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教材诗词单元编排的思考

    摘要:人教版必修教材在诗词单元编排中,以时间顺序为线,以名家名篇为点的设计策略,展现了诗词发展的脉络,彰显了时代的印迹,特色鲜明;但缺乏主题单元特色,缺少认知难度阶梯等问题也同时存在。为此,选编时要凸显传统经典内核的单元特色,重视教材单元价值,体现学科素养。

    关键词:教材;诗词;单元;编排

    “阅读鉴赏”是人教2003课标版(以下简称“人教版”)教材的主体。诗词在“阅读鉴赏”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诗词共有4个单元:必修1现代诗歌,必修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必修3唐诗,必修4宋词。王荣生教授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指出:“我国的语文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语文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便落实为‘选文问题的讨论,而讨论‘选文问题,确认‘选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发挥方式,则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作为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主体,有必要去探寻诗词单元编排的规律,并依据单元编排的特点,调整单元教学内容,使诗词教学最优化。

    一、诗词单元编排的特点

    1.以时间顺序为线,展现诗词的发展脉络

    在选编诗词作品时,无论是整套教材,还是某一单元编排,都是以时间顺序为线。就整套教材而言,从必修2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到必修3的唐诗,再至必修4的宋词,诗歌的发展演变脉络非常清晰;就单元编排而言,以必修2先秦到南北朝诗歌为例,共选编4篇作品,从先秦巨作《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巅峰代表《孔雀东南飞》,再至东汉魏晋《诗三首》,时代的变迁、发展特点非常鲜明。这种以时间顺序为线的编排方式,重视诗词的发展脉络,能在某一套教材系列或单元设置中勾勒出其发展线索与艺术风貌,学生在了解诗歌发展史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诗词作品的多样性。

    2.以名家名篇为点,彰显诗词的时代印迹

    在编排某一时代的诗词作品时,教材重视名家名篇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试图选择以名家名篇作为切入点,彰显诗词的时代文化印迹。唐诗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成就,编者在编排必修3唐诗单元时,从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的唐代诗苑中,撷取最为靓丽的几朵,并借此让读者感受唐诗那令人沉迷的艺术魅力。《蜀道难》是诗仙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恢弘,是盛唐气象的代表;《杜甫诗三首》是杜甫晚年流寓之作,有如百年佳酿,无愧“诗圣”之誉;《琵琶行》当属白居易的代表作,是中唐社会治乱的再现;《锦瑟》《马嵬》正是李商隐绮丽绵密格调的典范,也是晚唐诗歌的另一条“蹊径”。

    二、诗词单元编排的思考

    1.缺少主题单元的特色

    人教版在古诗词单元编排上遵循《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传达的主题单元设计的意图,将古诗词阅读与鉴赏的目标在各个单元模块中得以落实。但是简单以“时间顺序为线”“名家名篇为点”的单元设计策略显然无法凸显主题单元的特色。以必修2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单元为例:《氓》是叙事诗;《离骚》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这些作品确实代表了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的成就,也能引领读者感受诗词作品的多样性。但就这些作品集合于一个单元来落实诗词阅读与鉴赏的目标,未免过于宽泛。各篇作品独立呈现各自特色,在一个单元中亦缺乏必要的“选文角色定位”,初学诗词者难免有无所适从之感。

    2.缺少认知难度的阶梯

    以“时间顺序为线”“名家名篇为点”的单元设计策略为了尽力呈现各个时代、不同诗体的特征,各模块各个单元的编排原则势必基本一致。如必修1“情感与意象”,必修2“含英咀华”,必修3“感受与共鸣”,必修4“情思与意境”,這些单元模块在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设置上是简单的累积或重复。虽说编者也不强求必修各模块的研修顺序,但无论是从必修1至必修4,还是从必修4至必修1,难度层级模糊的现状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5个模块近两个学年的研修对象竟然缺少必要的认知难度的阶梯,那么其选编方式肯定多少令人感到遗憾。

    3.缺少单元容量的统一

    在古代诗词单元选编中,每个单元均设置4篇课文,其中必修2先秦到南北朝的诗歌,必修3唐诗两个单元各选编了7篇作品,必修4宋词则选编了8篇作品,选编作品数量基本是一致的。由此可见,编者的选编意图已然考虑了各模块各单元容量上的统一。但基于以“名家名篇为点”彰显诗词的时代印迹的选编原则的前提,仅在数量上的微观调整已无法使各模块各单元的容量统一。如必修2选编的作品有:《卫风·氓》《小雅·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虽说也只有7篇作品,但就此篇幅或阅读难度而言,已远远超过其他单元。编者未充分考虑所选作品是否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是否过于深晦。同时该单元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古诗词各模块单元中容量的不统一,甚至与必修2整册教材中其他单元的容量相比也是不协调的。

    三、诗词单元编排的探索

    1.依据传统经典内核——凸显主题单元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而诗词作品不仅是作为吟诵涵咏的工具,还是学生形成健康情感和正确人生态度,传承传统经典内核的重要载体。所以诗词单元的编排应敢于淡文体、跨时代,凸显人文内涵的主题单元意识,打破原有的“时间顺序为线”的编排原则。如以“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统领屈原、杜甫、陆游等一以贯之的忧国忧民、忠君恋阙情怀;以“人生慨叹,万千情怀”聚合离别思乡、壮志未酬、国破家亡、岁月流逝的人生思索;以“含道应物,迁想妙得”寄寓生活情趣、睿智思索、辨识万物的普遍哲理。这种以人文内涵主题为纲,兼顾诗体特征的选编方式,会使诗词单元呈现整合化特征,凸显对传统经典内核的传承与诠释,便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依据教学和鉴赏需要——凸显选文作为教材的价值

    泰勒指出:“在有些情况下,例如在编制文学领域的课程时,第一步可以是选择看来能为学生提供新经验的文学作品,然后再考虑从阅读这些重要的教材中,对学生来说能学到什么。”所以说选入教材的诗词作品的价值当与其本身的魅力区分对待。人教版选文的单元设置过于重视作品的特色,轻视作品之于教材的价值。因此打破诗词发展脉络,淡化名家名篇选文的痕迹,依据教学和鉴赏需要,突出认知难度阶梯,可以更好地切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比如在一整套教材体系中,作为诗词单元的阅读任务分散在不同的模块,各个模块须呈现必然的难度阶梯,这种阶梯既反映在文本阅读难度上,更体现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上。所以,诗词单元编排应依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凸显选文作为教材的价值,既遵从诗体特征,又兼顾认知规律,从不同方面、由浅入深来展现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材正因是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对象而有存在的价值,故此在所有教材的选编上,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永远是选编的第一原则。

    作者简介:陈衍庄(1981— ),男,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高效课

    王玲 于宗源摘 要: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进行剖析,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价值,然后通过整合地理課程资源、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高中语文课

    张微【摘 ?要】在高中语文课实际开展中,情境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提升授课效率的手段,改变以往高中语文课授课的枯燥局面,让高中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