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普类图书的人文意蕴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尔夫红宝书》一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尝试从可读性、趣味性、读者与作者互动和图书个性魅力等方面,指出当前体育科普类图书存在的诸多不足,分析《高尔夫红宝书》的诸多成功经验和独到之处,并尝试为当前体育科普类图书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科普类;图书;人文意蕴;《高尔夫红宝书》
【作者单位】李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哈维·彭尼克是美国高尔夫界久负盛名的功勋教练,被各界人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教练。他从8岁起开始自己的高尔夫职业生涯,从得克萨斯州奥斯丁乡村俱乐部的一名普通球童做起,此后80余年间再未离开过高尔夫。执教30年间,无数高尔夫精英人才出自他的门下,他深受各界的推崇和赞誉。1995年,哈维·彭尼克安然辞世。2014年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高尔夫红宝书》,就是根据哈维·彭尼克执教生涯和传奇经历撰写的一本高尔夫教学专著。本书的译者崔志强先生是我国高尔夫界的资深人士和著名学者。
《高尔夫红宝书》虽然是一本高尔夫教学专著,但是无论在遣词造句、文字表达,还是教学方式选取上,都与同类的体育科普类图书有着很大不同,呈现出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本书一改教材类图书理论高深、语言生涩和受众面窄等诸多不足,给人一种微风拂面的亲切感。本书采取笔记体裁,共分为300节,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和内容,文字通俗、语言生动,将诸多高深的高尔夫理论化作浅显易懂的平实语言,实在是一本高尔夫教学的上乘之作。同时,该书在著作出版发行中表现出的诸多特点,也为同类的体育科普类图书出版发行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一、体育科普类图书应该凸显可读性和趣味性
当前,随着全民体育意识的提升和全民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科普类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体育科普类图书市场十分活跃。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当前的很多体育科普类图书,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此类图书的理论比重过大,而可读性和趣味性不足。读者随手打开一本体育科普类著作,常会被里面浩如烟海的体育名词和术语吓到,辨不清方向。这些体育著作对体育专业人士尚可,但对于那些初学者或者爱好者来讲,往往可读性不强。一些出版企业也意识到了此类问题,它们通过增加彩色插图、创新装帧样式等方式尽可能地冲淡图书的理论气息,但是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高尔夫红宝书》却在这一点上实现了自己的突破。本书在保持高尔夫教学的专业性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凸显了趣味性和可读性。首先在书名的选择上,该书使用了“红宝书”这一词汇,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给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和权威感。“红宝书”是中国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特定词汇,在几代人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曾经代表着无上的权威,同时也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很多读者一看到书名,就很容易被其所吸引。同时,在独立章节的设计上,此书也有与众不同之处。《高尔夫红宝书》虽然作为一本高尔夫教学专著,但是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并不遵循传统教材的路径,没有采取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分为几章,各章下面又分为各节的这种排列格式,而是从头至尾都是一字排开的,看似有很大的随机性,但是内容选取和把握却十分精准。该书从高尔夫学习的准备阶段到初始阶段,再到晋级阶段,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使读者仿佛在高尔夫的宫殿里漫步,收获很大却不觉枯燥。此外,《高尔夫红宝书》里包含了大量的实例,这些实例都是真人真事,甚至也包括一些知名人士的学习经历。通过这些实例的列举,读者既可以形象直观地了解很多高尔夫专业知识,也可以了解这些知名人士学习高尔夫过程中出过的糗事、失误等,其中的很多细节、很多趣事让读者忍俊不禁,也让读者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这些内容对高尔夫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体育科普类图书应该注重作者和读者的交流
当前,很多体育科普类图书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图书作者始终占据传播的主导地位。很多图书无论在内容选择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是自说自话,多以专家的口吻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给出的结论和方法也大多不容置疑。这固然让作品显得更加科学严谨,可是也因此让读者觉得与作者仿佛相隔万里,产生了疏离感和隔阂感。产生这种的情况原因在于,很多体育科普类图书的作者都是专家学者,理论功底大于实践能力,一些作者长时间从事体育研究,深入一线进行实际教学的经验少之又少,导致此类图书理论性强,对读者的内心需求感知不强烈,使作者与读者处于两条平行线上,无法产生共鸣。
《高尔夫红宝书》在这一点上,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有自己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本书的正文之前,译者特意添加了大段的导言。在这一部分,译者着重对作者哈维·彭尼克的职业生涯、个人成就和风格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让读者迅速消除了对一本外国译著的陌生感,在了解作者职业成就的同时,也对书中的诸多内容产生了较大的认同感。同时,该书通过对很多高尔夫业界的杰出人士和社会知名人士的自述实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上,对哈维·彭尼克的个人成就和教学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凸显了作者在高尔夫教育界的地位,进一步增加了读者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同时,本书的作者哈维·彭尼克是一位长期耕耘在高尔夫教育第一线的资深教练,对高尔夫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在这本专著中,作者更容易站在读者的角度上,从读者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欲望入手,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增加教学难度。同时,作者对高尔夫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常见的问题和普遍性疑问都进行了重点解答,很容易与读者发生共鸣,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独特用心,使读者与作者远隔时空界限,仍然能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三、体育科普类图书应该彰显个性魅力和人文气息
当前,很多出版企业存在明显的“跟风出版”倾向。在图书出版发行上,一些出版企业不注重苦练内容,而是随大流、赶时髦。一旦图书市场上出现畅销图书,这些企业往往就会群起而效仿,根本不注重图书自身风格特点的打造,使自己的图书产品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最终使图书湮没在众多同类图书之中。
在这一点上,《高尔夫红宝书》一书同样有着自己的闪光之处。该书无论在装帧设计、还是内容选取,以及文字把握上,都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和人文气息,使本书一度超越了科普类专著的界限,更带有文学作品的诸多特点,给读者带来宝贵高尔夫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振奋和感染。这种个性魅力,首先来自书的装帧设计。全书采取仿古式的设计风格,封面以醒目的红色为主体,契合了“红宝书”这一主题,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该书在封面的中间部分,加入了复古的黑白色照片,让整本书散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同时,全书的一大亮点在于每个小节的题目上。作者在题目拟定上,没有采取千篇一律的风格,而是根据每个小节的内容重点,拟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本书的第21节的题目就叫作“试球杆”,言简意赅,充满悬念,很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23节的题目叫作“怎样知道你的目标方向”,直入主题,且通俗易懂,让读者查阅起来更加方便。此外,在内容的遣词造句上,本书也仍然特立独行。《高尔夫红宝书》一书没有沿袭同类科普类图书的一贯特点,在文字表达上采用了人性化、趣味化的语言。读者阅读此书的时候,仿佛在翻看一位邻家老伯的日记,这日记里不光保留着作者80余年执教高尔夫的经验和诸多秘诀,更包含了他从事高尔夫教育过程中积累的诸多快乐、感伤和思索。读者从中不仅可以学到很多高尔夫理论实践知识,更能通过点点滴滴的文章内容,感受到作者倾注在全书中的心血和
精力。
总而言之,《高尔夫红宝书》是一本为数不多的优秀体育教学专著,它的特点和成功来自各个方面,体现在各个细节上。出版企业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读者内心需求的科学研判,使得此书的诸多优势与读者的内心需求实现了同频共振,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激发了他们的共鸣,并通过该书深厚的人文意蕴,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高尔夫学习的良好氛围。
[1]许方龙,刘利,刘娟. 高校高尔夫教学中践行全人教育思想的探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4).
[2]李丹. 高校高尔夫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问题初探[J]. 当代体育科技,2014(15).
[3]杨艳红. 高尔夫教育研究综述[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6).
[4]黄登峰,陈才发,郑玉忠. 美英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研究及其启示[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