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主观类题型解答方法例谈
程媛
【内容摘要】当下一些学生在解答主观类题型时通常存在两类问题,一是回答问题不全面或者答题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二是语言组织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不使用学科术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分析与解答主观类题型的方法,通过分析设问类型,准确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予以恰当地语言表述,来提高学生解答主观类题型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思想品德 主观类题型 设问类型 语言表述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中考改革的深入,主观类题型日益增多,分值有较大提高。主观类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些学生对于主观类题型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不知所措,回答问题不全面,或者答题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同时,在组织答案时,又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不使用学科术语等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解答主观类题型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欠缺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那如何才能找到解答主观类题型的金钥匙,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水平呢?
【例1】小明上网时看到有关家乡的新闻,内容如下:
新闻一:2014年安徽民生工程项目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继续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征集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对调查问卷汇总梳理、深入论证,提请省委、省政府研究最终确定2014年民生工程项目。
(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
【例2】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1
漫画2
(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
(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例3】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里出现了“手机族”,朗朗的读书声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学生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是“彩铃”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学生上课期间发短信。对此,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某学生的言行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看出,主观类题型的设问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设问中探究其规律,一般来说,主观类题型的设问大概有“为什么”型、“怎么做”型、“说明”型、“认识”型四种类型。
“为什么”型设问,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体现“前因性”,如“原因”;二是体现“后果性”,如【例1】中“(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类型词有“原因”、“某做法说明的道理”等。
“反映”型设问,如【例2】“(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类型词有“反映了”、“说明了”等。
“怎么做”型设问,如【例2】中“(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体现这种设问的类型词有“如何”、“怎样”、“建议”、“途径”、“措施”、“启示”等。
“认识型”设问,【例3】“材料中某学生的言行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词语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谈感想”、“谈看法”等。
设问类型不同,分析问题及解答的角度就不一样。
“为什么型”设问,是探索事物因果联系,揭示事物地位、作用、意义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强调这是“行为人”的职责。如【例1】中“(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明确指出行为人是政府,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就要强调政府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以及党的地位、性质、宗旨等。
“反映”型设问,类型词多为“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但它们本质上都属于“是什么”的思维形式,这类问题关键是将感性材料理性化,实现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在组织答案时,采用现象+本质的方式。【例2】“(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一些未成年人没有做到珍爱生命,缺乏自我保护(或安全)意识。
“怎么做”型设问,解答这类问题关键要抓住主体,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一般有几个实施者,组织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而我们平时的题型中考查较多的实施主体有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例2】中“(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实施主体是个人,再联系材料,结合书本,就不难解答出答案。
“认识”型设问,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逐步深入,进行全面而深刻地思考与分析。“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等。“怎么做”,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进一步”、“我们应继续”;如果是错误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是”。
综上,在指导学生解答主观类题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设问中分析设问类型,根据不同的设问类型,分析设问内涵,从而准确地分析及解答问题,做到准确、全面、规范答题。其次,使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言组织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回答不使用学科术语等问题,在组合字答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述要使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
在回答问题时,要使用体现所学科目的学科术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熟读教材,识记掌握教材中的学科术语、观点和概念等;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新闻报道和相关课外书籍,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给学生布置与书本知识相配套的练习,进行语言表述的训练。
二、表述语言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学生在进行表述答案时,要锤炼语言,尽量做到语言简练、意思准确完整;切忌长篇累牍,杂乱无章,语言繁琐。对于不同的设问类型,表述时应结合相应的常规用语来表现。如在“为什么”型设问中,在回答主体某个行为产生的意义时,往往用“有利于”、“有助于”的表述方式;若是不良的行为后果,则会运用“不利于”、“违背了”等语言表达。而这些表述的常规用语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如可通过课后的书面练习,也可以通过在课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表述答案要做到条理清晰。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观类题型,答案一般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在表述时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为了增强表述的条理性,可让学生通过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或运用编序号的方式来增强表述的直观性和条理性。
三、表述语言要联系材料,结合书本,回归生活
背景材料往往规定、提示了表述的角度,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围绕背景材料把握好表述角度,只是大量摘抄书本知识,这样的表述容易导致文不对题,内容空洞,没有说服力。也有一些学生仅围绕背景材料,脱离书本理论,这样只是看到了问题表面的现象,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答案会过于肤浅。学生在表述答案时既要做到联系背景材料,又要做到结合书本理论。
综上所述,解答主观类问题,要做到从设问中准确分析设问类型,依据相应的设问类型,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同时,在表述答案时,力求做到使用学科术语,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联系背景材料,结合书本,回归生活。这样,就拥有了解答主观类问题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曾祥杰.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新课程导学》,2012年19期.
[2] 张毅. 浅析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答题技巧,《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3期.
[3] 张化利. 破解政治主观题失分陷阱的金钥匙,《课外阅读(中旬)》,2011年11期.
[4] 梁雪安. 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解题突破,《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09年7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
【内容摘要】当下一些学生在解答主观类题型时通常存在两类问题,一是回答问题不全面或者答题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二是语言组织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不使用学科术语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掌握分析与解答主观类题型的方法,通过分析设问类型,准确对问题进行分析以及予以恰当地语言表述,来提高学生解答主观类题型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思想品德 主观类题型 设问类型 语言表述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中考改革的深入,主观类题型日益增多,分值有较大提高。主观类题型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些学生对于主观类题型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具体表现为不知所措,回答问题不全面,或者答题不着边际,答不上要点;同时,在组织答案时,又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不使用学科术语等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解答主观类题型的方法和技能,以及欠缺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那如何才能找到解答主观类题型的金钥匙,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水平呢?
【例1】小明上网时看到有关家乡的新闻,内容如下:
新闻一:2014年安徽民生工程项目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继续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征集活动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对调查问卷汇总梳理、深入论证,提请省委、省政府研究最终确定2014年民生工程项目。
(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
【例2】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1
漫画2
(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
(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例3】随着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里出现了“手机族”,朗朗的读书声中经常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学生对手机的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你是“彩铃”的,我就要“拍照”的,更有学生上课期间发短信。对此,学生议论纷纷,有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花点钱享受也是应该的。”
材料中某学生的言行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看出,主观类题型的设问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设问中探究其规律,一般来说,主观类题型的设问大概有“为什么”型、“怎么做”型、“说明”型、“认识”型四种类型。
“为什么”型设问,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体现“前因性”,如“原因”;二是体现“后果性”,如【例1】中“(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类型词有“原因”、“某做法说明的道理”等。
“反映”型设问,如【例2】“(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类型词有“反映了”、“说明了”等。
“怎么做”型设问,如【例2】中“(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体现这种设问的类型词有“如何”、“怎样”、“建议”、“途径”、“措施”、“启示”等。
“认识型”设问,【例3】“材料中某学生的言行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体现这种类型的设问词语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谈感想”、“谈看法”等。
设问类型不同,分析问题及解答的角度就不一样。
“为什么型”设问,是探索事物因果联系,揭示事物地位、作用、意义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强调这是“行为人”的职责。如【例1】中“(1)简要说明政府的重大民生决策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明确指出行为人是政府,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就要强调政府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以及党的地位、性质、宗旨等。
“反映”型设问,类型词多为“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但它们本质上都属于“是什么”的思维形式,这类问题关键是将感性材料理性化,实现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在组织答案时,采用现象+本质的方式。【例2】“(1)两幅漫画共同说明了什么?”一些未成年人没有做到珍爱生命,缺乏自我保护(或安全)意识。
“怎么做”型设问,解答这类问题关键要抓住主体,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一般有几个实施者,组织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而我们平时的题型中考查较多的实施主体有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例2】中“(2)请任选其中一幅漫画,谈谈注意或预防此类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实施主体是个人,再联系材料,结合书本,就不难解答出答案。
“认识”型设问,一般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逐步深入,进行全面而深刻地思考与分析。“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等。“怎么做”,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进一步”、“我们应继续”;如果是错误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是”。
综上,在指导学生解答主观类题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设问中分析设问类型,根据不同的设问类型,分析设问内涵,从而准确地分析及解答问题,做到准确、全面、规范答题。其次,使用恰当的语言组织答案。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语言组织能力弱、文字表述不清、缺乏条理性、回答不使用学科术语等问题,在组合字答案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述要使用学科术语,避免口语化
在回答问题时,要使用体现所学科目的学科术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熟读教材,识记掌握教材中的学科术语、观点和概念等;要求学生通过观看新闻报道和相关课外书籍,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给学生布置与书本知识相配套的练习,进行语言表述的训练。
二、表述语言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学生在进行表述答案时,要锤炼语言,尽量做到语言简练、意思准确完整;切忌长篇累牍,杂乱无章,语言繁琐。对于不同的设问类型,表述时应结合相应的常规用语来表现。如在“为什么”型设问中,在回答主体某个行为产生的意义时,往往用“有利于”、“有助于”的表述方式;若是不良的行为后果,则会运用“不利于”、“违背了”等语言表达。而这些表述的常规用语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如可通过课后的书面练习,也可以通过在课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表述答案要做到条理清晰。思想品德学科的主观类题型,答案一般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在表述时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明确。为了增强表述的条理性,可让学生通过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或运用编序号的方式来增强表述的直观性和条理性。
三、表述语言要联系材料,结合书本,回归生活
背景材料往往规定、提示了表述的角度,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围绕背景材料把握好表述角度,只是大量摘抄书本知识,这样的表述容易导致文不对题,内容空洞,没有说服力。也有一些学生仅围绕背景材料,脱离书本理论,这样只是看到了问题表面的现象,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答案会过于肤浅。学生在表述答案时既要做到联系背景材料,又要做到结合书本理论。
综上所述,解答主观类问题,要做到从设问中准确分析设问类型,依据相应的设问类型,找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同时,在表述答案时,力求做到使用学科术语,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联系背景材料,结合书本,回归生活。这样,就拥有了解答主观类问题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 曾祥杰.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新课程导学》,2012年19期.
[2] 张毅. 浅析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答题技巧,《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33期.
[3] 张化利. 破解政治主观题失分陷阱的金钥匙,《课外阅读(中旬)》,2011年11期.
[4] 梁雪安. 2009年中考思想品德解题突破,《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09年7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滨湖校区)