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盖五四运动本有广狭两义,一般所谓狭义的五四运动即指1919年的学生运动,而广义的五四运动,常与新文化运动同义,有更宽的上下时限。通常单说新文化运动时,不致与五四学生运动相混;但若说五四运动,则又常指代新文化运动。甚或可以说,五四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标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会合的历史运动”,也是一个有中心主旨并自具体相的运动。一个同质性的五四形象,既是在无意中形成,也包括时人和后人的构建。从相对宏观的视角观察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关联,探索后者究竟是外来冲击的反应还是自我的觉醒,并考察民初新旧之争怎样发展为向“文化”开战、一体两面的正本清源努力如何兼容破坏与建设,以及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互影響等面相,进而从后五四时代的认知去检视新文化运动的遗产,可以看出五四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识。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作者:罗志田)
相关文章!
  • 京官社交网络与盛清政治

    有清一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政治精英最重要的聚集地,由此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官员群体——京官。很多京官出身科甲,甚至起家词馆,多有文名

  • “资本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生

    虽然各类工具书在介绍“资本主义”概念时都直接将其表征的经济生产方式至少追溯到15、16世紀,但事实上,该词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零星出现

  • 村落和进化

    在从平等的部落社会向分化的酋邦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村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关键的行为主体。狩猎—采集游团规模小,人口稀少,并且都是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