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类文本的教学选择

宫玉忠
【内容摘要】叙述类文本阅读每年中考必考,它应与叙述类文本教学相辅相成。我们应统一教材中叙述类文本教学与中考中叙述类文本考查,为叙述类文本教学选择与中考叙述类文本考查搭建桥梁,帮助教师实现日常教学与中考的统一,促进叙述类文本教育教学的选择。
【关键词】中考叙述类文本 叙述类文本教学 选择
对中考叙述类文本与叙述类文本教学及其关系的研究,对于高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安徽省近五年中考的叙述类文本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近几年的安徽中考,已走上科学化的轨道,语文中考试卷中的叙述类文本阅读,无论在选材还是在题目编制上,都日益凸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真题回放
2009年:叙述类文章——枫叶礼赞(叶孟)
2010年:叙述类文章——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阮殿文)
2011年:叙述类文章——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2012年:叙述类文章——红橘甜了(骆驼)
2013年:叙述类文章——远去的乡村(李汉荣)
叙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全文线索和语段顺序);品味语言:字词含义、词语妙用、一语双关、修辞作用、哲理性语言深层含义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的分析及作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发展性考题:仿写、续写、谈感受等。考查主要内容、语句含义、遣词造句的妙用、写作技巧、人物形象特点等。
中考叙述类文本命题作为考试的一部分,促进考生全面发展,所以无论在选材还是在题目的编制上,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近几年的试卷中,选材、试题的人本化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这就在考察能力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
“任何考试的设计与实施,只有严格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成功。”这几年,语文中考在考试改革中秉持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人的特定需求和活动的客观规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日常语文叙述类文本教学的发展。
二、叙述类文章的中考促进中学叙述类文本教学的选择
从理论上来看,中考叙述类文本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中考叙述类文本与新课标、教材、教学之间呈现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不仅是由考试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由教育规律决定的。在这,我们只谈谈中考叙述类文章对叙述类文本教学选择的影响。
1.归纳新课标与考点,系统拟定7~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
新课标不是轰轰烈烈地闹形式,而在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素养。阅读教学的主旨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力而言,教师在采取这些方法过程中,就应明确到底要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就新课标、中考考点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内容方面: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中的重要关键的词、句;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对文中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形式方面:品味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
2.转变观念,以科学的方法来提高能力。
我尝试着把一篇叙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读阶段、解读阶段、品读阶段和习读阶段。
(1)感读阶段的任务:一般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包括对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和感受。这一阶段主要由学生自读得到大体感受。
方法和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感知。通过对题目、字词句篇,包括课前的学习提示、课中的注释、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等方面的感知、了解,对课文学习获得整体印象。这一阶段,可先略读粗知课文大意,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以精读的方式读通全文。最后以朗读巩固认读成果,完成对课文的感知。
(2)解读阶段的任务:一般为字、词、句的解读,段落解读和篇章解读。在对字、词、句的解读中,主要训练对关键字词句和重要词句(即直接表达或者突出中心意思的词句、极具表现力或富有深意的词句)的理解。段落解读,主要指划分段落,分清段落内部的层次和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弄清段落大意即所谓的概括要点题。篇章解读,主要任务是训练对文章的主旨的归纳。而对筛选能力的培养则贯穿于整个对字、词、句、段、篇的解读过程中。
方法和过程:
①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对字、词、句、段、篇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根据问题的复杂情况,指导学生独自解答或运用合作的方式,在同座之间、小组之间、全班之间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②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予以适当的点拨、启示。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反对灌输,但并不排斥教师的讲授。如教师在讲解如何鉴赏《口技》的片断时,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鉴赏知识或方法,甚至是教师来示范这些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学习准备,使学生学习具有方向性。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学习有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之分。即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也可以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去实践。
③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将朗读、略读、精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
(3)品读阶段的任务:一般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品读的方法和过程。品读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出入法。“走入文中,读者回环解释,躬行体察,入境会心,精思妙悟;走出文章,冷静分析,理性判断,得言忘意,读透作者用心。”一是涵咏法。在涵咏中认真揣摩,反复思考,推敲,比较,触发,联想体察,触类旁通。
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除了默读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强化正确的语感。比如学习《春》一课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形成一个初步感受,再通过置换比较法、揣摩推敲法在理性层面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中语言的滋味,最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教师可以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鼓励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质疑争辩,真正实现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4)习读阶段的任务:是完成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强化和迁移,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必然终结。
习读阶段的措施:可采用熟读背诵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文章形式和内容的理解、鉴赏;可采用分类归纳的方式指导学生对解读方法、鉴赏方法的积累吸收;可采用同主题阅读、同方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该堂课内容的强化和阅读方法迁移。
3.以多种读物多种课型帮助学生实现迁移
认知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有迁移。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越是精熟,就越是能从多方面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的情境就越是敏感,迁移就越是顺利。因此运用课外读物和其他的阅读课形式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知识经验的精熟度,是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的。
(1)灵活运用教材与课外读物。教师使用教材,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是在介绍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而提高阅读能力则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对知识进行积累,对能力进行强化。如何强化?可以利用课外读物:选择与课文同一主题的材料在比较阅读中加深对此主题的理解;选择与课文同等难度的文章,就某一种解读方法或鉴赏方法,练习强化;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力;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2)灵活运用多种课型。教读课是阅读课的主要类型,但不是唯一类型。它只是一种阅读示范课,自读课则是教读课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指导示范后自己阅读的课。自读课的方式很多,如朗读课、质疑课、评点课、学法指导课、积累课等。
4.针对学生问题弥补必要的知识缺陷
阅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涉及三个主要成分:一是读者的认知能力(即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一是读者的语言能力(包括它们的语音知识、句法知识、语义知识),一是文本(文章)的结构组织。因此,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时,可能是必要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应针对这些问题去弥补一些相关的知识。
(1)学生对于外部世界知识的了解,可以通过扩大阅读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发课程资源来实现。
(2)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弥补必要的语言知识。从标点到词到句的基本知识,学生都应该有所了解,尤其是这些知识在理解鉴赏文章时的作用。告诉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对于他们理解作者的感情、理清段落层次会有很大的帮助。
(3)尽管每篇文章的结构都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文本的结构大同小异。因此,除了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外,还可了解结构关系,让学生更顺利地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速度。
教材教学与考试本来都应从属整个教学系统,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原本相辅相成的两个过程,变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过程。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拉近教材教学与考试的距离,让二者相互促进。也希望中考命题者正视中考的督导功能,真正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促进叙述类文本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俊著.《中国艺术散文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程金城主编,徐慧琴编选.《新时期散文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王耀辉著.《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许定国主编.《文学鉴赏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廖平胜著.《考试是一门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张必隐著.《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于漪.《于漪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日新编著.《语文学习法》,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9]李秋菊、关文信著.《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学生鉴赏能

    丁永忠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古代诗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生对于诗歌中的句子理解不恰当,不能很好地理解诗

  • 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

    梁瑛【摘 ?要】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开展生命教育的天然优势。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