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在全球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国际合作出版亟须大批具有语言优势、媒介素养、公关特长、国际视野、融合思维和学习能力的高端人才。政府为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业界和学界基于“市场化”“国际化”分别形成了“自培养模式”和“多元联合培养模式”;具有一定国际合作出版天赋的个人则要抓住机遇,强化专业训练,在国际合作出版的大潮中成长为领军人才。

    【关键词】国际合作出版;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视野;融合思维

    【作者单位】曹继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世界上任何产业、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都必须利用全球化所赋予的在获得生产资料、改进生产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销售市场等方面的新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1]为了在全球化出版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世界各国出版企业纷纷拓展国际市场,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发展国际合作出版是我国出版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全球化出版呼唤国际合作出版人才

    全球化出版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全球化时代,不仅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人类的精神需求也要求全球化。全球化的文化、思想和精神需求,催生人类对于全球化出版物的市场需求。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出版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出版行业亟待建立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体系。

    1.国际合作出版的内涵与形式

    “国际合作出版”是中外出版机构共同需求的产物,是全球出版市场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竞合”的结果;是中外出版机构开展单个或多个出版项目合作,由一方或多方策划选题,参与合作方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并共同编辑出版适合目标国读者需求的外向型图书出版活动。“国际合作出版”覆盖出版机构之间、出版机构与相关联产业之间的合作。国际合作出版的特点是“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国际合作出版”不改变合作方的公司结构和形式,合作方按照合同契约,约定合作方的责任、投入和收益分配。

    “国际合作出版”通常以“项目合作”的形式存在。一是中外图书版本合作,借助外方的发行渠道走向世界。二是共同署名,全球出版。合作选题,中方编写中文稿,外方翻译成目标国语言并在海外营销。三是中外双方或多方“共同策划、编辑、出版”的全方位合作。中外双方分别发行中文版和外文版。四是中外双方共同策划、编辑,书稿内容由双方审定,各自出版、发行、投资并获取收益。五是印刷外包,中方提供图文资料,外方编辑出版。六是发起或参与国际出版项目。七是成立国际出版专项合作基金,发展国际版权贸易[2 ]。

    2.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匮乏

    “国际合作出版”面临着合作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翻译、版权贸易、出版技术、平台技术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等难题。要克服国际合作出版难题,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国际合作出版人才通常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思维模式,掌握国际合作出版专业内一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所从事国际合作出版行业的国际商务规则和通用惯例,能胜任国际出版企业的工作,可进行外语交流与跨文化沟通。国际合作出版人才是外向型和复合型人才。

    既懂出版又懂经营、能够跨文化沟通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国际合作出版业务的开展。世界出版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国际合作出版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和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给我国传统出版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

    3.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人才是发展国际合作出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合作出版人才越来越成为中外出版行业的紧缺人才。国际合作出版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出版项目。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在 2005 年就开始了国际合作出版。国内出版机构通过与施普林格和兰登书屋等国外出版机构合作,将目标“用户/读者”锁定为“国外读者”,共同开发选题,共同翻译,直接在国外出版外文版中国题材图书,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国际合作出版是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全球化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后,优秀出版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受到诸多限制。在当代中国青年职业选择中,出版行业的吸引力较低。由于纸媒阅读率低、工资收入低和行业认同感差等原因,我国原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新生人才缺位。国际合作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人才紧缺,不利于实现中国出版的“强国梦”。

    二、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基本素质

    “国际合作出版”是全球出版行业开创出版蓝海市场的前沿模式。国际合作出版人才是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也可称之为“卓越出版人”。这是因为国际合作出版人才通常要求具备语言优势、媒介素养、公关特长、国际视野、融合思维和学习能力等超越传统出版人才数倍的素质和能力。

    1.语言优势

    出版机构要发展国际合作出版业务,首要的任务是克服语言难题,让跨文化沟通渠道更为顺畅。跨文化沟通的最大障碍是文化差异。语言文字、宗教风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差异阻碍了两种不同文化的正常交流。由于中国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数千年所形成的表意的复杂性,出版者要想完全、准确地用外文呈现中文书籍中的文字内容,并获得不同国家读者“忠于原著”的阅读效果,实属不易。外文书籍的翻译问题也很棘手,翻译者很难用中文确切地呈现外文原著,“信”“达”“雅”始终是图书翻译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因此,“语言优势”是高素质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国际合作出版人才而言,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开展国际合作出版的前提。加入WTO后,中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来华的跨国出版公司日渐增多,英语成为国际出版交往的基本工具。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出版在全球出版市场和国际出版界占有主导地位,全球25%的出版物是用英语出版的。因此,发展国际合作出版,必须重视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

    2.媒介素养

    国际合作出版业务从属于“大媒体”或“大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是其成功运作国际合作出版项目的基本功。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媒介素养,首先是媒介经营管理素养。国际合作出版常常面临出版业务“走出去”合作对象与市场选择的复杂局面,这要求国际合作出版项目人员具有高超的媒介经营管理素养。

    其次是数字出版技术与数字平台素养。当前,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出版的各个环节,且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新的出版业态和形态,也带来了新的消费形态。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需要中国出版技术、数字平台与国外技术、平台的无缝对接 。

    3.公关特长

    公关特长要求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具有高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各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知晓发达国家的商务礼仪和风俗习惯。跨文化沟通能力、娴熟的谈判能力等公关特长是国际合作出版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

    4.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不仅要掌握外语,而且要具有全球化视角,熟悉国际图书市场的实际需求,秉承“民主、科学、开放、自由、协作”的出版精神,掌握商业的国际化惯例,熟练运作国际资本,懂得国际商务礼仪,具备文明的素养和行为准则。这样才能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成功运作国际合作出版项目。

    5.融合思维

    融合思维是指出版人才能够自觉顺应媒体和出版融合发展潮流,在技术整合、团队协作、组织结构、产业形态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前沿的融合发展理念。融合思维是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整合、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的习惯性思维方式。放眼全球,具有融合思维并能够把握信息、整合资源的优秀出版人才方能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独占鳌头,抓住国际合作出版先机。

    6.学习能力

    一是快速学习能力。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受过全方位的教育,头脑灵活,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应该具有不断学习、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文化和知识的能力。

    二是知识移植能力。对于国际合作出版人才而言,知识移植能力在项目运作中十分重要。出版本身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从事出版的人才必须是知识型员工,而国际合作出版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是所从事项目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移植能力。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信息创造和搜集能力、信息加载和技术引进能力、信息发布及渠道利用能力等。

    三、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指一种人才培养的思路。笔者从业界自培养、学界多元联合培养、政府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以及个人的天赋、机遇和专业训练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人才培养模式。上述元素综合起来,统称为“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强调“市场化”和“国际化”。

    1.业界:自培养模式

    业界对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培养统称为“自培养模式”。“自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国内出版人才国际化、海外出版人才本土化两方面。“自培养模式”按照培养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国内企-企联合培养模式、国际企-企联合培养模式、国内企业-国际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以及国内外企业内训模式。

    在国内出版人才国际化方面,中国出版企业推行“国内集训+海外实习”模式。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之外,中国出版企业更加注重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加大“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力度;请国际出版领域企业优秀人才来中国出版企业讲授国际出版、商务、法律和文化等课程;以国际出版合作项目为平台,选送国内优秀出版人才到国际出版合作项目进行锻炼培养;开展国际出版合作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国际合作出版商务管理高级研修班等重点培训项目。

    在海外出版人才本土化方面,中国出版企业要打通海外人才招聘渠道,在海外出版合作项目中增加当地外籍出版人才的数量,促进中外文化融合;要设计海外出版合作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当地经济、法律和文化的人才激励方案;增强中国出版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源源不断地吸引当地高端出版人才加入;招聘留学生和国际知名院校毕业生作为管理培训生,丰富海外出版人才储备。

    中国出版企业要加强“企业内训”培训规划,丰富培训形式,建立培训评估制度,通过“理论学习、集中培训、标杆参观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升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素质和能力;要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招聘或引进“高精尖”国际合作出版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出版项目资深员工在整体把控、内容分析、选题策划和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全能型国际合作出版人才。

    2.学界:多元联合培养模式

    本文的中国出版学界主要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将国际合作出版作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院系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优化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专业化和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设有关国际合作出版的专业和相关教育课程,积极聘请国内外国际合作出版方面的专家,将国际前沿信息和技术带入课堂。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出版的实习基地建设,探索高校与大型出版企业、跨国出版公司联合培养模式。理论联系实践将有助于国际合作出版人才更好地成长。

    学界的“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统称为“多元联合培养模式”,即“官、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其按照培养内容可以分为移植式、嫁接式和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联合培养模式”按照培养主体可以分为国内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国内校—校联合培养模式、国际校—校联合培养模式和国际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国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调:将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和实务引入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学生动手和动口经历,尤其是在国家和地区重大出版合作项目中的实践工作机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国际合作出版实务性课程外包,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教育资源,更新办学理念;构建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的教学队伍、国际化的教材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三位一体的国际出版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要体现语言国际化、视角国际化、能力培养、知识应用、实验实训、企业内训和国际认证等特色。语言国际化强调双语和全英文授课;视角国际化突出中西方文化;能力培养注重人才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应用指针对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岗位开设应用性课程;实验实训指开发“国际合作出版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开设“国际合作出版经营沙盘模拟”等实验实训课程;企业内训指定制化培养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国际认证指将英国商务管理认证(ABE)、商务信息系统认证等国际认证引入教学,构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国际认证+订单式培养”的国际化实用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高校出版专业学科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并将国际国内出版企业一同拉进多元联合培养模式中来,重视数字版权的国内外知识衔接,在国际贸易、外语水平等方面加强相关学科的设置与实战培训。

    3.政府: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政府要全面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做好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的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

    政府实施国际合作出版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全球化视野和思维模式的国际化出版人才;加强国内出版人才的跨文化交流,大力将国内出版人才培养成国际化人才,同时加强海外出版人才培养。

    政府实施的出版人才计划强调中外出版企业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专业人才互用互培,用国际视角培养出版领军人物和各类高层次出版专门人才,注重引进国外人才和“海归”人才,鼓励国际出版业高端人才到中国发展,发挥国外作者、翻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 3]。

    4.个人:天赋、机遇和专业训练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个人”,是任何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起点,也是终点。“个人”的天赋是培养高层次国际合作出版人才的智力基础。“个人”在具备一定天赋的条件下,经过来自官方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设计及业界、学界的专业训练,主动适应国际合作出版的需要,在国际合作出版项目运作中历练,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国际合作出版的高端领军人才。

    [1]宋飞.全球化背景下出版机构的国际合作策略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2007.

    [2] 易定红.中国出版业以外文图书走向世界初探[D] .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柳斌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出版国际合作[J] .中国出版,2010(17):11.

相关文章!
  •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业经营战

    程忠良 陈庆玲<br />
    今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 解放战争时期影像主体构成探究

    卜云<br />
    【摘 要】影像主体,即影像画面中的视觉主体,影像主体的构成与作品主题表达密切相关,又与其它造型艺术有所区别。它是形成于一

  • 中美教育出版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中国与美国作为两个大国,之间有博弈,也有合作,推动了两个国家乃至国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样,在教育出版市场,中国与美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