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谢蕾
摘 要:本文回顾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测评指标,旨在以此为依据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关键词:会展业;竞争力;评价
一、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他们较多的从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来考察不同城市的发展战略选择,而缺少对不同城市的产业发展作比较研究。产业的竞争是以城市为平台构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城市的竞争又是通过产业的竞争来实现的,研究某个产业的竞争离不开其所处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以及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对产业政策制定等软件环境。从会展业所需的资源上看,也就是一个城市竞争力所依赖的核心资源,分析会展业的竞争力必须以城市为载体,在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构建会展业竞争力。因此,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应该是该经营城市的主体依托城市的各种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参与会展的各类团体、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对手获得更多的会展举办机会、赢得更多利润以及更好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时,往往依托产业竞争力模型,对影响竞争力的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目前,通过笔者的不完全检索,发现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竞争力模型主要有以下四种,钻石模型、GEM模型、因果关系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弓弦箭模型。
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内很多城市都意识到会展业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拉动作用,并根据自身地域特色和优势,提高城市会展业的竞争力,争取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理论界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也给予了广泛关注,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通过对CNKI的检索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以2007年和2008年居多,说明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框架,但从总体上看,以实证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主要是对会展业竞争力的现状、对策及竞争能力的描述,如刘松萍、刘宏伟,褚秀慧(2008)从会展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分布格局、场馆状况、会展项目和主办机构情况方面对上海市会展业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董姗姗(2005),胡平(2007),程林、涂建华(2008)提出了城市提高会展业竞争力的策略;王晶(2008)认为对于一个城市的会展业,核心竞争能力表现为创新能力、专业人才竞争力和会展场馆。
在实证分析中,大多数学者基于模型和理论构建了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李静(2004),董姗姗(2005),赵丽(2006),唐桂娟(2007),胡平(2007),李曼等(2007)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六要素构建指标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慕晓萍(2008)把GEM模型运用到会展产业集群分析中,评价会展产业集群竞争力发展水平;程建林、艾春玲(2008)运用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分析框架,结合会展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骆乐、陈凡华(2007)用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了上海会展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此外,还引入了会展业竞争力研究的新视角,如胡平(2008)从展馆的视角引入展馆位序比和展馆经济比,研究会展区域竞争力差异;姚玉宁,孟海霞(2008)构造了“市场吸引力-竞争地位”组合矩阵。
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采用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赵秀芳、赵萍(2007),颜醒华、俞舒君(2007);层次分析法,戚能杰(2007);线性加权分析法,唐彪等(2008);德尔菲方法,李华敏等(2007);粗糙集方法,李国娟(2008)等统计方法,通过构建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三、模型和指标的选取及构建
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要确立整个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和构造反映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各方面的具体指标。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宏观上讲,影响一个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大小的因素很多,但通常来说,会展业的竞争力和一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成正相关关系,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反映,因此本文运用“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的分析框架,参照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并结合会展业自身的特色构建了城市会展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即把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分为七个方面,即基础设施、人才、产业、环境、区位、经济结构、政策。考虑到所选取的四个城市政府都制定了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因此,在本文中,政策因素视为均等的,不予以考虑。
参考文献
[1]吴子瑛.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的研究——以南京为例[N].南京工业大学,2005.
[2]刘松萍,刘宏伟.中国会展旅游现状分析及竞争力模型研究[J].155-162.
[3]程建林,艾春玲.会展经济发展、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功能提升[J].城市规划,2008,32(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