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冯丽冰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治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在内部控制和风险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将结合医药企业的现状,分析当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从而帮助医药企业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医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医药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更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同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种类复杂、质量要求严苛、产品时效性强、销售渠道特殊,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薄弱之处,很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所发生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等,都让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研究医药企业内部审计显得十分必要。
一、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医药行业具有其特有的行业特征:药品的生产流程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国家监管严苛,这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成为了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药品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药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搅拌、粉碎、蒸馏、沸腾、制粒、压片、包装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药效、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药品生产一线的工人,即使接受了专业职业培训,也会在大量、重复的工作中产生操作失误。另外,在生产线上,药品生产器材也少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药品生产的潜在安全隐患。同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排放一些化学制剂和药品残渣,是城市污染源的重要组成,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忽视了这一环节,很有可能会让在企业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受到政府的整改建议和要求。
另外,医药企业的药品质量跟踪制度的实施困难。目前,我国通过全过程的药品批号管理制度来对整个药品的生产销售流程进行监管和责任追溯。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却没有很好落实,以药品为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严格,导致没有完全通过临床认证的药品流向市场。
(二)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当前,医药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利润不断减少、行业壁垒消除、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财务上,常常表现为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回收困难、财税压力增加、销售折扣加大,同时合格的药品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稀少,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具有显著的风险。
另外,国有医药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在医药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了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小型医药企业通过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来获得客户的青睐,但这种措施会使得医药企业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而销售收入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收回。而国家所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较高,在一个财务周期内,一旦應收账款没有回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风险。
(三)以规则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各个生产流程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规则。一旦违反,国家将会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包括:高额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勒令关停生产,甚至是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很少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针对这些法律法规来帮助企业进行改进。甚至有的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掩盖事实,逃避法律法规的责任,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展示出本末倒置的状况。
(四)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链的参与者众多,也会导致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困难。在生产链的上下游,原材料供应者和销售渠道都无法有效进行监管,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对于产业链上游,不少非法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挂靠的方式,成功躲过了药品证书的认证,使得医药企业对其进行信用评价失效,无法通过内部审计来降低原材料的风险,对于产业链下游,主要的销售渠道包括了医院、医药商业公司、非处方药销售点等,但是当前的招标方式、限价方式、采购规则、配送规则等问题,让小型医药企业难以进入到规范化的销售渠道中去销售医药产品,只能去开发二线的销售渠道。但二线的销售渠道的开发难度大,很有可能在药品出厂之后,在运输过程中或后期的销售过程中,产生质量损耗或变质问题。这也是医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涉及到的范畴。
二、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对策
针对上述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
医药企业首先需要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其次,建立起医药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规范企业执行能力及监督权力,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上报审计结果。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一方面,能够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反馈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帮助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包括企业原本的质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药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中。
(二)健全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以财务监管作为基础,通过财务活动的审查来梳理和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因此,要建设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首先需要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审计工作,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加强对实物、账务和财务规则的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三)遵守内部审计规则
国家已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内部审计规则,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生产特点、业务流程特点、关键风险环节出发,遵守国家规定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于企业和行业本身的内部审计规则,并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来落实相关规则的实施。
(四)完善账务的内部审计
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医药企业较为常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做出如下的改善:建立医药企业内部的资金申请和审批制度,加强资金筹集、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实施采购申请制、供应商评估制、供应商准入制、采购验收制,并且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销售渠道管理制度,辅助销售商进行价格管理、控制应收账款、严格控制坏账比例、建立销售渠道的档案管理和资质检查,并定期到销售一线去进行药品质量的抽检。
三、结语
医药企业,从公司组成和股权结构上看,与普通的民企并没有什么不同,通常都是家族式企业,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企业决定权单一。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不突出,通常以盈利为目标,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必须要加强医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严格的内部审计来控制药品质量,实现企业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