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徐桂勇

    摘要:洪涝灾害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洪涝灾害对畜牧业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易引发各种动物疫病。分析了洪涝灾害对动物疫病发生的影响,提出了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控的具体措施,旨在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关键词: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9-0030-02

    洪涝灾害是自然界中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影响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畜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洪涝灾害不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发展,还可能造成动物疫病暴发,动物疫病发生直接影響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甚至危害社会和谐安定。因此,深刻认识洪涝灾害与动物疫病发生的关系,对各级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洪涝灾害对动物疫病发生的影响

    1.1 ?对动物疫病传染源的影响

    洪涝灾害属于影响畜禽饲养环境的生物学因素,可以直接造成栏舍毁坏、饲养环境恶化、饲料与牧草霉变、内外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为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1]。动物疫病传染源扩散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超过了一定的极限,可导致病原微生物死亡[2]。因此,正常情况下许多病原在日光直射下2 h就会发生死亡。而发生洪涝灾害后,大量病原微生物浸泡在水中,而水分是许多病原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其次外界渗透压对病原微生物也有很大影响,等渗溶液对病原微生物生长有利[3],洪灾后湿度过大加之温度适宜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病原通过洪水的浸泡冲刷直接向外扩散,极易引发动物疫情。

    1.2 ?对动物疫病分布的影响

    水是所有微生物(也包括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同时水也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在其流动过程中将病原微生物运送至其所到之处。所以,发生洪涝灾害会直接影响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密度、运动速度以及波及范围,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其实这“大疫”主要是通过水的异常运动来传播造成的。

    1.3 ?对动物疫病发生与传播的影响

    外界自然环境变化对疫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非常明显,且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如疫病发生和传播与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大多呈负相关,而与湿度呈正相关[4]。夏季发生洪涝灾害后,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易发生的疫病如炭疽病、猪链球菌病等也有可能发生,这是因为一方面强降雨过后容易导致畜禽圈舍毁损,致使阻断病原微生物与畜禽接触的防疫设施设备不健全;另一方面,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水体、气溶胶等途径快速扩散,接触畜禽的几率增加。

    1.4 ?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洪涝灾害不仅对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引起动物机体发生传染病有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夏季洪涝灾害造成的高温高湿环境下,猪的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新陈代谢受阻,影响猪只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外界湿度对猪的体温调节功能影响较大,若外界相对湿度超过65%,则猪只不能长期耐受35 ℃的高温。外界温度40 ℃时,任何湿度下猪都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猪的直肠温度升高至41 ℃,则已接近危险点,易发生昏迷[5]。

    2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2.1 ?快速组织开展消毒灭源工作

    洪涝灾害后,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环境受到污染。同时,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必须进行兽医卫生大消毒。实施消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倒塌的圈舍消毒,重点是对死亡动物和圈舍进行原地消毒。②对可继续使用的养殖场消毒,大型养殖场要定期清扫,定期用化学药物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和环境卫生,防止野外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重点是经常性地清扫圈舍和处理粪便,保持清洁。如有疾病发生,就要用化学消毒药品消毒。③对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规消毒外,灾后还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增加消毒次数,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④保证消毒频率。灾后环境至少每周消毒2次,圈舍可带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一旦发生疫情,则要增加消毒次数,并且要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⑤消毒前要保持圈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按消毒药说明配比,保证消毒效果。

    2.2 ?加强免疫和检疫工作

    灾后,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扩散极易造成疫病流行;同时,畜禽因灾应激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养殖者务必做好免疫工作,提高动物抵抗力。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有关规定,重点免疫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和新城疫等。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应按自场程序实施动物免疫;不具备条件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要及时联系所在村的动物防疫员进行免疫。灾后,养殖户要立即对没有进行免疫或接近免疫期的畜禽进行补免;如果畜禽仍在免疫保护期,要做好抗体监测,并根据抗体水平及周边疫情情况在必要时强化免疫一次。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 严禁无检疫合格证、无免疫标识的畜禽上市,加强对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储藏等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 严格兽药市场管理,依法严厉打击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制售假劣生物制品及防疫物资的不法行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既要保证进出灾区的动物及其产品顺畅调运,又要保障动物防疫秩序, 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6]。

    2.3 ?扩大疫病监测范围,做好生物安全评估

    洪涝灾害发生后,应该立即启动灾害动物疫病应急防控体系,相关人员应立即和所有救灾队伍一道进入灾区,对灾区内所有相关的动物饲养场、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屠宰场、致病微生物毒种保存设施等进行紧急调查评估,并尽快形成灾害动物疫病发生风险评估报告,交防灾救灾指挥部作为救灾决策的重要参考。

    随时和定期采样,并对当地的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状态进行长期监测,进行风险评估,以便随时把握当地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动态变异趋势,为灾后当地政府的生物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4 ?完善应急机制,提高社会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和应急机制, 制订科学详细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方案,落实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动物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若发生动物疫情,应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快速采取隔离、消毒、扑杀等措施, 第一时间控制住疫情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是社会抵御疾病风险、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大动物疾病应急功能弱化,可能会导致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7]。

    2.5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提高动物抵抗力

    洪災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生产及管理工作,畜禽栏舍被洪水浸泡后,饲养环境中的各种致病菌相应增多,畜禽患病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饲料在高湿、高温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霉变等。为了能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尽快疏通畜禽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舍内的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②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畜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做好通风工作。③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发霉,不要饲喂泡过水的饲料。饮水中可加入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增强畜禽抵抗力,增加食欲,消除应激。④加强种畜禽的饲养,做好母畜的保胎,对已流产的母畜,要增加营养,及时配种,同时加强仔畜的保育工作。⑤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以降低饲养密度。⑥灾后补栏应避免从疫区引进种畜禽,引进动物必须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无异常情况的方能混群饲养。⑦密切观察畜禽健康状况,如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3 ?小结

    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动物疫病,这是因为洪水发生时各种污染物及垃圾随洪水流动,土壤中大量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被洪水冲刷出来成为传染源,同时水灾之后蚊、蝇、蜱等昆虫大量繁殖,易发生虫媒性疾病。因此,对于洪涝灾害后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千万不可轻视,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准备,确保洪水退到哪里,消毒及防疫工作做到哪里;同时,要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避免出现引起群众恐慌和影响社会秩序的负面事件。洪涝灾害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只有采取科学的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及时消除动物疫病发生的隐患,才能确保畜牧业和谐稳定发展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如治.家畜环境与我国的现代畜牧业[J].中国牧业通讯,2006(8):4-5.

    [2] 周庆德.微生物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黄 ?英.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素[J].中国科技信息,2006(2):82.

    [4] 张成林,张锡格,杨明海,等.圈养野生动物的疾病与气象因子相关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5,41(1):19-22.

    [5] 沈志强.天气、气候与猪病的关系[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2):14-15.

    [6] 曾凡胜,陆小梅,林 ?浩,等.自然灾害后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292.

    [7] 俞怀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建设[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4,44(1):23.

相关文章!
  • 农业生产中农机技术的推广研究

    张长河【摘? ?要】 当前我国的农机技术处于飞速进步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机技术得到发展和落实,但是同时需要看到的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

  •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封岩 王昊泽 王秀利摘要:为加强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育苗和稚参阶段的管理,提高这两个阶段的养殖效果,对2016~2018三个年度

  • 蓝孔雀机械孵化技术

    柳翠忠+张孝庆+柳丽摘要:在多年开展机械孵化蓝孔雀并进行生产示范基础上,总结出蓝孔雀机械孵化技术,包括蓝孔雀机器孵化的场址选择、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