挥行业协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
根据往届的顶岗实习安排经验,“行业相对集中、企业相对分散”顶岗实习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需求的分散性与顶岗实习管理要求相对集中的矛盾,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居中协调作用。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某集团理事会的管理与协调作用,将理事会吸引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依据《职教集团章程》以及相关法规赋予理事会监督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认证企业资质、提供职业教育咨询等权利。
4.全程记录、规范管理
充分利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规范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做到全程记录、实时评价反馈、实时监控引导。在学院综合实践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实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心得体会、实习阶段性成果;教师可以进行实习岗位审查、岗位分配、信息发布、查阅学生实习状况、回答学生提问、批阅学生提交的各类文档和工作成果。
5.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结合
做到顶岗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要把毕业设计纳入顶岗实习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应用任务、工程建设的真实项目进行选题。要加强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引导和考核,培养职业情感。在毕业答辩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内容和企业技术现状的考问,以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应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四、结束语
据我院电子商务省级特色专业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及其具体实施办法运行良好,促进了顶岗实习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龚江南.高职分散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2(3):49-51.
[2]朱平,裴智民.职院校“工作站”式顶岗实习监管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7):26-28.
[3]赵宝芳,孙百鸣,刘立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2(7):34-35.
[4]许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职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与实践——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26):40-42.
[5]金学平,吴旭乾,阮建兵,周佳麟.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应用[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61-64.
(编辑:杨馥红)

相关文章!
  • 谈互联网模式下中小学语文阅读

    赵胜花摘 要:21世纪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时期,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低年级绘本阅读与写话初探

    张玉凤【摘 ?要】绘本是主要来自于日本的称呼,主要就是画出来一些色彩鲜明的图案去阐述故事,我们中国将它称为图画书,他的目的是运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