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银鲑盐碱地地下水工厂化养成技术
孟祥科 蒋万钊 崔建辉 隋凯港 胡金凯 董洁 刘萌萌
太平洋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又名银大麻哈鱼,生长在北太平洋水系,鱼肉鲜桔红色,营养价值高,食用口感好,是三文鱼中上乘的品种。东营艾格蓝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院合作,通过为期一年多的养殖探索,成功利用当地的盐碱地地下水实现了银鲑鱼的工厂化养殖,成鱼达到上市规格。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1养殖设施及苗种
1.1水源情况
淡水井2口,井深610 m左右,盐度2‰,卤水井2口,井深120 m,盐度28‰,井水经锰砂过滤去除铁锰和泥沙,再经自动调盐系统调和成盐度5‰~10‰补充进养殖系统,日补水量约5%。
1.2养殖车间
配套有跑道式双循环水系统,系统8个槽道,每个250 m3水体,总养殖水体2 000 m3,采用上下双循环处理,上层80%水体循环,下层20%水体循环。循环系统安装有净化装置,包括:微滤机,紫外灯,臭氧柜,生物滤池,浮珠过滤器等。车间安装有自动投喂系统及水质自动化监控系统。
养殖车间还配套制冷系统,夏季高温通过开启制冷机调节水温在合理范围;配套供氧系统,使用纯氧供氧保证高密度养殖需求,同时养殖池布置有紧急增氧的纳米气石以保证养殖安全;配套发电机一台,以备停电时启动,维持设备正常运行。
1.3鱼苗来源及放养
养殖鱼苗购自辽宁本溪,采用活鱼车运输,使用车载纯氧罐充氧,运输过程中溶氧保持8.5 mg/L以上,运输密度约100 kg/m3,运输时间约10 h。苗种到达后,放养于养殖罐中,养殖初始密度7 kg/m3,运输成活率99%,初始均重70g,体长14~16 cm,规格均匀,活力强。
2养殖管理
2.1饵料投喂
银鲑饲料为北京汉业鲑鳟鱼专用饲料(粗蛋白42%~44%,粗脂肪20%~22%)。初始投喂饲料粒径为3 mm,日投喂8次,日投喂率约占体重的3%~4%;银鲑体重长至0.5 kg以后,饲料粒径改为6 mm,投喂次数调整至日投喂5次,日投喂率约占体重的2%~3%;体重1 kg以后,饲料粒径改为8 mm,投喂次数调整至日投喂3次,日投喂率约占体重的1%~2%。饲料投喂使用全自动投饵机投喂,每日观察银鲑的摄食状况及活动情况,根据抢食状态调整投喂量。
2.2水质管理
养殖用水盐度控制在5‰~10‰,保证鲑鱼最适生长盐度。根据地下水高碱度的特点,通过适量补充新水,系统循环水充分曝气,调整碳酸盐平衡体系,保持水体中游离二氧化碳浓度在10 mg/L左右,控制pH在7~8。每周定期检测氨氮、亚硝酸盐、COD、碱度、pH等指标(如表1)。养殖水温、溶氧通过自动探头检测反馈实时数据至终端电脑。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的重要环节,应多加重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光照调节
鲑鱼对光照非常敏感,在工厂化养殖中应将LED灯照射的范围只覆盖投饵机抛洒区域,使光线满足银鲑摄食需要,而在其摄食完毕后游到光线偏暗的水域悬停休息;光照周期对鲑鱼的性腺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养成期通过模拟自然界鲑鱼由春季至夏季入海的状态不断增加日照时间,以延长性腺发育启动时间,防止性早熟。
2.4 称重测标与筛选分级养殖
成鱼养殖期间每个月称重测标一次,记录生长数据,分析生长状况,如图2所示的银鲑鱼生长曲线,从70 g到2 500 g大约要13个月的养殖时间,1 500 g左右出现生长拐点,达到该规格之前呈现加速生长的状态,1 500 g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养殖期间需根据个体间的规格分化状况倒池,进行大小鱼的分级养殖,保持同一养殖池中鱼规格均匀,避免小鱼在池中处于胁迫状态影响生长,以及调整飼料规格进行差异化投喂。
2.5疾病防治
银鲑成品以生食为主,故而在病害方面要更加注重预防。银鲑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易因投喂量过大、肠胃负载较重而出现肠炎病,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等益生菌以改善肠道消化,调整肠道微生物菌群,同时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适当增加投喂次数,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养殖期间应定期使用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体环境良好,同时对车间工作人员采取每日上岗前消毒,对地面每日喷雾消毒等措施以尽量避免外来病菌被带入养殖车间。
3养殖结果
经过1年多的养殖管理,银鲑鱼平均体重达到2.5 kg,成活率94%,实现收入约90万元。通过对银鲑鱼成鱼养殖的摸索,逐步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养殖轮作模式,实现银鲑鱼的不间断批量化生产。
4小结
养殖鲑鱼的最适温度为14~17 ℃,养殖车间构建时需重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结合温控设备及水源情况,做好夏冬两季的保温隔热节能降耗,减少养殖费用。
本地区地下卤水中钙镁离子浓度分别达到1 240 mg/L与7 030 mg/L,属高硬度地下水,而地下淡水硬度较低,可通过地下卤水与淡水勾兑可控制硬度。
采用工厂化循环水模式,可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排出的养殖费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生产力高,通过沉淀等措施处理后,可为水生植物提供足量的碳源,也可以用来养殖广盐性鱼虾类。
(收稿日期:2018-09-05)《河北渔业》2018年第10期(总第298期)○增殖与养殖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