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的演进与特征研究
【摘 要】 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和产业基础的发展,为期货交易所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中国交易所自晚清萌芽到民国正式设立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最后关停,期间经历了几十年的兴衰演变。与之相应的近代中国期货市场也经历着命运多舛的过程,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研究近代中国交易所的演进与近代期货市场的形成对当代期货市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交易所 期货市场 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和租界的成立为近代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体制引生了经济领域独特的经济体制,中国近代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一、近代中国交易所的演进与近代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外商在中国开办的交易所。1891年英国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了上海洋商股票掮客公会,又被称为上海股份公所,主要业务是买卖外国股票,已经具有交易所的雏形。1905年,按照香港政府的股份有限公司条例,正式开设了上海众业公所,也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该所成立后将原来的上海股份公所并入该所经营。抗日战争爆发后,该所一度限于停顿。1918年,由日本人创建的上海取引所也曾开展期货交易,1927 年宣告停业。
(二)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雏形形成时期。1914年,经农商部批准成立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在证券现期与定期交易的同时,各种物业同业公会也相继成立。上海机器面粉工会还成立了面粉交易所,进行机制面粉的现货与期货交易。上海金业工会组织黄金现货与期货交易。同业工会时期的各种交易所的成立且都具有相对成熟的交易规则,此时,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雏形已经出现。
(三)期货交易所的形成时期。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率先开业。1919年6月,虞洽卿等人筹划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获得批准,并允许经营证券和物品期货。它的规范的章程与制度为后来各个交易所的建立提供了榜样,不仅如此,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在维护当时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抵制外国金融的侵略方面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20年,上海股票商业工会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随着不断的兼并发展,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民族交易所。
(四)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地的交易所成立之后,盈利颇丰,这极大地刺激了投机商开办交易所的热情。这股办交易所的狂潮,史称“民十信交风潮”。1929年,南京政府正式颁布了《交易所法》,1930年,又颁布《交易所施行细则》,这对于维护期货市场的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抗战爆发后,上海租界免遭战火影响,成为投机客狂欢的“孤岛”,证券交易所由十几家激增至70多家。抗战结束后,证券、物品交易又逐渐走上正轨,1946年9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有证券和物品两个交易市场,经纪人曾达到230多人。这时许多期货交易所开展了延期交割业务,实际上是期货交易,这就极大地刺激了证券交易,吸引了大量的社会游资。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开始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着手取缔和关闭投机盛行的期货交易市场。1952年7月,近代中国大陆最后一家交易所——天津证券交易所宣告停業,近代中国期货市场从起在大陆消失。
二、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的特征
第一,期货交易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本着与洋争利的思想筹办交易所,但是内心的民族自强性心理也是重要因素。北洋政府甚至公布法规禁止外国人进入交易所从事期货经纪业务,这使得近代期货交易所带有浓厚的民族特性。
第二,期货交易所是一种盈利性经营公司。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的股东投资设立交易所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因为办期货交易所的获利颇丰,出现了“民十信交风潮”。这与当代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实行的非营利性服务组织会员制还是有很大区别,这在客观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是投机的产物。
第三,期货交易所实行双轨经营体制,即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并行运作。由于远期合约交易仍属于现货交易范畴,故近代中国期货交易所在经营上始终保持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并行运作的经营体制。
三、经验及教训
近代中国期货市场与期货交易苏的出现、发展与消亡,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政府要加快期货立法的步伐,用法律的手段去约束和规范期货市场。用法律的形式控制风险,对场外衍生品进行适时的监督,保证我国期货市场行驶在有序的轨道上。
(二)从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国家的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中汲取有用经验。当今的世界不再像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我国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欧美先进的期货市场经验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实为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找到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期货市场。
(三)要正确对待期货市场中的投机。投机者的存在对提高期货合约的流动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带动期货市场的繁荣。但是过度的投机则会产生操纵市场等不良行为,政府以及期货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参与期货交易人员的素质考核以及社会道德教育,净化期货市场风气。
(四)加强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近代中国由于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的期货市场十分封闭,不允许外国人参与中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期货市场仍然是不够开放,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此阶段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带有应对挑战的意味,同时也符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通过提高外资参与度,这样既可以缓解外部压力,也可以增加竞争机制,适应全球化与提高国内金融业潜能。
【参考文献】
[1] 张春廷.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民国时期)[J].证券市场导报,2001(05):45-52.
[2] 宋承国. 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朱荫贵.“孤岛”时期的上海众业公所[J].民国档案,2004(01):86-94.
[4] 刘兆柏.简论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106-107.
作者简介:武磊(1995—),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