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电视主持人风格的重塑

李斌
风格,电视主持人的看家本领。传统媒体语境下对主持人风格的界定多半局限在电视栏目、节目的范畴内,将电视栏目、节目中主持人的表现作为其风格的重要载体。但随着当下媒体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语境逐渐为新媒体语境代替,主持人风格的塑型、认同与维护方式都发生变化。如不正视这种变化,就会对电视主持人风格产生误识。
从电视到网络:扩大的风格载体
传统媒体语境下,电视与主持人风格的关系非常紧密。电视栏目、节目的风格决定了主持人的风格,栏目、节目的风格化也为主持人风格化提供基础。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幸运52》《开心辞典》到地方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开心100》《农门阵》等一大批风格化的电视栏目塑造了一批有风格的主持人。《一丹话题》与沉稳的敬一丹,《东方时空》与冷峻、睿智的白岩松,《鲁豫有约》与邻家女孩般的鲁豫,《看见》与敏感尖锐的柴静,他们鲜明的个性和优秀的内在气质,感染启迪着观众的心灵,让人过目不忘。
在电视成为主持人风格唯一载体的概念下,栏目、节目中的“台上”表现时间就成为主持人风格塑型的唯一时间。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体的概念逐步放大。媒介环境、媒介生态的概念不断延展我们对于媒体的理解。电视主持人不再只是生活在电视里,而是生活在包括电视在内的多种媒体构成的语境中。电视的载体发生改变,其本身也可作为一种新的内容被装置在网络的载体上,这就出现了“载体”的载体的变化,主持人所面对的空间也随之广阔起来。在这种语境下,包括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开始共享一个平台,泛在性的平台消融了原先媒体之间的沟壑,客厅观众也转化为各种媒体介质的受众,主持人的风格也就不再只依恃电视一个载体。主持人风格既与他主持的“台上”节目紧密联系,也同节目之外的广阔媒体空间下的“场外”活动关系紧密。他们主持的电视节目一旦传播到网络上,所面对的就不只是客厅观众,而成了所处空间更为多样的网络观众、手机观众。因此主持人的风格也就在主持人走下台后又在拉开的另一种“节目”的序幕中通过手机、网络等各种媒介载体,以自我展示或他我展示的方式继续成型。主持之外,风格仍在延续,主持人还在主持节目,主持他人的节目和主持自己的生活都成为风格形成的重要过程。主持人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媒体设置的全景环境中,所有人都可看见他,他也可通过各种方式让别人看见或者在不知不觉间被曝光。曾在传统媒体语境下被固化的主持人风格正在这种全景注视和曝光下解体、扩散,如同变化的星云。
当前主持人风格就在这样变化着的新媒体环境下生成,它不能脱离也不可能脱离这种环境。主持人风格和媒体的关系并不只局限于风格和电视的关系,而是风格和包括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的关系,主持人风格的成型、评价、认同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既要正视这种语境的变化,也要了解对主持人风格成型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受众的审美心理。
接收而不接受:变化的风格审美
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受众,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媒介会影响和建构自己的一批忠实受众。新媒体环境下,这批受众呈现之前未有的认知、结构、审美的复杂性,如文化层次的提升、表达欲望的喷发、对各类主持风格识见性的增广,为主持人风格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在这种环境下,电视主持人风格成为由各种媒体报道、各种媒体介质以及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产生的评论和看法组成的综合的舆论环境的产物。新媒体的延宕效应与反馈功能扩大了主持人风格的形成过程,拓宽了主持人风格的形成渠道,也加快了主持人风格的形成速度。只有通过合适的传播在受众头脑中进行风格定型,主持人风格才算真正形成。而完成这一任务,单靠电视这种单一的媒介是不够的。主持人风格传播得越广,其完善程度与约束程度就越大,就越易帮助主持人成长与拓展节目的知名度。因此主持人风格的型塑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环境,而不能只是单一的电视环境。
媒介传播学者梅洛维茨曾将电子媒介造成的不同环境比喻为“前台”和“后台”,随着新媒体的来临,主持人面对的环境也开始呈现“传统客厅”与“网络”的双重性。对于不同环境下的主持风格,人们的认同发生了异变。对于通过网络传播的电视主持人风格的要求明显低于通过有线网传播的“客厅主持人”,这是因为网络收看环境是个人的,而客厅收看是集体的。吴宗宪的“毒舌”节目最先通过网络传到千家万户,网民在网络收看时齐声叫好,但放在电视上就被人批评。这就是新媒体造成的多重传播渠道对风格审美与认知的影响。同样的风格,在不同的媒体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传统媒体语境下,由于接收媒体渠道的稀少,受众易为稍显突出的风格打动,进而承认这就是一种风格。随着受众的选择权加大,多样化主持风格被接纳的可能性也加大,这也为电视主持人进入网络和网络主持人进入电视提供了平台,主持人主持的介质的多元化也催生了更为多元的主持风格,加大了主持人之间的竞争。反过来,媒介渠道影响着受众可以选择的风格的数量和质量,新媒体的到来扩大了受众对于各种风格的认识,在各种各样新鲜、激烈的主持风格的“接收”中,受众反而不太容易“接受”一些主持人自认为出奇的风格。新媒体消除了风格的新奇性,使得原先优异、出奇的风格开始平庸、平淡,这也对主持人风格的更新提出了要求。
受众不再只有传统媒体环境下单一的认知主持人风格的渠道——电视,而开始有了更多元的渠道了解主持人的背景与生活故事。主持人风格既和他主持的节目紧密联系,也和他的生活风格紧密联系。生活风格和节目风格并非没有关系,性格难以长久隐藏,必然会随时显现,有些即使显现在节目之外,也会对节目产生影响。一个风格深受喜爱的主持人到了台下,也许就在微博、微信中暴露了迥异的风格形态。虽然新媒体环境塑造出主持人自我表现和为他人认识的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为风格的分裂提供可能。如有些主持人在博客中的发言过分体现“私人情绪”,乃至谩骂网民、爆粗口,与台上的表现大相径庭,这完全可影响他主持风格的大众认同。他即使在主持上很有风格,也在这时候变得没有风格,或称问题风格。主持人风格也面临很多挑战与矛盾,其中最主要的是集体风格与个人风格的矛盾、公共代言与自我表达的矛盾、公开展现与私我流露的矛盾、自我遮蔽与公众曝光的矛盾。因此,风格不再牢不可破,不再是贴上标签的恒久物,在一夜之间崩塌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只有在各种媒体映射下表里如一与完整的主持人风格,才能真正得到受众认可。
在变与不变中重塑风格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风格的变化,也要坚守一些“不变”,这才是重塑电视主持人风格的正途。
时代在变化,主持人也必须应时而变。个人风格比较固定,但也非一成不变。哲学上说变和不变都是相对的,很多成功的主持人的风格都在不断微调。有些主持人跨界到不同节目,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如央视原主持人李咏就不断尝试改变原有的娱乐主持风格,他的《幸运52》《非常6+1》非常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对原有风格的破除也是新型风格的确立。主持人自身也要积极向新媒体拓展主持空间,为自己主持风格的认同寻找更为广阔的受众支持。同时,也要积极利用书籍、网络、电影、微博等媒介渠道扩大自己的正影响,用打造文化品牌的视野塑造、传播自己独特的魅力。
从传播流程来看,主持人是真正的喉舌,媒体的宣传内容要靠主持人传递,媒体的言论要靠他来表达。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依然要牢记自己作为先进文化引导者代表人民发声的职责。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基础,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服务。还有一个不变,就是主持人要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构成主持人风格的因素是多样的,个性、人品、修养、激情、真诚、亲和力等,但对于作为公众人物的主持人来说,尤需强调的是真诚。白岩松说过,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真诚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没什么能生造出的风格,只有发自内心的才是最好的。那些试图用光鲜节目隐藏真实性格、以业务精湛的借口为私底下乱发言、私人生活混乱开脱的主持人都应注意保持自己在台上和台下、电视和网络上表里如一的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内心要真诚。就像主持了十几年少儿节目的鞠萍,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屏幕上,她一般只穿布鞋、布衫、运动装,不烫发,为的就是在任何场合,都能传递给喜爱她的受众一份真诚。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主持人风格既不能忘本弃原,也不能拘泥不变,视受众需求于不顾,而应在媒体变化和风格坚守间保持平衡,应时而变、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建立、维护和延续自己的主持风格。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
栏目责编:曾 鸣
相关文章!
  • 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广告发展策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互动性打破了传统媒介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实现了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本文在分析互动广告的传播特点基础

  • 从东闾圣母像的变迁看跨文化传

    王国庆<br />
    【摘 要】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通过利用符号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来实现信息的传递,文化的差异会导致同一符号的

  •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摘要】中国传统招幌是古代商家销售的行业标识,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精髓,其色彩艳丽、寓意新颖,融雕刻、书法和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