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王爱丽

    摘 要:现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有力地推动了各学科的教学。基于此,用实际教学案例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氛围;情感价值观;有效情境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于单一而枯燥的事物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相反,对于那些直观的事物、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更为感兴趣。这些都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并能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从而开展一系列主动探究活动。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单一的语言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教学氛围更加愉悦、活泼,这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深受学生的喜爱,从而能够激起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与积极的学习行为,我们的教学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走进丽江》一课时,课前播放云南丽江宣传片视频导入,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结合课文内容,在一张张优美的图片和悠扬的纳西古乐中,学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丽江这一片的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享受美景音乐带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进而上升至心灵上的绝美感受。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重难点。“一根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除了板书之外没有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展示文本的重难点,对重难点练习强度也不够,因此随之而来的感情升华也有一定局限。在《梅兰芳》一课中,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赞叹:“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不仅是丰子恺对著名京剧艺术家的最高赞美,也是我们对梅兰芳的最高爱戴和敬意,应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升华,在升华中抒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反复出示“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这一幻灯片,在重点过渡段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梅兰芳炽热的爱国情怀和我们对他的热爱。通过对重难点的再现,强化了重难点的练习,自然而然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段,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来让学生享受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但是由于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他们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处于低级阶段,同时由于受自身知识与生活的影响,使得学生并无法深入文本,透过文字来达到真正的理解、熏陶与审美。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所难以解决的这一问题。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散文时,单纯地从文字上学生是无法真正感受桂林山水的特点,无法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桂木山与水的特点,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优美壮丽的桂林山水风景图,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并配以优雅动听的音乐。这样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与清幽的音乐中感受到漓江水之静、清、绿,桂林山之奇、秀、险,让学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这样将文字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带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内心对桂林山水的热爱,让学生真正地游览一回桂林,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行阅读,同时可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目的。

    四、有利于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加上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积累少,而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更别提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例如《大熊猫》一课是说明文,主要讲了大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及爱吃的食物,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授课过程中通过出示图片,让孩子们感知大熊猫的憨态可掬,出示大熊猫的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大熊猫被誉为“国宝”的珍贵,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爱护之情,并在结尾出示一首小诗《赴台的大熊猫,请听我说》,赋予大熊猫“和平使者”的含义,激发学生保护珍稀动物以及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期盼。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勃勃生机,一改往日枯燥无味、机械而被动的教学模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动机,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使得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享受了学习的乐趣,达到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從而有效地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进程,开创了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

    程媛媛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不再以传统的应试教学为标准,而转向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

    周艳飞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立足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要求老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