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民工法律素养问题探讨

    【摘? ?要】 当前,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提升农民工的法律素养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有着深远意义。本文从分析农民工法律素养缺失的影响因素入手,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法律素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切实提升我国农民工的法律素养,推动农村和城市的法制建设进程。

    【关键词】 农民工;法治建设;城镇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920.0? ? ? ? ? ? ? ?文献识别码:A? ? ? ? ? ? ?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9-00131-132

    An Exploration of Legal Literacy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New Era

    YANG Kaihan

    (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Abstract] At present, as China enters the closing year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legal literacy of migrant workers for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legal literacy of migrant worker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egal literacy of migrant workers further, so as to make it actualized and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rule the country by law; urban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并定居生活,农民工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在面临自身工作权益、生存权益受到侵害时,容易因法律意识薄弱,法律素养不足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阻碍了依法治国的贯彻落实。而依法治国,作为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坚实保证,因而,如何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农民工法律素养不足的影響因素,如何提升他们的法律认知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2? 农民工法律素养不足的影响因素

    新时代下,影响农民工法律素养提升的因素众多,总结归纳,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影响,;个体差异影响,及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

    2.1? 历史文化归因

    我国传统农村地区,由血缘关系联结的宗亲社会关系占据了主要社会地位,受传统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等封建思想的束缚,农村发生的各项大小事宜,一般都是由家中长辈或宗族长老予以裁决处理,甚至在部分地区,当司法介入时,当地民众还认为是对其本身事务的干扰。加之我国封建时期人治神治的盛行,老百姓长期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形成了固有的官民抵触文化,老百姓遇到问题即使难以化解也不愿寻求地方官员帮助解决,受此历史环境影响,农村居民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就是,政府并不代表和维护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反而会为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随意执法,利益性执法。长此以往,法治精神极度缺失,甚至对法治出现极大的抵触心理,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多未离开本土乡村,在自身独立思维成长关键期,接受的都是上述农村文化思想教育,故而在离开农村社会前往城市社会后,难以融入城市,难以摆脱此类思想束缚,导致法律意识薄弱。

    2.2? 个体差异归因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庞大的农民人口中,受到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比例仅占11。1%。农民人口当中,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据较大比重。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作为农民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原本已经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基础上,加之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对于他们来说,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渠道便极其受限甚至没有,因而难以具备基本的法律认知水平,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当他们来到城市务工时,因受教育水平有限,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考虑生存成本,进程务工人员多以“城中村”等方式聚居,彼此同一地域或者同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让他们更能融入彼此的生活圈子,而这样的生存方式,也反而阻碍了他们与城市的进一步融合,缺少了城市社区普法教育等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机会。

    2.3? 社会文化归因

    当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基层司法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司法工作人员多以本土居民为主,不可避免会受到上文提及的农村本土文化观念影响和束缚,加上个别工作人员的素养不高,在处理具体实务中,熟人社会等现象屡禁不止,严重违背了司法的公正,农民工本身法律素养不高,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难以想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农民工对司法的不信任,难以对法律产生信念感和敬畏感。

    我国地势主要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一二阶梯海拔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部分身处高原或者山区等高海拔偏远山区的农村来说,现有司法工作的人力和物力难以做到法律普及全覆盖,这就导致农民工在离开农村前便缺少接受教育普及的渠道和知识来源。当前,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进入了“新生代”时期,而新生代农民工较传统农民工而言意指那些生于农村,源于农村,但是却并未过多经历农业生产劳动,这样的一群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相对于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着相较传统农民工显著的优势,他们向往城市,却由于户籍、居住条件等因素无法在城市里寻求自己的一个“位置”,难以融入城市的生活。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虽源于农村但是却脱离农村,向往城市但是却无法融入城市,他们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则更具不稳定性。由此,也容易产生引发法律问题的心理和行为。

    3? 提升农名工法律素养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农民工教育文化水平

    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水平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提升就业竞争力,且据调查数据显示,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与其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提升法律素养的根本,首先是要提升受教育程度,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但与数量逐年递增的大学毕业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241万人,但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仅占11.1%,如此看来,建立健全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农民工教育文化水平是必然之举。各级政府可以针对农民工多样化实用性的发展需求,成立农民工职业学校,加大力度推广职业教育,同时积极开展诸如思想教育等专业的理论性教育。另外,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开展多样性的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等,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受教育方式,从而从源头上提升农民工各方面素养。

    3.2?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向农民工群体普及法律,要求其知法守法的前提,是要让其相信法律,对法律有信念感。因此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农名工法律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农村社会因历史因素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任然保留着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社会模式,因此帮助其树立法律意识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其对法律产生信任感。具体来说首先,要加强法制政府的建设,严格执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避免利益化执法,杜绝吃拿卡要,踢皮球等不当的执法现象发生,对于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仲裁、诉讼的案件,要考虑到农民工经济压力,以及讨薪难这一社会现象,适当的开辟此类案件的专属通道,缩短诉讼时间,降低诉讼成本。其次,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得随意撤消变更行政决定,影响人民信赖利益。最后,要有效落实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大众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执法透明度,坚决避免熟人案,金钱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

    3.3?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针对新生代的农民工,要积极开展新形式多样化的普法宣传,避免以往的条幅式,口号式的老式宣传方式。过去的宣传方式,大多局限于让农民工群体了解法律条文,但真正到了实践运用上仍无所适从,因此可以积极推进“参与式”的法制宣传,例如,法院在审理与农民工相关的案件时,相关部门可组织农民工集体观看,比起大众普法宣传,切身的旁听案件更有利于提升法律素养。但考虑到农民工群体大部分集中在企业工厂,缺乏时间和条件参与法院旁听,因此企业也要承担起普法宣传的任务,可以定期有组织的开展法律培训,分享在城市生活中习得的法律经验。使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法律途径解决。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可以建立网络法律服务平台,效仿值班律师制度,定期抽调专业人士通过网络平台线上普法,回答法律问题,让农民工群体切实的感受到法律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这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跳楼讨薪”等现象的发生频率,从根本上提升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素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公民法律素养的提升是不可少的。针对农民工群体法律素养问题的探讨与策略探究,更应引起相关主体的重视。然而法律素养的提升并不是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还需要各界社会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以期在不断促进农民工的法律素养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深入推進和依法治国的全面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杨凯涵.我国农民法律意识薄弱问题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19(10):43-44.

    [2] 陈云翔.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法律素养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9):73-74

    [3] 张秀芹.论农民工法律素养的提升[J].人民论坛,2013(5):228-229.

    (编辑:李丹)

相关文章!
  • 三种消毒剂对池塘养殖水中细菌

    黎建斌 陈福艳 李大列 农林生摘要:为筛选高效、广谱、低药残的水体消毒剂,研究了三种消毒剂对池塘养殖水中细菌的杀灭效果。清塘后,对养

  • 泸水县生猪养殖中药品安全使用

    祝波付+钏志永+波文英+马文张摘要:调查了泸水县100户生猪养殖户的药品使用情况。结果表明,62%的养殖户能够按照药品的休药期(停药期)之

  • 枣树结果的新途径

    汪景彦 李敏 袁继存枣树原产我国,栽培历史约有7 000年。目前,我国枣栽培面积近200万公顷,占果树第三位,总产量达750多万吨,占果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